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在概述红色文化资源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分析了高校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现状,提出了红色文化思政教育要坚持多样性与针对性相结合、运用新的方式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对丰富多样的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等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教育改革制度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思政教育逐步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课题之一。如何在高校有效、深入、全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成为教育界的重点关注问题。在加强落实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外语教学应该起着怎样的作用、高校思政课堂中是否要考虑地方革命文化的引入、高校思政教育、外语教学以及地方革命文化三者是何关系是在这一重点课题下要认真思考并找出答案的三个问题。高校外语教学利用地方革命文化同高校思政教育进行配合中遇到很多问题,如高校德语教育观念滞后、德语教学脱节等,需要地方文化切实走入外语教学课堂,课堂应充分利用文化实际载体推动两个文化领域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红色文化是由革命家、人民百姓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过实践得来的成果。川陕革命根据地具有重要的思政育人资源,把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中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追忆、对现实的理性思考,同时能在情感中引起共鸣,以情感人。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背景下,部分年轻人受不良思想影响导致崇洋媚外,爱国思想和集体意识缺乏,将“四史”融入大学思政教学中已是大势所趋。让学生以史明鉴,用客观理性的头脑认清中国近百年的发展史以及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以此推进大学思政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培养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精神。“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堂还应该考虑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采用学生喜欢的多媒体、视频、微课、实践等方式,教师更应该以其专业的理论知识传递政治理念,培养一批具有时代担当的爱国青年。  相似文献   

5.
当前红色文化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中被忽视和淡化,不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应通过红色精神融入课堂、系统设置思政课程体系、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构建多层次思政教育体系传播红色文化四个维度,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从而提升高校思政课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基本素养,为社会输出更多综合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高职院校开始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各科目之中,声乐课堂也不例外。通过对课程思政背景基本情况的分析,对红色文化和声乐课堂之间的联系展开探讨,进而对红色文化融入高职声乐课堂中的方式方法展开深入性研究,期望能够为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以及高职声乐课堂教学提供一些理论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8.
从政治文化研究的主要概念(研究政治性的观念取向、行为模式和制度导向)出发,比较分析了美法革命过程中的不同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一种巨大的能量。  相似文献   

9.
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够充实教学内容、提升育人效果、完善教学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当前,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重视程度、融入深度、融入效果、方式方法、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等相关方面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基于此,尝试从职能保障、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学生参与四个维度初步探索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施路径与问题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的提出为新时代思政课如何提质增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已成为深化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命题。推进高校思政课“课堂革命”需要厘清三重维度即思政课为何要“课堂革命”、需要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课堂革命”,要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课堂革命”的呼声触及当下思政课堂痛点难点,既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方向又呼应了当前课堂教学改革趋势,对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地域文化是各地独特人文精神和历史智慧的结晶,将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汲取其中所蕴藉的价值内涵,有助于优化思政课的话语表达,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针对当前地域文化资源开发面狭窄、内涵挖掘不深及融合形式单一等突出问题,要从制度设计的顶层出发,找准契合点,在整理力度、内涵提炼、教学手段和师资队伍上持续发力,强化地域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配置,提升协同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深刻研究列宁的“文化革命”思想,分析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经济、政治环境,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把二者结合起来分析和研究必将对我国的文化建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并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价值指引和行为示范作用,增强革命文化认同能够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然而调研数据显示,当前高职学生对革命文化认同存在深度认知欠缺、部分学生情感认同仍偏弱、知行存在脱节的现象。为此,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地方革命文化教育资源,帮助大学生由点及面地学习革命文化;不断创新革命文化教育形式,引导大学生在亲切感中喜欢革命文化;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实践,带领大学生在真实体验中感受革命文化,增进大学生革命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一直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信息化时代下,偏重工具学习、逻辑分析的高校工科学生,更容易被诱导和接纳外来文化,导致部分学生对标榜为人类社会发展先进文化的西方文化产生盲目崇拜,甚至对本国文化不自信乃至否定。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革新离不开文化的内在驱动力。通过对高校工科学生的文化自信塑造,优化思政理论的传播路径,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从而培养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兼备的高素质卓越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科学史现象,"哥白尼革命"存在很多争议。随着科学技术哲学及科学史的研究深入,文章遵循如此学理:实在论与工具论哲学的新争论;哥白尼所体现的现代精神与科学家气质;事件所激荡的社会、文化影响,对"哥白尼革命"进行重新界定、重新整合、重新解析。  相似文献   

17.
中华农耕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与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打造思政金课实现立德树人的最宝贵文化资源。高职院校创新路径将中华农耕文化融入思政金课教学中,既能够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形成,也有利于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及增强民族自豪感。农耕文化是创新利用产业(行业)文化培育时代新人的优质元素。  相似文献   

18.
党史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应积极挖掘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精神品质的内容,要体现党史教育自身的育人要求;应坚持理论与价值教育相结合原则,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原则,宏观和微观叙事相协调原则。高校应通过强化理论教育,讲好党史故事;拓宽教育载体,用好红色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创新教学方式等手段强化思政课堂以史育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利用革命题材编织轻松快乐的故事,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化标志。革命英雄人物的塑造倾向于农民式的、粗鄙的以及带有喜剧色彩的性格特征,其所具有的匪气被当作军人的阳刚之气予以表现。而传统的民女被抢的故事模式经过革命话语的润饰,却成了军人在后革命时代的激情表演。这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症状。  相似文献   

20.
从新经济社会学的嵌入性视角出发,分析区域文化对创意产业园区(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剖析两者的动态演进关系,其中组织学习对园区(集群)的自主创新乃至整体进化具有重大影响,但是组织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嵌入一定文化环境的,园区(集群)组织学习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化嵌入性的影响,最初主导园区(集群)发展的文化因素也往往是(园区)集群衰亡的原因。因为这是文化的过度嵌入来自于文化功能和性质形成的路径依赖导致的锁定。因此,为了保持创意产业园区(集群)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文化的适度嵌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