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银行间风险传染机制,并构建了符合我国银行系统的同业拆借市场网络结构,该网络结构满足应用矩阵法的条件;通过采用矩阵法对银行间风险传染进行测算及仿真,运用最优熵值法构建了上市商业银行的双边敞口矩阵,沿用弗阿菲尼方法估计传染损失率,在此基础上利用C++软件,对具有代表性的五家商业银行进行了银行间同业拆借风险传染测度及仿真研究,根据仿真结果提出各商业银行、损失率、风险爆发、风险传染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股票市场存在市场机制不完善以及投资者投资理念不成熟等问题,市场投机氛围浓,情绪传染现象显著,导致股市异常波动频繁。本文基于行业异质性视角,通过度量行业情绪传染指标,采用混频回归分析市场情绪总溢出指数对各行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情绪传染对行业层面的股价崩盘风险存在显著影响,该影响具有滞后性;同时,周期性行业的股价崩盘风险对情绪传染更加敏感。上述发现对于建立通过及时监测情绪波动以防范特定行业的股价崩盘风险的预警机制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频发的债券违约事件不仅使投资者损失惨重,还会通过信用风险传染效应对其他市场主体造成影响。文章通过对信用债违约和企业风险承担的关系研究,发现当同行业发生信用债违约时,非违约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显著降低,证实了信用风险的传染性。异质性分析发现,信用债违约的传染风险对同行业非违约民企影响更大。机制分析发现,融资约束是信用债违约影响同行业非违约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渠道之一。信用债违约使得银行等金融主体降低了对同行业企业的融资额度,企业融资约束上升,风险承担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4.
赵红 《中国科技财富》2010,(16):247-247
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是指一个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波动而导致的金融市场流动性的缺乏,从而使另一个与其有密切金融联系包括通过直接投资、银行贷款、资本市场渠道等建立起来的各种金融联系的市场流动性缺乏,从而引发另外一国(或地区)危机的爆发.金融危机的传染可以发生在国与国之间(或地区与地区之间),也可以发生在银行与银行之间.通常在不影响其它地区经济基础或者在与其它地区没有直接经济联系的条件下,仅仅通过预期、投资者对市场评价的变化等因素也会导致金融危机传染的爆发.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金融危机在银行间传染的机制.并对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中金融风险的控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传染往往给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流动性偏好模型,分析比较了在流动性冲击干扰下,不完全竞争银行间存款市场结构和完全竞争银行间存款市场结构中银行危机传染的机制。对我国商业银行转轨过程中金融风险的控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及金融自由化背景下,各国金融市场极端事件频频爆发,由于投资主体的非理性预期、恐慌心理蔓延、资产抛售的羊群行为等所造成的极端风险净传染,最终会导致不同国家金融市场表现出过度协同效应。文章首先从国家组群视角探究金融市场极端风险溢出的净传染机理,然后构建基于空间地理距离和经济-制度相似性两类空间权重矩阵的空间面板模型,最后将2006年至2013年样本数据分为四个阶段实证检验金砖国家之间是否存在金融市场极端风险净传染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在面临发达国家极端金融风险源的冲击下,由于国际金融市场恐慌心理传播导致的投资者信心丧失、主观预期反转、风险偏好变迁造成对金融资产的羊群式抛售行为,金砖国家间金融市场极端风险可能存在净传染效应,但不同阶段结果会有所区别。具体来说,第一阶段只表现出基于空间地理关系造成的净传染,在第三阶段基于空间地理关系和经济、制度相似性造成的金砖国家间金融市场极端风险的净传染均存在,而在第二、四阶段并不存在基于空间距离、经济制度相似性所带来的金融市场极端风险的净传染现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事件分析法量化分析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风险及跨市场之间风险传染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发现:第一,贸易摩擦在短期会造成中国各金融市场自身风险的上升。从统计显著性、经济显著性和影响持久度来看,不同市场具有不同的反应特征,且各市场之间存在“市场轮动”现象。第二,贸易摩擦对跨市场风险传染有显著且持久的溢出效应,共同风险敞口及投资者资产配置调整是该溢出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且溢出效应方向的差异体现了资金向安全资产转移的特点。第三,按照贸易摩擦对股、债、汇三个金融市场产生显著溢出效应的先后顺序及溢出峰值由小到大的排序,可将中国金融市场划分为三个风险区,并依此维护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8.
关于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理论研究,相对于以往金融和贸易等传统传染渠道对投资者情绪非理性因素引起的"纯传染"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在当前的国际投资及贸易环境状况的背景下,以中美两国投资者情绪为研究对象,构建中美两国投资者情绪指标,通过Copula模型验证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及传染性。研究结果显示,美国投资者情绪的变化会导致中国投资者情绪发生变化并且传染效应为单向传导,在不同阶段呈现波动状态,且二者Copula时变相关系数在金融危机发生时期达到最大值,充分印证中美投资者情绪在金融危机发生期间传染效应发生概率明显增强且达到最大化。因此,在金融危机平稳期及预警期应实施相应预警、管控及应急处置政策、方案,引导投资者情绪向理性方向发展,并不断完善我国资本流动管制政策,纳入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前沿的Elastic Net-VAR模型,考察在不同重大风险事件背景下全球股票市场的风险传染效应,并结合正交分解法和MQ贡献度指标,分析比较实体经济、市场预期、经济政策与跨市场传染等因素对全球股票市场风险传染效应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论如下:在重大风险事件的冲击下,全球股票市场风险网络关联度更紧密,风险传染的地理集聚效应更显著,同时,资本开放水平较高的发达市场对新兴市场的风险输出能力明显增强;全球股票市场风险传染总效应在新冠疫情时期达到历史峰值,且全球股票市场隐含波动性对该峰值的形成具有前瞻性;实体经济因素在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和欧债危机时期贡献度最高,市场预期因素在正常时期和中美贸易摩擦时期影响最大,经济政策与跨市场传染因素在新冠疫情时期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盛灵  王新光 《商业研究》2024,(1):103-110
在企业财务风险衍化趋势愈发明显的背景下,共同机构投资者作为资本市场上企业间的经济关联,其能否在持股企业中发挥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暂无定论。本文以2008—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提出了协同治理假说与私利合谋假说,系统考察了共同机构投资者对企业财务风险衍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共同机构投资者对企业财务风险衍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支持了协同治理假说。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共同机构投资者通过代理冲突缓解抑制了财务风险衍化。异质性分析表明,市场化水平、环境不确定性以及CEO所有权均会对共同机构投资者对企业财务风险衍化的影响产生异质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