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和出口增长优势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个不同侧面综合反映产业产品的竞争力变化,系统地研究ECFA的签署与实施对福建省三大产业早期收获清单相关产品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发现:ECFA实施后,福建省第一、二产业大多数相关产品的竞争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比较优势相对较弱的第三产业虽受到一定的冲击,但整体趋势看涨。为此,在后ECFA时代,闽台应以新型绿色农(渔)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加强闽台产业深度合作,优化福建传统产业,构建闽台产业合作平台,促进投资双向对接,加快建立产业分工合作和互利共赢体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依据比较优势理论,运用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沈阳市2000~2005年种植业主要作物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其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市在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蔬菜、水果等的种植上具有比较优势,而油料、棉花、甜菜、烟叶等不具有比较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洪波  何凤 《价值工程》2012,31(11):135-136
本文运用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及综合优势指数3个指数,对海南省各地区橡胶、椰子、胡椒等八种主要热带农作物的生产比较优势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主要热带农作物生产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不同市县具有各自的优劣势作物品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南省应当按照比较优势的原理,调整各地区的种植结构,实现热带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专业化生产,以充分发挥海南热带农业生产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姚鹏  卢正惠 《经济界》2011,(1):74-78
本文在梳理云南同澜沧江--大湄公河次区域(GMS)五国贸易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采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方法研究云南同五国贸易持续发展的劝因.本文研究得出云南同GMS五国存在的不同的产业比较优势是推动双方贸易持续发展的动因之一,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云南发展同GMS五国贸易的政策建议,包括充分发挥云南产业比较优势,优化贸易产品...  相似文献   

5.
中国油菜籽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凤 《价值工程》2013,(32):170-172
基于比较优势原理,利用改进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中国油菜籽主产区在2006-2011年间的比较优势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岛、湖北、湖南、贵州、四川、江西、山西七省具有明显的地区生产优势,河南和云南不具有地区生产优势;江苏、浙江、安徽的种植规模逐年减少;江苏、河南、四川、安徽、浙江和湖北省的效率指数呈增长趋势;浙江、四川、湖北、湖南、江苏、青海、河南和江西的效益指数呈增加趋势,油菜种植业在其种植业内部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湖北省综合优势位于首位,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中国油菜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郭晓华 《活力》2013,(10):120-120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广东、浙江、深圳等地区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实践证明,一个地区能否客观分析、合理把握自身的比较优势,尤其是天然禀赋类的比较优势,是区域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中共牡丹江市十一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报告提出了“放大比较优势,提高区域发展竞争力”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标:考察中国经济双循环的比较优势。研究方法:构建基于贸易增加值口径的比较优势指数并结合核密度估计和马尔可夫链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尽管中国省际调出的比较优势呈上升趋势,且在2017年首次突破了1,但中国经济内循环的比较优势仍然不强。第二,尽管中国出口的比较优势呈上升趋势,但始终未突破1,这说明中国经济在外循环中并不具有比较优势。第三,中国各省份在内循环中的比较优势,强于在外循环中的比较优势;中国各部门在内循环与外循环中的比较优势则基本持平。研究创新:首次构建了增加值口径的省际调出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将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研究价值: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波特认为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基础地位,一直受到竞争优势的挑战。但是笔者认为两者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问题从不同方面进行的研究和给予的解释。本文首先对波特对比较优势的误解进行解释。然后对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关系进行了详细阐述。本文认为比较优势是在不断变迁的。要保持动态的比较优势更需要竞争优势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在比较优势基础上培养竞争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优势理论长期以来一直是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在理论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仅具有比较优势还不是以使一国或地区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一国或地区必须培养自身的竞争优势。文章对此进行了比较,指出竞争优势最好是建立在不断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院文章利用1995 年-2010 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地区金融发展对工业制成品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采取何种指标衡量出口比较优势,存贷款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增加都有利于地区工业制成品出口;考虑贷款期限,中长期贷款比重增加对显性出口比较优势有利,而对Michaely 指数和净出口率指数不利.此外,文章还发现物资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自主研发投入增加、引进外资以及基础设施改善也能够提升工业制成品出口比较优势,所有制的影响不明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理论上提出“比较优势陷阱”三个关键特征的基础上,基于1987~2012年SITC-4位数贸易数据,采用Lafay指数、PRODY指数和引入条件密度核估计的分布动态法,分析了中国出口产品比较优势及技术复杂度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中国已跨越“比较优势陷阱”,其原因是:中国的比较优势呈现很强的流动性,且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具有中等程度比较优势的产品比重明显增加,贸易结构呈现多样化趋势;比较优势已实现从低技术复杂度产品向中等技术复杂度产品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实现中药产业竞争优势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药产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比较优势陷阱的存在,使比较优势只有转化为竞争优势才有可能产生现实的竞争力。也就是说比较优势产品并不必然成为竞争优势产品,因此中国中药产业较强的比较优势并不等于中国中药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本文研究如何使中国中药产业的潜在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竞争优势,并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3.
詹春燕 《物流科技》2002,25(6):23-28
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自诞生以来,接受了二十余年的实践检验,越来越被证明其理论的正确性和实践的指导性,正显示出其无穷的魅力,也渐渐地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本文依据竞争优化理论对我国的外贸实际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得出结论,我国的外贸发展战略应以竞争优势理论为指导,从比较优势战略较为竞争优势战略。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对各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国家、地区间的竞争更加依赖于各自的比较优势。文章结合比较优势理论,深入分析了由于贸易流通所引起的各种环境问题,提出了环境比较优势理论,意在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环境优势,分析国际贸易的环境影响,避免环境问题的再度恶化,使世界经济贸易向健康、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外贸产品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利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对我国外贸产品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机械及运输设备等资本密集型产品正处于具备比较优势的临界状态,而资源密集型工业原材料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差。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如何正确处理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和发展竞争优势的关系,是培育我国竞争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北京市12个服务行业的数据,从产业间与产业内贸易两个角度,利用RSCA、Lafay指数对北京服务贸易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北京市服务贸易整体处于比较劣势状态,服务贸易由资源型与劳动密集型行业向资本密集型行业转移,贸易模式由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转移。同时,利用Galton回归分析法考察了北京服务贸易模式的Cantwell变动效应,结果表明:以RSCA指数衡量的专业化程度与以Lafay指数衡量的专业化程度存在相反的变化趋势。最后,通过JB检验选择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进行衡量,结果显示:北京市服务贸易专业化程度略有下降,发展较为缓慢,为渐进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利用进出口数据对北京市运输服务贸易的贸易竞争力指数、比较优势指数和出口优势变差指数进行分析,并将这些指标相互联系和印证,从不同侧面反映北京运输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情况;进而从扩大国内运输企业规模效益、提高运输企业技术水平与服务质量、加强运输领域高素质人才培养、健全综合运输服务网络,以及通过运贸一体化把握国际运输主动权等方面,提出提升北京市运输业竞争力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比较优势陷阶的出现使发展中国家必须反思自己的贸易战略,正确认识和利用本国的比较优势,并确立新的贸易战略。本文将从比较优势的研究,考察当前我国出口贸易结构不合理的症结,并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转型的方向和路径提出了对策建议,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促进我国出口贸易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曹长新 《价值工程》2007,26(2):14-17
纺织业是我国竞争性和国际依存度较高的产业,也是劳动密集型和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支柱产业。但是,我国纺织业大而不强,国际竞争力弱。文中根据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通过分析我国纺织业现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构建竞争优势加快纺织业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