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精准扶贫战略为我国农村摆脱贫困指明了道路,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积极意义.发展农村电商有利于扩大销售渠道,吸引更多的市场资源,促进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和产业的协同发展,提升了贫困农户的生活质量水平,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但是对农村的贫困地区而言,农村电商扶贫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电商扶贫的对策政策不够完...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是解决中西部地区广大农村的贫困问题。通过分析中西部地区农村的贫困现状、制约因素及贫困地区如何选择脱贫致富的路径问题,希望能有助于农村贫困地区早日实现小康。  相似文献   

3.
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贫困大学生多数来自贫困地区,我们应该客观认识中国贫困地区的新特点,高度关注贫困大学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这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民生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我国贫困大学生突出的心理特征是个性超前独立,意志顽强,双重人格明显,易发生的心理问题是偏颇的自我认识,自卑心理,消极情绪,多疑心态,嫉妒心理,自我否定倾向等多方面的心理障碍.导致这些心理障碍有物质方面的因素,也有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因素.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对策,主要是加强党的领导,发挥政策威力,全社会高度关注,强化助学体系,从物质和精神结合上去解决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必须把种植业的稳定增长作为主要目标之一.只有在种植业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才能从根本上加强其他产业的发展,使西部贫困地区的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发展.本文从市场经济对西部贫困地区农业的影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对策两个方面就西部贫困地区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中的粮食生产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贫困家庭的精准识别是实施精准扶贫的基础和前提.从多维视角识别和分析贫困更能挖掘贫困的本质,为政府制定反贫困对策提供更为精准的科学依据.基于Alkire-Foster多维贫困测度模型,以粤北山区农村家庭为例,多维度定量测算出主要贫困地区、贫困村、贫困维度和贫困家庭,并提出按贫困维度施策、按地区贫困和家庭贫困的程度决定扶贫资金的使用、建立以能力扶贫为导向的扶贫机制和提高基层干部扶贫管理能力等精准扶贫对策.  相似文献   

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是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的公共举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不仅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民的健康保护,而且与农村的贫困有着密切的关系。解决贫困地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举措之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能在贫困地区得到实施及完善。而仅从目前的试点情况来看,贫困地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在农村医疗条件、资金筹集及运营、医疗管理及监督、法制建设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2011年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由“解决温饱”进入“发展致富”新阶段。市场失灵导致贫困地区要素集聚能力弱、投资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导致扶贫移民数量大、增收难度大,城乡二元制度导致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差距大、农村要素资本化程度低,贫困人群知识技能缺乏导致其人力资本存量低,以及财政扶贫资金总量不足、配置效率低,使贫困地区普遍面临“在贫困中发展、在发展中贫困”的困局;加上贫困标准的提高,新阶段扶贫开发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应加大投入力度,增强贫困地区发展能力;完善政策配套,提升易地搬迁扶贫效率;提升贫困人口人力资本,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加快制度创新,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加快立法研究,为扶贫开发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消除农村贫困的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当前农村挟贫面临的难度与问题依然很大。针对存在的问题,农村扶贫政策调整和完善的思路应是:扶贫对象由贫困地区向贫困人口转移,由注重解决生存贫困向注重解决权利贫困和能力贫困转移,坚持政府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坚持增加扶贫资金与提高扶贫资金效果相结合,坚持就地扶贫与并地移民扶贫相结合,坚持救济性扶贫、开发性扶贫和知识性扶贫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农村贫困问题是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也一直是我国“三农”政策所关注的焦点。,农村贫困问题的化解,有赖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其中关键是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本文阐述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确定的理论依据,分析了目前国内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确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长期贫困与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是农民摆脱贫困的重要力量和工具.但是,我国农村长期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并且因为教育体系和培养目标与农村实际不符、教育投资不足和当前愈来愈严重的"教育不公",使教育的减贫作用无法发挥或者正在减弱.因此,教育改革是实现长期贫困人口脱贫的内在要求;农村教育必须在培养目标、学级构成、投入体制和教育扶贫体系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已经与“因灾致贫”一起构成我国当今农村居民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体系,解决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迫切要求,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对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的必要性及其具体思路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国许多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但就全国范围来看,贫困地区教育仍然较落后,恶劣的自然条件、落后的基础设施、较低的师资素质、多重的学习困难是这些地区人口贫困,教育发展落后的重要原因。创新发展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为此,构建贫困地区教育创新发展模式,其主要特征:一是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二是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三是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四是实施教育投资多元化,合理地分配教育资源。湖南应通过教育与扶贫开发、与推进绿色产业、与市场和社会需求、与大力培育人文精神相结合,实现贫困地区教育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精准扶贫是我国当下和未来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教育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的现状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建设与发展被忽视,教育财政投入与政策倾斜存在一定的重复现象和粗放问题,进一步聚焦教育则突出体现在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严重不足、义务教育阶段小规模学校建设不达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与结构不协调、民族地区"双语"教育衔接不畅,师资配置结构性短缺,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仍存在问题。必须面对这些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并实行重点攻关,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才能实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和全面脱贫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李超  陈涛 《西部金融》2022,(1):15-18,23
我国已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三农"工作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本文通过总结我国金融精准扶贫举措和特点,发现脱贫攻坚金融服务推动形成了更适当的农村金融治理体系,构建和重塑了贫困地区金融生态.同时,结合脱贫攻坚金融服务中认识到的难点问题,建议未来金融支持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力素质低下是农村经济贫困的重要根源,要改变农村“知识贫困”的面貌,必须从农村义务教育抓起,而教育投入问题始终是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用现代公共财政论对农村基础教育这一社会服务化产品进行了公共财政定位,针对现行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得出结论:农村义务教育主要是政府的责任,应当由政府财政支出作为保证。只有采取措施,完善政策,切实强化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中国农村基础教育才会改变目前的弱势状况,出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全面建立,随着社会的发展,贫困问题会更加复杂,救助需求、救助方式也将趋于多样化.本文主要对农村中特殊困难低保户家庭成员的劳动能力及致贫原因来对农村特殊困难人员进行分类,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不同标准合理制定相应的救助政策,使农村中的特困人员的生活得到更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农村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的现象及特点进行分析,指出农村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农村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8.
资金的缺乏是我国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障碍,"输血"便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手段.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全面转换,招商引资政策取代了直接财政支持政策成为了转型时期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手段.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招商引资在内陆贫困地区大范围引进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暴露出大量的问题.本文将对贫困地区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铁明太 《企业家天地》2010,(12):103-104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社会成员最低生活需要的保障,对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权,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着重论述我国现行的农村贫困群体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并对我国新型农村贫困群体救助制度的构建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贫困地区特别是其农村地区信贷资金外流、信贷功能弱化和金融体系萎缩的现象使金融对当地经济的服务弱化,严重影响了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而要彻底解决此问题,则有待我国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