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动产物权经登记具有权利正确性推定的效力,这既是不动产登记公示公信力的逻辑结果,也是保护第三人权利、维护交易秩序的要求。我国《物权法》的规定体现了该规则。从权利正确性推定的意义出发,对我国物权法中的权利正确性推定规则及相关制度的意义、适用范围以及权利救济等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2.
取得时效制度是民法时效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取得物权的方式之一。取得时效制度作为一项古老的民事法律制度,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多受前苏联民法的影响以及囿于传统道德的考虑,我国民法长期未规定取得时效制度。法律制度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经济基础的反映,其物质制约性决定了它必须适应、服务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90年代以后,尤其是1992年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以来,取得时效制度在调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生的错综复杂的各种财产关系中日益显示出重要性,因而探讨这一制度在我国的运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陆法系诸国普遍承认的取得时效制度除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中昙花一现外,只有在学说著作和学者建议稿中方可觅其踪影;刚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对取得时效制度亦没有作出规定。取得时效制度在我国本土化的艰难过程,表明了立法者对其价值功能和立法技术的存疑和困惑。从整体上看,规定取得时效制度利大于弊,应在物权立法中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4.
取得时效制度是大陆法系国家民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也对此作出了规定,但将取得时效的客体局限于所有权和用益物权,这一规定是不合理的,应结合取得时效的价值取向及法律要件,对所有权以外的财产权作为取得时效的客体作出合理界定.担保物权和债权中的某些权利亦满足取得时效的要求,可以适用取得时效,而不表见和不继续的用益物权应从取得时效客体中排除.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分析了税法时效的内涵及其性质,同时在对我国税法时效制度立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构建我国税法时效制度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诉讼时效制度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民事法律制度,对保护民事诉讼中权利人的权利有着重要意义。但我国现行实施的诉讼时效制度在法律适用及社会现实中存在着诉讼时效法定时间过短与社会不相适应等缺陷。因此,文章试从延长普通诉讼时效期间等方面来展开探讨,以完善我国的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7.
时下正值著作权草案修改之际,而至今我国仍没有对著作权侵权归责的原则作出明确法律规定,这易导致著作权侵权案件的判决标准混乱。国际上有过错原则、过错推定原则、无过错原则等大家普遍认同的归责原则。笔者认为在直接侵权的情况下适用过错原则,在间接侵权的情形下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在直接侵权造成权利人绝对权利受损害的条件下适用无过错原则。  相似文献   

8.
完善推定课税制度最为根本的一点就是必须坚持税收法定主义原则,只有这样,才可以较好地从法律的高度上界定推定课税中纳税人的权利,才可以较为完善地界定推定课税的适用条件、方法和程度.除此之外,在税收立法与执法中还必须遵循信赖合作保护原则.  相似文献   

9.
WTO背景下我国地产法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在WTO法律的框架下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创新,保障我国地产经济的安全,促进地产市场的发展,是我国地产法所应关注的重点。笔者认为:我国应完善国有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改革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制度、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制度、建立地产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创新土地征收制度。对上述问题的解决,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委托作品使用权是兼具债权性质和物权性质的权利,是在著作权的基础上派生的,属于著作权的明示许可或者默示许可。委托作品使用权的内容通常由委托创作的特定目的决定,包括作品财产权和人身权。委托作品使用权在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同时由法律推定直接取得,不明晰的权利边界易导致交易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作权法虽然承认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能够自由转让,但却缺乏著作权权利变动的公示制度的相关规定,又因为著作权的自动产生方式以及著作权人对其作品的虚拟占有形式容易引发著作权的"一权多卖"和善意取得问题。为明确著作权的权利归属,减少著作权的权属争议,维护著作权交易市场的正常秩序,笔者从物权变动公示理论的角度出发,并结合著作权的自身特点,对建立我国著作权权利变动的公示制度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权利是法律的核心范畴。在“权利爆炸”的权利时代中,法律权利自治正是一种基本的权利行使方式。而落实到诉讼法中,撤诉则是当事人诉讼权利自治行使的基本表现。然而,我国现行撤诉制度的立法缺陷却严重影响了其效能的有效发挥。本文就针对现有立法与理论上撤诉与诉讼时效中断之间的冲突进行浅显的探讨。原告的撤诉行为表达了原告自愿停止权利行使,是积极行使权利的一种表现;它不同与合同法中有关要约的撤回、撤销制度;原告行使权利不以法院送达诉讼文书为条件。因此,撤诉是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可以引起时效中断。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型的纳税服务体系应该从观念、制度和技术三个层面进行创新。在观念层面上,要从过去的"有错推定"向"无错推定"转变,树立充分信任、尊重和关心纳税人的意识;在制度层面上,建立纳税服务岗责体系和考核评估制度、纳税人需求采纳和权益保护制度;在技术层面上,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作用,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提高纳税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罗马法上时效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罗马法时效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其历史发展进行分析,讨论了罗马法时效制度的当代价值。以期对我国民法典的制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行政处罚裁决时效是指行政机关自立案起在法定期间内有权作出处理决定,期间届满后仍未作出处理决定的行政机关丧失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法律制度。我国行政处罚一般立法和海关特别立法尚缺乏这一制度。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起到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立法目的,本文试剖析裁决时效的概念和意义,介绍中外有关立法例,对构建海关行政处罚裁决时效制度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万紫 《企业家天地》2009,(4):176-177
在司法实践中,侦查程序一直备受重视。从某种层面上讲,真正决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命运的程序不是审判,而是侦查。然而,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犯罪嫌疑人因侦查机关的违法行为遭受侵害的现象却屡禁不止,笔者试图从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我国侦查制度中出现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建立法院对侦查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才是真正实现司法公正,建构一个使犯罪嫌疑人等利害关系人有效、平等对抗国家权力空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取得时效与消灭时效作为民事时效制度之“两翼”,它们在适用对象、事实状态、制度起源、法律后果等方面都有一定差异。但它们又毕竟是可以统一于“时效”这一上位概念之下的“两翼”,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取得时效与消灭时效的区别使它们在主要立法目的和直接立法目的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而两者的相似之处又使其最终立法目的和次要立法目的体现出明显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既可能是制度适用的直接追求,也可能是它们效力“反射”后的“交汇”效应。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2003年判决的一个案例为切入口,提出了“编曲”是一种独创行为的观点。认为司法应该积极地保护权利,在特定境况下采取积极主义、进行权利推定,以实现司法公平、正义之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国外,知情权已经延伸到政治生活以外的其它领域;其权利的性质已经从单纯的消极权利逐步演变成一种综合性的积极权利。而在我国,由于各种原因,法律对知情权的规定较为模糊,民众的知情权还未得以充分实现。由于缺失知情权,我国在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制度建设方面困难重重。为此,我国必须建立有效的知情权保护制度,以促进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制度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是我国《劳动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实施该项制度应明确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与 诉讼时效的关系,正确把握仲裁时效的起算时间和仲裁时效的中止、中断的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