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庆娇 《魅力中国》2010,(23):70-70
云南省是我国旅游大省,也是全国第一个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的省份,经过30多年的发展,旅游业在区域经济中的贡献率逐年增大,成为了带动云南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然而。云南省旅游生产力的发展也存在着旅游生产力布局不均衡、部分旅游产品老化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发展制约着旅游生产力可须持发展的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时期,优化生产力布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是高效配置空间资源的必要途径,是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主要措施。本文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判断出发,提出优化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方向是:以产业转移为动力促进生产力布局优化,培育和完善中部地区增长极,加快区域开发,优化西部地区生产力布局,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荣 《发展》2023,(3):34-3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1]。这是党中央对区域发展和空间治理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今后一段时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战略布局的根本遵循。一、战略布局的新趋势和新特点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和趋势来看,优化战略布局对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表现在战略布局不仅决定要素配置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心城市生产力布局是区域生产、力布局网络的连接点与核心,区域必须依靠城市把区域内所有的经济活动凝集成一个整体。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研究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主导下的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工业园区经济发展与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通过以广西贺州市为例,寻找基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主导下的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本文的宗旨。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分析与思考(下)蒋清海三、中国生产力布局的战略与总体框架生产力布局战略是一个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和历史性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对具有12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来说,尤为如此,因此,对生产力布局战略作出科学而审慎的选择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是经济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的区域布局决定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成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的几位专家近日撰文,分析了我国生产力区域布局存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中央的“十一五”规划中将天津滨海新区与深圳经济特区和浦东新区并列,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纳入国家发展的战略布局。提出要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其具有的某些生产力要素和资源优势而吸引企业将总部设置于此,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其他地区,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并由此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总部经济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亮点。进一步推动总部经济的发展,需要做到四个“要”。  相似文献   

9.
《民营视界》2007,(2):10-12
随着环渤海、京津冀区域的战略位置凸显,沧州东部沿海区域在国家未来重大生产力布局和区域发展格局中的优势非常突出。它将和天津滨海新区一起,形成京津冀、环渤海乃至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这意味着,在河北乃至全国未来的发展布局中,将有更多的生产要素向沧州东部沿海聚集,将有更多的优惠政策向沧州东部沿海倾斜,也将有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沧州东部沿海。  相似文献   

10.
<正> 西北自然条件恶劣,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但人口密度较低,土地生产力及承载力低,故农业发展既有困难,又有潜力。大力发展西北区域农业,可以促进西北资源的开发与能源、原材料基地的建设,并促进西北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从目前来看,西北农业地区布局与西北区域工商业、城镇、交通布局相一致,即沿陇海一兰新和包兰—兰宁线的主要产区和其它地区的次产区,从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分析与思考(上)蒋清海生产力布局是一国一地区生产力要素在空间的有机组合,其合理与否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过去的40多年中,我们在生产力布局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教训,但仍然有一些重大问题没有解决。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区域生产力布局模式选择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介绍了区域生产力布局的三种模式及其升级转化的动力机制。接下来分析了区域生产力布局模式选择应遵循的原则及依据,即区域经济成熟度、生产要素通达状况和区域产业发育程度。最后以重庆市为例进行了区域生产力布局模式选择分析。  相似文献   

13.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我国区域之间异质性强,区域发展差异大,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大契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推动区域创新中心与区域产业体系深度融合发展,加强区域间协同融合,提高战略取向一致性,促进不同区域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形成合力,不断将我国区域空间回旋余地大的优势转化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加快形成多极点支撑、多层次联动、网络化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提高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和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性,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4.
张义柱 《特区经济》2009,(7):255-257
本文首先在定义区域生产力的基础上,说明了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两个区域间经济交流的内容。其次,文章探析了区域生产力之间差距的大小对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机会的影响。最后,文章对促进区域生产力均衡发展的政策工具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加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是广西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要从经济全球化视野来审视广西发展,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大局来把握广西定位,从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契机来考虑区域生产力布局,准确把握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内涵和外延,并积极进行改革创新,努力实现协调发展,有效追求后劲持续,全面建设富裕广西,以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6.
黄花 《科技和产业》2010,10(4):22-27
铁路建设对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铁路发展有助于优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等等。文章在对莆田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向莆铁路建设对莆田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并依据向莆铁路经济带主导产业群选择的主要路径,提出了向莆铁路沿线(莆田段)产业布局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7.
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振兴环渤海区域经济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以来,滨海新区经历了3年的试验、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成为带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同时也促进了环渤海地区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是继中国20世纪80年代开发深圳、90年代开发浦东以来成功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次重大的战略部署。在滨海新区和环渤海区域经济蓬勃发展、蒸蒸日上时,今年下半年的金融风暴从华尔街迅速席卷全球,造成了全球经济的衰退.不可避免的也影响了滨海新区和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海洋经济与江苏沿海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昭侠 《改革与战略》2010,26(12):90-93
从当前主要沿海国家海洋经济战略态势的视角,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进行观察和解析:全球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亮点;许多国家都把海洋开发定为基本国策,加紧调整或制定新的海洋战略和政策,加大海洋开发和管理力度,试图在未来的国际海洋竞争中抢占先机。从江苏沿海经济发展国家意义的层面,探讨江苏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新取向:融入世界经济大格局,落实国家的海洋发展战略;填平沿海洼地,实现国家沿海经济版图连续完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国家生产力布局。  相似文献   

19.
陈承红 《特区经济》2006,(1):280-281
沿江地区是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目前,沿江开发的大幕已经拉开,区域振兴的平台正在构建。要实现沿江开发的战略意图,必须把握沿江地区生产力布局的原则,把握沿江开发的突破点和注重点,必须树立永续利用观念,保护长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达茂旗作为少数民族边远贫困地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实现兴边富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出发,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紧紧依托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后发优势,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全面实施“工业立旗、三产拉动”发展战略和“三个集中”工作思路,突出发展工业经济,大力调整生产力、区域布局,从根本上转变生产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