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州方言把植物上面的“刺”称为“勒”。考“勒”字的来源;出自古代广州,可见于文献记载。唐人刘(?)曾经出任广州司马,对广州风物尤熟,写了《岭表录异》(或称《岭南录异》)一书。《岭表录异·卷中·箣竹》:“其竹枝上有刺,南人呼为刺勒。”鲁迅先生校勘此书时,  相似文献   

2.
关于贪泉的所在地,史料里有两说:一说“贪泉在南海县西北”(《大清一统志》),“石门水一名贪泉,出县(南海)西三十里平地,即(晋)广州刺史吴隐之饮水赋诗处”(《元和郡县志》);另一说“旧有西华寺,今废,其西为贪泉”(《岭海名胜记》),即石门西面早已圮毁的古华寺西边。传说凡是饮了贪泉水的人,就会变得贪婪。晋代广州刺史吴隐之南下赴任经石门,酌饮贪泉,而终不易  相似文献   

3.
    
用语言软逼,说服,或者追问不放,广州话称之为“鞫”,读如“谷”。例如:“佢唔去都要鞫佢去”(他不去都要说服他去)。“鞫佢讲出嚟”(逼他讲出来)。广州方言的“鞫”源出古汉语。《尔雅·释言》:鞫,究、穷也。”《集韵》训“”引《说文》云:“穷理罪人也,亦作鞫。”《汉书·车千秋传》:“虽然,巫蛊始发,诏承相、御史督二千石求捕,廷尉治,未闻九卿廷尉有所鞫也。”《宋书·夏守恩传》:“其子元吉(守恩之子)通赂遗,市物多不予直。定州通判李参发其赃,命待御史赵及与大名府通判  相似文献   

4.
    
广州、南、番、顺一带,旧日简称先生为“先”,语音如“鱼腥”的“腥”,如教书先、风水先,以至通称一般男人为“阿先”。《辞海》谓:先,先生的简称。《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学中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张恢先即张恢先生。轵是地名。清王士祯《香祖笔记》卷十一:“今人称先生,  相似文献   

5.
六脉渠     
六脉渠是古代广州城区的主要排水系统。根据一九二九年《广州市政府统计年鉴》第一回的记载,“公元1380年即明太祖十三年……疏浚旧濠周长二千三百五十六丈五尺,环绕内城称清水濠。东由新城入,西城出即今之(东、西)濠也……古渠有六,贯通内城,渠通于濠,随潮汐之上下为浅深,舟楫可通,风涛无虑,盖所以卫城,亦通水利也。”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的韩江流域经济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韩江是广东省仅次于珠江的第二大河。它的上游分汀江和梅江两支。汀江发源于福建省长汀县和宁化县交界的治平木马山北坡,汇众山之水,过长汀,奔上杭,出永定,迄通南来,入广东境。梅江的上源琴江,发源于广东紫金县白山荣,北流过五华,至兴宁水口,始称梅江,转东北流,过梅州,有石窟河、松源浪来汇,至松口又折向东南,人大埔。河、梅两江在大埔三河坝汇合,称韩江。南下直出丛山夹谷,在潮州城下,分北溪、东溪、西溪几道支流出海,这是韩江下游。韩江流域总面积约3.43万平方公里,覆盖闽粤两省,上、中游多山地丘陵,下游是三角洲…  相似文献   

7.
说不尽的广州,道不清的羊城。 到过广州的人,都说广州是一座迷人的城市,且不说养育了南国儿女的珠江水,和风中花开四季草如茵;且不说岭南风情撩人醉,粤剧粤曲自多情;单是那吃在广州、穿在广州、玩在广州,就把那许多中外游客久久地留在了广州,新近响遍全国的一句“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更是把来自天南地北的民工大军推向了广州。  相似文献   

8.
本刊今年第三期,发表了王一洲《广州“十八甫”的原意是什么?》一文,不同意张寿祺关于广州地区地名中“甫”音字是古南越方言“村”字意思的观点。张寿祺教授认为有必要答疑。本刊本着鼓励百家争鸣和平等讨论的原则,特发表张寿祺的答疑文章,希望有助于对广州地方文化的深入研究。——编者  相似文献   

9.
李华 《新经济》2013,(11):1
谁说旅游就是去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其实也不然,即使在你熟悉的城市打转,也会找到很多乐趣。比如,坐在广州的旅游观光1号线双层巴士,沿着珠江两岸走一圈,享受一线江景,若是遇上下雨,更佳,看风雨飘渺的珠江,那份浪漫相信会如江水延绵不绝。这便是我们本期的封面主题《1路寻游》所讲述的情怀。  相似文献   

10.
楚亭楚亭是广州最早的立城记载,称“楚庭郢”。郢和城通。据黄佐《广东通志》称:“楚亭郢在番禺。”周夷王(前862)时,楚国统治广州,故建城于此。仇池石《羊城古钞》卷四称:“越时事楚,有楚亭郢。”商代虽有“定南越进贡”的记载,尧帝也有“宅南交”的记载,但均未见有建城记录,故楚庭是最早  相似文献   

11.
明清广州的新旧两城,因《广州府志》与《番禺县志》申均有附图,无需多说。但这些方志都说自明初扩建旧城之后,宋元的三城已不可考。所以如何把宋元的广州三城复原起来,是复原广州历代古城的关键。过去,由于根据《广州府志》等书的材料,笔者曾将宋城的东城东界定在番禺学宫(今农  相似文献   

12.
广州的“幽兰门”始见于清代沈复所著的《浮生六记》一书中。该书说:“十三洋行在幽兰门之西”。四十年代,丰景新先生注释说:“幽兰门即靖海门”(见《广东文物》卷6第43页)。最近,卫家雄先生在《外贸名城——广州》一文中仍沿用此说。(见《广州修志通讯》1986年第1期)其实,广州的城门根本没有幽兰门。清代时,  相似文献   

13.
    
躺、仰卧,广州方言称为“偾”,读音如“训”。“偾”作为古汉语词,有:仰卧、倒卧等意思,但广州方言引中为:睡觉,睡眠。例如:“偾着咗(睡着了)。”“偾”又用在事物上:“电单车偾喺马路心”(摩托车倒卧在公路中间)。《玉篇》:“偾,甫运切,僵也。”《尔雅·释言》:“偾,僵也。”晋·郭璞  相似文献   

14.
关于广州将军东、西路的得名,《广州日报》1982年5月18日载文《将军东、西路与两王轶事》云:明末清初耿仲明和尚可喜这“两个投降清朝的将军”的“两‘将军府’东西相望,后人称此地为将军第,后又区分为将军东、西路。”此文有三处失实: 其一,耿仲明在清军攻陷广州的前一年(即1649年)已死于江西吉安。在广州营造府第的是其子耿继茂。耿继茂承袭了耿仲明的爵位,是靖南王,尚可喜是平南王,相应地,其府第应是靖南王府和平南王府,而不是将军府。其二,关于耿、尚二人府第的位置,《驻粤八旗志·建置》有图清楚地标明,今将军东、西路一带全属于昔靖南王府,而尚可喜的平南王府则在今人民公园及其北邻的市政府。可见,耿、尚二人的府第决不是共处将军路而“东、西相望”。  相似文献   

15.
昔日“万山要塞”,今天海洋开发宝地位于珠江口外万山群岛中的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是广东人民政府于1998年9月批准设立的全省第一个地方性海洋开发试验区。范围包括珠江口外万山群岛中的106个岛屿。海域面积3200多平方公里,海岛陆地面积80多平方公里。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第一,独特的区位优势。试验区所辖海岛地处珠江出海口,历来是华南地区海上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有“南海要冲”、“万山要塞”之称。它位于香港、澳门  相似文献   

16.
张剑光 《江南论坛》2012,(12):60-61
太湖石真正出名,应该是在宋代。宋徽宗时派人广泛搜集太湖石,运到开封,建造艮岳,被称为花石纲。南宋范成大对太湖石有系统的研究,著有《太湖石志》。他在《吴郡志》卷29《土物》中也有专门“太湖石”的条目。不过范氏认为太湖石在唐代就引起人们注意了,他说:“太湖石,出洞庭西山,以生水中者为贵。  相似文献   

17.
广州中山四路“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的东邻有条芳草街。《羊城晚报》1981年12月23日的《芳草街》一文认为,其得名于明崇祯末年的芳草精舍诗社。事实上,“芳草街”地名的出现早于芳草诗社。证据有三: 1、当时的番禺学宫(即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里,曾立有一块《重修番禺儒学记》的碑石。该碑记述了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新任番禺知县黄鸣乔力主重修番禺学宫的经过。其中记载道:“东边侵地悉复,直至芳草街。”碑文是曾与黄鸣乔相处的徐兆魁所撰,可信。 2、番禺学宫还有另一块同名碑石,碑文撰者潘士达有如下一段感慨:“按志,番禹县学西抵县冶,南抵街,北抵金家园,今故无恙,惟东偏芳草街为廛民所割,与诸生斋舍牙错而居,岂其无所缘而敢迫处此?”此碑文撰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十月。  相似文献   

18.
广州城最早建于何时?传说纷纭。清朝有人在越秀山麓建立石牌坊,上刻“古之楚庭”四个大字。从此,很多人谈起广州历史,便把“楚庭”作为广州建城之始,其实此说并不可靠。一、广州并非楚国辖区关于“楚庭”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朝马摠所撰的《通历》。《通历》说:“周  相似文献   

19.
城市更新是指城市管理者运用维护、拆除、整建等方式实现城市土地资源集约的再利用、城市规划功能的再优化、城市人居环境的再提升和科技智慧城市的再布局.2000年,广州市政府开始实施《广州城市发展总体战略规划》,基本是按"东进西联南拓北优"八字方针外延式扩展,其核心就是"拉开结构、建设新区、保护名城",城市更新基本停滞.直至2009年,广州市借助国家给予广东的"三旧改造"政策,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工作的意见》,从而拉开"三旧改造"全面启动的大幕.随着我国进入"三期叠加"的经济新常态,广州市于2015年3月成立了全国首个城市更新局,承接原广州市"三旧"改造工作办公室的职责,牵头制定了广州市城市更新"1+3"系列文件,推动城市更新供给侧改革的常态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20.
《旧唐书》卷三八至四一《地理志》一至四所载各道州府户口,有几种情况:(一)有两个时期的数字,即“旧”(贞观十三年)户口数和“天宝”户口数;(二)只有一个时期的数字,有的是“旧”,有的是“天宝”,有的不说年代(笼统地说“领”)。《新唐书》卷三七至四三下《地理志》一至七下所载各道府州户口,除京兆府说明是“天宝元年”数字外,其他府州则年代从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