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会计准则中凸现了大量的全面收益观念,但始终未提及全面收益的概念。本文分析了新准则中表现出来的全面收益观及我国推进全面收益改革遇到的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全面收益的涵义入手,介绍了国外全面收益报告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新会计制度环境下,在决策有用观的确定及公允价值的适度运用等条件下,在我国推行全面收益报告已具有可行性,并指出了我国报告全面收益的必要性;最后,论述在全面收益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实行全面收益报告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对全面收益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探讨,接着分析全面收益观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运用,最后指出新准则中运用全面收益观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刘君 《财会月刊》2007,(18):20-21
本文通过论述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全面收益报告的理论基础和相关具体规定,指出在我国运用全面收益报告已具有可行性,进而提出应在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推行全面收益报告。  相似文献   

5.
刘君 《财会月刊》2007,(6):20-21
本文通过论述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全面收益报告的理论基础和相关具体规定,指出在我国运用全面收益报告已具有可行性,进而提出应在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推行全面收益报告.  相似文献   

6.
全面收益理论——一种全新的收益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收益计量的历史回顾.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全面收益的发展历程,指出全面收益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收益观,实现了认知过程中的否定之否定,对我国收益报告的改进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和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实现了会计理念的更新,其中一个重要的理念更新就是企业收益计量从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新会计准则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作为年度报告主表,并提出了综合收益的概念。文章对新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观下全面收益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介绍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全面收益报告的最新进展,并讨论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业绩报告模式的改进。  相似文献   

8.
《财务与会计》2007,(2):80-80
美国会计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是以资产负债观代替收入费用观、以全面收益取代传统收益、以公允价值取代历史成本、以中立原则取代谨慎性原则。新会计准则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实现了对传统财务会计模式的突破,如资产负债观、全面收益观的引入;在收益确认上对部分来实现收益的确认;在很多项目上引进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这些新会计理念下,会计确认放宽了可定义、可计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从新会计准则体系看会计理念的更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珏 《会计之友》2009,(1):67-68
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是我国会计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它涉及到整个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最主要的是导致了我国会计理念的更新。本文主要从财务报告目标、资产负债观、全面收益概念、新成本定义等新的会计理念,来阐述在新会计准则体现的会计理念的更新,旨在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准确把握新会计准则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变得日益复杂,企业所处的环境和使用者的信息需求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收益表内容不全面、报告不及时、存在收益操纵的可能性等局限性,使业界对改革传统收益表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从全面收益报告的国际研究现状出发,讨论全面收益报告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提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全面收益理念及其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玉  周丹 《会计之友》2008,(29):35-37
本文分析了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的确认和计量等方面提出的新理念,指出我国已经具备了实行全面收益的理论基础,阐述了我国存报告全面收益方面取得的进步,并就其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旸 《会计之友》2007,(8Z):78-79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英美等一些西方国家和组织开始对传统收益表进行改革,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当今编制全面收益报告已成为一种国际趋势。2006年我国颁布的新准则在收益观念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与国际惯例接轨步伐的加快.全面收益报告的应用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3.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全面收益观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全面收益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探讨,然后归纳了全面收益观在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体现,并指出在会计实务中应用全面收益观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对全面收益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探讨,然后归纳了全面收益观在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体现,并指出在会计实务中应用全面收益观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目前传统的财务报表体系主要由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大部分构成。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收益报表已受到严重的挑战。在世界各国财务信息用户、会计学术界以及实务界的推动下,全面收益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收益理论正日益为人们所接受,基于此理论而编制的全面收益  相似文献   

16.
全面收益会计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投资者素质的提高,报告全面收益在我国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分析了我国企业收益确定的特点,指出收益不实是我国企业收益报告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在分析了我国报告全面收益意义的基础上,对建立我国全面收益报告进行了思考。本文研究全面收益会计在我国的适用性,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财务报表体系的改进,引起人们对业绩报告改革的重视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我国对全面收益会计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在新会计准则颁布之前,我国的会计目标属于受托责任观,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也更倾向于可靠性,加之我国原会计准则回避了公允价值,所以我国实际上没有引入全面收益会计理念,也不具备报告全面收益的理论基础。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使我国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中的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引入了全面收益会计理念,使得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的确认和计量,  相似文献   

18.
笔者认为,在我国推行全面收益报告,对于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传统的收益报告,全面报告企业收益已成为国际财务会计报告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会计准则的新理念及其对会计监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所体现出的资产负债观、全面收益观及公允价值观的新理念,阐述了新理念对证券市场会计监管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挑战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企业收益报告的局限性及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萍 《财会通讯》2008,(2):61-63
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企业收益报告的主要特点,剖析了企业收益报告存在的局限性,指出企业收益报告改革的方向是报告全面收益,并提出了改进企业收益报告的建议,包括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基本准则等相关的法规或部门规章中增加反映全面收益信息的会计要素,利润项目应按持续性进行分类,主张采用“两张表方式”进行收益信息的列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