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生态补偿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中国的研究现状,介绍生态补偿的背景、定义、理论基础,从生态补偿的研究对象、补偿主体、运行机制和实施进程4个角度论述生态补偿机制,概述了生态补偿评价的主要方法和内容,指出中国生态补偿面临着缺乏系统性、一致性、可持续性和跨系统研究以及急需构建一个社会参与和统一操作平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所谓农业生态补偿是指因为环境破坏而进行的一系列资金补偿、政策优惠,达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简单的论述了健全农业生态补偿立法的必要性,还分析了农业生态补偿立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阐述了完善农业生态补偿立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农业生态补偿有两大基本原则,即污染者付费与受益者付费,我国以政府买单为主的实践方式不可持续,农业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构建有助于农业生态区域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方法]从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性理论、生态价值理论论证实施农业生态补偿的必要性,运用DPSIR模型阐述农业生态补偿产生的必然性。[结果]通过对苏州农业生态补偿实施情况的总结,发现苏州市在农田、水源地、湿地、公益林保护等农业生态补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政府主导的农业补偿模式存在补偿主体单一、补偿标准研究滞后、长效机制欠缺等问题。[结论]基于此,提出苏州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路:一是完善苏州农业生态补偿主体和方式的选取以及标准的制定,二是通过优化生态补偿资金支付方式与使用途径,将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农业等环境友好型产业纳入农业生态补偿的范畴,引导并推动其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三是从行政激励、法制建设、政策保障、氛围营造等方面完善苏州农业生态补偿保障体系,最终形成苏州农业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生态宜居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农业生产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环境问题,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法律机制为农业发展与生态治理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在当下,必须要找到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所存在的缺陷,完善农业生态补偿立法与补偿标准、明确补偿主体、打造多部门协同管理监督机制,提升农业生态补偿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出发,阐述了我国农业生态问题和经济贫困的互动机理,明确了我国农村实施生态补偿的作用,提出了明确生态补偿主次、开展后续产业建设、努力争取优惠政策以及实施对口帮扶工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休耕生态补偿制度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生态补偿理论,休耕生态补偿制度的成效和可持续性取决于其空间瞄准率、补偿机制和监管体系。然而,目前休耕生态补偿制度却存在微观经营主体的瞄准效率低、补偿方式不够灵活、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对此,本文从如何提升空间瞄准率、实施有区别的补偿策略以及强化监管等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牧区草原生态补偿机制,解决牧区近10年来主要实施的一系列生态治理项目和措施中存在的草原生态补偿标准普遍偏低、政策缺少灵活性、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相应保障机制等问题。[方法]通过对国内有关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相关文献分类梳理,基于我国牧区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对比分析国内外实践,总结国外成功经验,定性分析补偿机制要素,对草原生态补偿机制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论述。[结果]我国牧区草原生态补偿主体应以各级政府为主; 补偿对象应包括牧区牧民、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者和建设者以及牧区地方政府; 因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而导致牧区和牧民的发展权受限由此产生的机会成本作为草原生态补偿标准; 补偿方式以中央财政纵向转移支付为主,以市场补偿为辅的组合模式。保障机制需完善法律法规、公众参与、监督管理、绩效评估等方面建设。[结论]我国牧区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须对补偿责任主体、补偿范围、补偿标准、补偿方式及补偿保障机制等各要素要进行整体性、系统性深入分析,才能确保草原生态补偿机制能够满足牧区实际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农业生态补偿占据着我国生态补偿的最大比重,同时也是我国最为典型的生态补偿制度。但是,我国农业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还很不健全,立法不完善,制度不明晰,补偿随意,管理不规范,监督乏力。如何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完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努力推进我国农业生态补偿工作,切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保障补偿的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树立全民生态保护观念,可持续发展理念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我国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问题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内从补偿理论基础、补偿标准计算、补偿对象和方式、补偿资金来源渠道、以及相关法律问题方面进行了研究。今后我国应加强生态公益林补偿的基础理论、定量化方法和模型研究。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形成有利于保护耕地、水域、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和农业物种资源的激励机制。2010年,《生态补偿条例》正式列入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除了秉承一般意义上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的基本内容、实施层次以外,还需要顺应新形势下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的发展要求,从农业生态环境的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入手,破解现有制度实施中遇到的难题。在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必须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有机统筹起来,这就要求进一步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构建多方主体参与,政府市场互补,市场供求、农民增收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与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2.
连峰  黄英 《农业经济》2023,(2):97-99
当前农业生产片面追求耕地资源的经济效益,却忽视了其本身具有的生态价值,导致耕地被过度开发,生态环境面临的不利影响愈发严重。为有效协调农业经济发展与耕地生态保护的冲突,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构建耕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势在必行。然而,当前我国的耕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在内生的立法架构和外化的运行目的方面均存在问题,亟待完善。本文通过汲取西方相关制度的立法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实情况,探讨完善我国特色的耕地补偿法律制度,以实现农村“生态振兴”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以往有关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致害救济的观点及其存在的问题,论述了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致害救济属于生态补偿救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或完善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构想。从法学理论的视野中来审视野生动物资源生态补偿的基本问题;包括补偿的主体、补偿客体、补偿范围、补偿的标准和补偿方式等。以期能够使目前正在进行的生态补偿立法对野生动物尤其是划入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保护有所关注。  相似文献   

14.
优化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关键环节,对促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政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围绕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生态补偿标准设计、拓宽农业生态补偿筹资渠道等方面,进一步提出优化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策略,以促进我国绿色生态农业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森林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生态产品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使全社会受益,但保护森林的成本主要由农户承担,因此必须给予农户一定的补偿。森林生态补偿是一项系统工程,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得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结论。从森林生态补偿含义、补偿标准、补偿模式、补偿意愿和补偿效应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发现现有文献在研究内容上尚存在很多盲点和不足之处。第一是差异化补偿标准测算问题,对不同地域、不同树种、不同造林方式的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缺乏比较研究;第二是生态补偿资金的分摊问题,对森林生态补偿资金在不同补偿主体之间的分摊比例研究不够;第三是不同补偿模式耦合的临界点问题,对市场补偿和政府补偿的边界,以及两种补偿模式的交易成本测度等问题缺乏研究;第四是森林生态补偿的激励相容机制问题,对不同补偿模式的激励相容效果和激励相容度测算等问题关注不够。基于上述结论,对森林生态补偿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结合福建省湿地概况及其保护现状进行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构建,试图为构建完整的福建省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提供参照。[方法]采用归纳总结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借鉴、归纳总结,从法律机制建立原则、法律机制构建内容和湿地生态补偿法律保障措施等3个方面构建福建省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及分析其效用。[结果]发现当前福建省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立法理念不准确;(2)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撑;(3)湿地生态补偿法律保护不完整。[结论]福建省在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构建方面尚处于薄弱阶段,无法达到为福建省的湿地保护以及进行湿地生态补偿提供法律保障的程度。并对此提出3点建议:(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2)明晰权责;(3)明确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主要牧区实施的草地生态补偿政策的实证研究显示,现行政策存在补偿标准偏低、欠缺与地方性知识的沟通与对接、缺乏科学的监管机制等不足。为构建符合草地生态现实的草地生态补偿机制,应当合理确定补偿主体、受偿主体、补偿标准,拓展补偿途径,建立草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以及配套的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标准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国现行生态修复相关标准虽然数量庞大,但缺乏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存在与空间主体功能定位脱钩、协调性差等问题。文章在梳理现行标准并分析标准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实践,提出以农业空间、城镇空间、生态空间为对象,以修复技术为主体,围绕修复标准的基础、综合管理、调查评价、规划、工程实施、监测养护和信息化功能,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9.
秸秆用则利、弃则废,秸秆焚烧不尽浪费资源而且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社会危害等问题。文章首先简要分析欧美等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的秸秆计划焚烧政策和秸秆利用主导方式,结合我国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和秸秆利用生态补偿制度创设试点,探索我国秸秆利用生态补偿制度框架的构建与相关政策体系的建立;同时,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秸秆全域全量利用,提出扩大农作物秸秆利用生态补偿制度实施范围、优化农作物秸秆利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农作物秸秆利用生态补偿政策和引入农作物秸秆利用生态补偿评估机制等四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流域内实施产业间生态补偿是对流域上游产业进行探护的有效经济手段.本文从主要运用行政办法,探索多样化的市场补偿机制,实现补偿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尽快完善相关立法等是维护上游产业发展,实现流域内上、中、下游产业之间健康、公平、和谐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