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升级,使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可以推动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快速提高。而农业先进技术的引入使用需要依赖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得到有效处理,加快其推广的速度。本文主要针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2.
我国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农业是一种新型可持续的现代农业模式,其特点决定了我国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适用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因此,本文在我国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态农业的技术推广体系,并建立了保证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王禄胜 《山西农经》2020,(1):139-140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生产效果,需要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这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将和农业相关的科技成果转变为农业的生产力。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作用和意义。论述了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基层农业技术的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农业技术家教推广模式形成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实现以农业技术进步为内涵的农业增长和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 ,原有的技术推广体系已经与当前形势要求很不适应 ,很难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这就要求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的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模式 ,这种新模式应能体现农业发展目标、环境条件和农民需要的变化 ,以及推广理念和方法手段的更新 ,即新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形成的基本思想应能体现 :推广目标将由原来的追求产量的增加向农民收入增长转向 ,并逐步把农业、农村、农民的生产发展和生活改善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  相似文献   

5.
艾菲 《山西农经》2014,(1):75-77
农业技术的发展水平是制约我国传统农业转型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业技术推广则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桥梁和纽带,是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环节。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们现有的农技推广模式,鉴于农业高校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以及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农业科技信息,所以我们把着眼点放在了"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上,探索适合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寻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为了强化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扎实有效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完善现行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业技术的转化率和科技贡献率.面对"线断、网破、人散"的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农户技术需求和政府、市场推动下,各种农业新型科技服务组织不断涌现,本文分析了科技特派员这一新型科技服务组织的产生背景、运行特征,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业发展最终是要依靠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明和推广来实现的,因此技术推广是农业生产发展中的至关重要的一环。但是要把农业新技术及时和有效的向农业出产者进行推广,就要有传播农业新技术的中间载体——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目前,在第三世界国家较普遍的情况却是在地区层次上缺乏具有现代技术的农业推广人员。巴基斯坦在面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普遍缺乏的情况下,探索出了一条利  相似文献   

8.
家庭农场作为新型经营主体拥有巨大辐射作用,可以带动更多的农户投入到生产经营中来,对于农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生产方式阻碍了海城市家庭农场的现代化发展,本文以辽宁省海城市为研究区域,以家庭农场调查数据为基础,并针对目前海城市家庭农场对互联网技术应用发展问题,完善海城市家庭农场互联网技术推广的政策建议,以促进"互联网 + 家庭农场"模式的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农业生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承担着直接为农民提供专业农业技术服务和推广最新农业技术的重任。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不仅可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也能有效节约劳动力,提高农业管理的整体水平。在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推广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农机维修等问题,影响农业的稳步发展。分析研究了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及农机维修问题,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小农户在较长时期内仍将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探索小农户现代化道路任重而道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带动农户连接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但现有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的典型模式的研究较为缺乏。文章以果蔬产业为例,对江苏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了实地调研,总结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的三种模式:以新型经营主体作为科技成果应用平台带动农户模式、企业化运作下产业融合带动农户模式和农业专业化分工下纵向协作带动农户模式。最后得出几点启示:一是要重视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技术扩散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平台,实现农户与现代生产要素的有效衔接;二是要注重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让农户分享农业多功能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收益。三是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内部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促进农户与先进生产方式和管理理念的有效衔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12.
生态农业是一种新型可持续农业,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其特点决定了我国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适用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因此,本文分析了生态农业的特征及技术推广要求,针对现阶段我国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推广生态农业技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农业技术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体现,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针对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农业技术转化不足、推广手段短缺和经济投入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平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如今,我国的农业正在不断发展,农业技术也处于不断进步中。因为农业属于经济支柱性产业,其发展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因此,必须要提高农业技术,针对新型农业技术进行研发和推广。笔者针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广大的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建设研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科教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而现行我国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新型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尚未形成,亟需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建设进行研究.本文在探讨我国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建设的发展思路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自从 2 0世纪 80年代一些地方对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断奶”、“断粮”以来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一大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已名存实亡 ,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受到极大影响。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所受到的冲击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结果。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普遍实行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并得到逐步发展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暴露出许多问题。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最终接受者的农户随着生产与经营行为的改变 ,他们对技术需求的行为也发生了变化 ,主要体现在对传统的粮食生产技术需求迫切…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是经济、体制、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和农户需求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对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优化方向和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社会化服务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小规模经营农户的活力,使小规模经营的农户同样能够采取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真正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分析了当前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能力培育存在的困难,并提出了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政府购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可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技术推广效率与质量。本文以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为例,建立了政府购买秸秆还田技术推广服务实证模型,分析比较了公私合作(PPP)、“以钱养事”和专项技术补贴三种典型政府购买模式的技术推广效果差异。研究表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有助于加速公益性农业技术的应用扩散,且不同的政府购买模式效果存在差异。分析三种模式对公益性技术服务推广的促进作用,向村级集体组织购买服务为代表的“以钱养事”模式最为显著,向农机服务组织购买服务的PPP模式次之,向农户购买服务的专项技术补贴模式最弱。另外,监督核查对于秸秆还田服务的政府购买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综上所述,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推广公益性农业技术,根据技术应用特点,选择不同的服务购买模式,建立监督核查机制,提高政府购买服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更好地服务"三农",黑龙江省铁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核心,通过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创办专家咨询大厅、建立短信息平台、开办《科技进乡村》农业科技栏目、印发农业技术服务简报、开通农业科技服务QQ群等方式,及时把先进实用的农业生产技术与现代化农业信息传递给广大农民,积极引导农民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向现代化农业生产转变,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发展特色农业及有机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