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湿地作为特殊的生态系统,其功能在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寒温带森林湿地的保护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分析本区域森林湿地具有典型性、脆弱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提出了保护对策。为全面分析湿地资源的动态变化,保护与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为区域经济和资源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的基础数据;加强区域湿地资源保护,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平衡,保护流域下游的生态系统,为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湿地生态补偿及其运行机制研究——以洞庭湖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补偿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是利用和保护湿地资源的关键环节。本文以洞庭湖区为例,在分析生态补偿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探讨洞庭湖区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叶浩然 《水利经济》2016,34(2):36-40
在湿地补水的社会实践中,湿地补水生态补偿成为解决相关地区之间及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冲突的有效方式。对湿地补水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规范研究和实证分析,并从补水方案、湿地补水补偿关系、生态补偿标准、生态补偿方式和分担分配等四个主要方面对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详细论述。从法规体系、资金保障、管理制度、信息公开和协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湿地补水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框架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是物种多样、资源丰富的生态系统,同时兼具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价值。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建立,是稳定湿地周边经济,保障湿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在分析阐述我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建立的目的、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我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涉及的相关利益者和主客体,探讨了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补偿标准、补偿手段,初步构建了我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补偿框架。  相似文献   

5.
资讯速递     
《浙江林业》2018,(1):24-27
中央财政持续支持湿地保护恢复在中央财政的高度重视下,2013—2016年,共计安排50亿元支持全国湿地保护工作,2017年继续投入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支持湿地保护与恢复。资金主要用于湿地保护与恢复、退耕还湿、湿地生态效益补偿三个方面,做到支持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促进改善湿地生态状况,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扩大湿地面积,改善耕地周边生态状况;对候鸟迁飞路线上林业系统管理的重要湿地因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造成的损失给予补  相似文献   

6.
生态补偿与区域发展关系研究的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补偿项目设计的目标和项目实施产生的效应,有关生态补偿对区域发展影响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中普遍关注的议题。本研究从生态补偿对环境改善、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回顾并分析了生态补偿对区域发展影响研究的最新进展;最后提出了中国生态补偿项目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改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浙江林业》2018,(1):24-24
在中央财政的高度重视下,2013—2016年,共计安排50亿元支持全围湿地保护工作,2017年继续投入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支持湿地保护与恢复。资金主要用于湿地保护与恢复、退耕还湿、湿地生态效益补偿三个方面,做到支持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促进改善湿地生态状况,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  相似文献   

8.
基于典型案例研究的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模式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湿地是介于陆地和水域自然生态系统间的过渡地带,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湿地生态补偿是保护湿地资源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依据湿地生态补偿相关理论,分析湿地生态补偿典型案例的,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确定湿地资源权属,出台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法规及建立合理的湿地生态补偿模式。  相似文献   

9.
两型社会建设跨区域土地生态补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以土地生态价值量为基础,结合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和方法,探讨土地资源的跨区域生态补偿问题。研究方法: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生态补偿的价值量很大;(2)在选取的众多典型区域城市中,仅有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抚顺、齐齐哈尔和伊春生态补偿量为负值,即应该获得生态补偿,而其他城市都是正值,应该支付生态补偿。研究结论:要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转变目前的补偿机制,确定合理的土地生态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探讨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生计策略以及收入水平的影响,以期揭示和评估湿地生态补偿实施的效果及有效性,为湿地生态补偿效率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二元Logistic模型及广义精确匹配法。研究结果:(1)湿地生态补偿政策有助于农户生计策略转变,可提高农户生计非农化及多样化程度。除此之外,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实际经营耕地面积、金融机构借贷以及家庭社交情况等也会对农户生计策略产生显著影响。(2)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家庭整体收入水平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可使政策参与农户家庭总收入增加6 459元,家庭人均收入增加1 756元。(3)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不同类型的生计收入效应具有显著差异性,其中,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商业经营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对农户家庭农业收入具有负向效应。研究结论:政府应继续完善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建立多元化综合性湿地生态补偿机制,促使农户由传统的“单一生计”转向“生计多样化”的发展方向,拓宽农户增收途径,降低农户生计活动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以此实现生态保护和农户增收双重目标,保障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千岛湖区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实践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浙江省淳安县新安江开发总公司经营的千岛湖区生态公益林组织保障和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总结了护林员队伍组建、管护宣传、林分改造、森林消防与防火、控制采伐、打击破坏活动、加强病虫害监测、用好补偿资金等九大举措;分析了生态公益林在促进资源增长、改善林分结构、保护种质资源、提高固碳减排能力、涵养水源、保护水质、促进千岛湖旅游健康发展、保障新安江电站工业正常发电等多种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能;指出了生态公益林实践中经营与补偿、监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湿地具有特殊的生态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而枣庄市台儿庄区湿地面临着面积萎缩,水质污染,泥沙淤积等威胁;通过对湿地产生威胁的原因分析,提出保护湿地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结合福建省湿地概况及其保护现状进行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构建,试图为构建完整的福建省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提供参照。[方法]采用归纳总结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借鉴、归纳总结,从法律机制建立原则、法律机制构建内容和湿地生态补偿法律保障措施等3个方面构建福建省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及分析其效用。[结果]发现当前福建省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立法理念不准确;(2)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撑;(3)湿地生态补偿法律保护不完整。[结论]福建省在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构建方面尚处于薄弱阶段,无法达到为福建省的湿地保护以及进行湿地生态补偿提供法律保障的程度。并对此提出3点建议:(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2)明晰权责;(3)明确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14.
美国湿地缓解银行实践与中国启示:市场创建和市场运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从市场创建和市场运行两个方面,分析美国"湿地缓解银行"的成功实践,结合中国湿地资源保护现状,获得一些对中国建立市场化湿地生态补偿的启示。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湿地缓解银行是美国为了抑制湿地面积减少而设计的市场化补偿机制,在湿地保护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湿地缓解银行是一种监管驱动下的市场,其成功实践依赖于一系列制度建设:市场创建方面,需要清晰的湿地权属、法定的许可证制度、明确的占补平衡政策目标、严格的治理顺序、可供选择的多种补偿机制;市场运行方面,需要完善的流程规则、透明的追踪监管、科学的湿地信用确认方法、严格的后评估和长期管理、高效的行政管理以及私人投资的有效引入。研究结论:对于湿地面积减少的问题,中国尚存在制度缺失,可以借鉴美国湿地缓解银行的成功经验,探索中国湿地生态补偿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关系着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稳定和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针对黄河流域下游山东段不同类型的湿地资源,借助Arc GIS和Fragstats等软件,从类型水平、景观水平和干扰度指标入手,分析1980—2015年不同经济类型区内湿地类型及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山东段湿地总面积先减少,2000年后逐渐增加,总体减少72.85平方千米;水库坑塘面积增长最多,增加143.92平方千米;滩地面积减少最多,减少113.86平方千米;湿地转化为耕地的现象显著;鲁西南农业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内的湿地面积减少幅度大,济南都市圈内湿地面积小幅度增加;研究区景观干扰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各经济类型区的景观干扰度排序为济南都市圈>鲁西南农业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流域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生态保护与经济产业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耕地资源价值的征地完全补偿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辉 《农村经济》2008,(5):35-38
征地补偿制度对耕地保护、城市土地利用和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等产生一定的影响.现行征地补偿制度的制定主要依据耕地资源的经济功能,嘏忽视工其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本文从耕地资源的价值分析入手,提出了在征地补偿时,应对耕地资源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等进行补偿,即完全补偿.此外,本文还分析了征地完全补偿的意认、理论基础、范围和标准等.  相似文献   

17.
从湿地类型、面积及其比例构成等方面介绍了吉林省柳河县湿地资源现状与基本特征;分析了湿地面积的动态变化及其原因;探讨了涅地资源变化特点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认为湿地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力较低、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缓慢以及泥炭地开发利用过度等方面,是目前柳河县湿地利用与保护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柳河县湿地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18.
海滨湿地是重要的湿地资源,也是重要的环境资源.盐城海滨湿地是太平洋西岸最大的淤泥质海滨湿地,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生态补偿是保护海滨湿地资源积极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对盐城海滨湿地资源生态补偿主体与客体的认识,并以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为依托,建立盐城海滨湿地生态补偿核算公式,计算得出2007 年应对盐城沿海滩涂湿地需生态补偿2...  相似文献   

19.
耕地保护区域经济补偿的框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受自然分形、历史演化与经济制度的影响,我国区域耕地保护的压力极不均衡,发达地区与相对落后区域在用地空间上存在明显差异.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角度出发,在深入分析区域资源优势、产业自身结构、生态作用所衍生的经济价值及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的基础上,探讨耕地保护区域经济补偿的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还从补偿主体与受体、执行过程与监督方面提出了实现耕地保护区域经济补偿的配套机制,为使补偿的程序与要求进入法制化轨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评价江苏省现有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绩效与空间差异对建立完善长效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和推动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运用熵权-TOPSIS法,选取2010—2017年全省及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内11个指标,计算江苏省及三大区域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综合绩效值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单项绩效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江苏省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在2010—2017年8年综合绩效值由0189波动增长到0841,效果初现且具有较强推广价值。(2)经济效益绩效值以年均257%的增长率由0增长到1,效果最为显著,社会效益次之,生态效益自2013年后为绩效值中最低值,与前两项最大差距在05左右,反映出环境改善、农田质量提高效应远低于农户创收、社会公平效应,政策拟合度不高。(3)江苏省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效果存在空间差异,综合来看政策效果表现为苏南>苏中>苏北,苏南凭借经济优势在2016年和2017年的综合绩效值上比苏中苏北高出01、在经济与社会绩效值以002的差距领先且生态绩效值没有下降拐点,具有长效可持续性。[结论]现阶段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效果依赖地方政府经济实力,尚未形成良性长效机制,需从制度体系、环境经济手段、差别化补偿措施、农业补贴结构和宣传等5方面着手,推进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更好地服务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