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2.
为了研究人工湿地主要沉水植物金鱼藻(Ceratophyllumdemersum)、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以及菹草(Potamogetoncrispus)分解对水质的持续影响,进行室内分解模拟桶装试验。为了对比有无凋落物分解对水质的影响,对水体做了2种不同的处理,一组不放凋落物,其他各放一种凋落物,每种处理进行3例桶装试验,对温度、pH值、溶解氧、总溶解固体、电导率等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伴随着4种沉水植物凋落物的分解,水体指标会发生变化,pH值与溶解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总溶解固体和电导率均出现先上升后保持一定水平的趋势。不同沉水植物凋落物对水体的影响存在差异,4种植物凋落物对总溶解固体和电导率的影响顺序是金鱼藻(Ceratophyllumdemersum)、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菹草(Potamogetoncrispus)。研究成果对制定水生植物利用和管理策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不同浓度富营养化水体中附着藻类对苦草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苦草(Vallisneria natans)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浓度Hogaland营养液进行培养,通过测定苦草的叶数、鲜重等苦草的生长指标,研究附着藻类对苦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Hogaland溶液中,随着附着藻类量的增加,苦草的叶数、鲜重都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4.
综合考虑区域水资源水量和水质两个因素,以供水净效益最大、区域总缺水量最小、COD排放量最小为目标建立区域水量水质联合配置多目标模型;为提高算法的计算精度和全局寻优能力,对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了改进并用于模型求解。将模型用于江苏省靖江市水资源配置研究,结果表明:基本方案和节水方案下的用水总量和COD排放量均在其限值范围内,节水方案下供水净效益比基本方案低3.0亿元,缺水量和COD排放量分别比基本方案低1290万m^(3)、1062.7 t,说明得出的配置方案合理可行。在节水方案下进行区域水资源配置,在缓解区域缺水状况的同时,能够有效减少COD排放量,可为解决区域水质型缺水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求塔里木灌区农田排水的利用潜力,利用不同灌溉水质对棉花各生育阶段设置不同的灌溉处理,分析了不同灌溉水质对棉花不同生育阶段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淡水灌溉棉花相比,利用农田排水灌溉对棉花的株数、株高、单株结铃数、单株果枝数、干物质积累及籽棉产量等农艺性状的影响较大;棉花的单位面积株数、株高、单株结铃数均显著减小。但在播前和苗期用淡水灌溉,而在棉花的生长中后期用农田排水灌溉,对棉花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7.
为探究环太湖河道入湖总氮和总磷通量的变化原因,分析了其与太湖流域上游降水量的相关性,并阐明了环太湖河道入湖氮磷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2010—2019年,太湖流域年平均降水量为1322 mm,较1986—2009年平均降水量增加15%,湖西区和浙西区年平均降水量分别为1263 mm和1552 mm;环太湖河道入湖总氮和总磷平均年通量分别为3.24万t和0.18万t,主要来源于湖西区和浙西区;太湖流域、湖西区、浙西区河道入湖总氮和总磷通量与相应区域年降水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使得湖西区河道入湖总氮和总磷通量随降水量增加的响应程度要强于浙西区;面广量大的城镇和农业面源污染是入湖氮磷的主要来源之一,降雨导致的部分雨污合流污水入河也是氮磷污染负荷增加的原因之一;湖西区和浙西区的降水量增加,尤其是强降水量增加,不仅会导致面源污染负荷增大,而且会导致太湖上游河网水系水力停留时间减少,降低水体自净能力,增大入湖总氮和总磷通量。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和夏玉米多环芳烃PAHs含量的影响,2015年在通州布置了灌溉试验,包括再生水、清水和交替灌溉3种处理试验,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检测了土壤和夏玉米籽粒中16种PAHs含量。研究结果显示表层土壤PAHs总量为0.20~0.21 mg/kg,不同灌溉处理间土壤PAHs总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土样PAHs各检测组分以菲(Phe)含量最高,占PAHs总量19.63%~20.37%;其次为苯并(b)荧蒽(Bb F)、荧蒽(Fth)和苯并(g,h,i)苝(BghiP),分别占PAHs总量的15.75%~16.45%、8.87%~10.34%、8.0%~9.13%。3种处理表层土壤PAHs含量低于荷兰土壤质量标准。夏玉米籽粒PAHs总量为0.08~0.20 mg/kg,同一夏玉米品种不同灌溉处理下玉米籽粒PAHs总量无显著差异(p0.05)。夏玉米籽粒(粘玉米除外)PAHs主要组分为萘(Nap)、Phe和BghiP,含量分别为13.74~71.80、20.76~44.39和0.40~49.92μg/kg。夏玉米籽粒苯并(a)芘Ba P含量低于食品中粮食作物污染物限量规定限值。 相似文献
9.
于桥水库是天津市的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其富营养化程度会对水处理产生重大影响.于桥水库设置了16个原位围隔,分别为单放鳙、鲢鳙比1∶2、鲢鳙比2∶1、单放鲢四组,每组又分为10、20、30、40g/m34种密度,另设定无鱼围隔作为对照组,同时检测水库水样.通过比较围隔系统内水质理化指标,分析放养鲢、鳙不同比例以及不同密度对水质可能造成的影响,找出针对于桥水库的最适合鲢鳙放养比例和放养密度,为于桥水库渔业合理规划、预防和治理水体富营养化、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加强水环境的生态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GRACE和GRACE-FO卫星陆地水储量遥感数据,采用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模型,结合水量平衡方程和全球陆地数据同化系统(GLDAS)重建GRACE与GRACE-FO间的陆地水储量变化量,分析黄河流域2002年4月至2020年3月陆地水储量变化特征,探究影响陆地水储量变化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LSTM模型可以有效填补GRACE与GRACE-FO间的陆地水储量变化量;黄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上、中、下游下降趋势依次增大,陆地水储量与地下水储量的变化特征高度相关;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年陆地水储量变化量与年降水量和年干燥度指数呈极显著相关关系,表明黄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受到降水和蒸散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镇江内江沉水植物恢复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镇江内江水流、水质、悬沙及叶绿素a多因子耦合数学模型,对内江沉水植物恢复后产生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定量评估了模型参数根据前期研究成果确定.研究结果表明:内江沉水植物恢复后,夏秋季节与冬春季节水体平均含沙量分别比天然条件下降低了约11.1%、11.5%;由于沉水植物对水体的净化作用,在夏秋季,内江TN,TP平均浓度分别降低为0.659mg/L、0.137mg/L,较恢复前分别降低了32.2%、30.8%;在冬春季,恢复后的内江TN、TP浓度较恢复前分别降低了29.5%、27.3%;沉水植物的克藻作用亦使内江叶绿素a的平均浓度降低了37.2%,可能暴发水华的面积减少了49.3%;同时,夏秋季及冬春季平均水体透明度分别提高了7.9%和14.0%. 相似文献
12.
Present status of submerged macrophyte growth in Lake Biwa: Recent recovery following a summer decline in the water leve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hole‐lake areal distribution of submerged macrophyte growth in Lake Biwa was surveyed using aerial photographs in 1994 and 2000, when unusual declines in the water level of approximately 1 m occurred in the dry summers. The estimated total areas of the submerged macrophyte communities were 1441 ha for 1994 and 2825 ha for 2000. In the shallow and eutrophic southern basin, the bottom area covered by vegetation gradually increased year by year after 1994, and the ratio of this area to the total surface area of the basin in 2000 amounted to 52%. The dominant species were two natives, Hydrilla verticillata and Myriophyllum spicatum, and one exotic, Egeria densa. Changes in physical conditions and water quality associated with the decline in the water level, as well as the reactions of submerged plants to aquatic environments and ecosystem dynamic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14.
沉水植物苦草对上覆水各形态磷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沉水植物是影响湖泊磷营养状态的重要因素。在室内模拟了"水-苦草-沉积物"生态系统,在沉水植物苦草生长过程中分析上覆水中的总磷(TP)、溶解性总磷(TDP)、溶解性有机磷(DOP)、溶解性活性磷(SRP)、颗粒态总磷(PP)的变化,探讨了苦草对上覆水磷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草在生长过程中减缓了沉积物磷的相对释放速率使上覆水中TP、SRP、DOP、PP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上覆水TP、SRP、DOP、PP分别下降了37.5%、74.6%、42.0%、19.5%;苦草主要通过吸收上覆水和间隙水中的磷及对环境因子的影响,使得上覆水中各形态磷浓度保持在较低的水平,降低沉积物向水体释放磷的速率。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解不同沉水植物种植密度、不同沉水植物组合、沉水植物和鲫组合对滇池草海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于2017年9—12月在滇池草海东风坝试验平台,选取4种滇池现存土著沉水植物(篦齿眼子菜(Stuckenia pectinata)、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wrightii))、1种鱼(鲫(Carassius auratus))进行不同组合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0.63±0.06)g/L的篦齿眼子菜和轮叶黑藻对于TP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0.33±0.05)g/L的种植密度;不同沉水植物组合均能够提高水体中的氮磷比,对草海富营养化水体的TN、TP、Chl-a具有明显的去除效果,试验组TN、TP、Chl-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了49.67%、9.06%、39.41%;鲫对于轮叶黑藻和篦齿眼子菜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加入鲫的穗花狐尾藻和马来眼子菜组合TN去除率提高了87.48%,且试验结束后,水体TN、TP去除效果稳定;沉水植物组合中,穗花狐尾藻和轮叶黑藻在高营养盐水体中生长状况最好,同时能有效控制水体中的TN、TP和Chl-a的质量浓度;鲫+穗花狐尾藻+马来眼子菜组合对草海富营养化水体的SS、TN、TP、Chl-a都具有较高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17.
富营养化水体中光照对黑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富营养化水体中光照对黑藻生长的影响,探索适合黑藻生长的光照条件。设置3个日平均光照水平,分别为6284lx、3913lx、3196lx,测定各个光照条件下的黑藻生长指标和抗氧化系统酶活性指标。结果表明:黑藻在3种光照条件下均可存活,且对水质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其中6 284lx、3 913lx这2种光照条件下黑藻的生长指标和抗氧化系统酶活性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但均与3196lx时的这2项指标差异显著。结果显示,在3196lx时黑藻所受胁迫最大,生长状况最差;且推测光照达到一定强度时有可能抑制黑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水污染对菹草及伊乐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沉水植物在污染水体中的生存阈值问题,在满足光补偿点的条件下,研究不同劣Ⅴ类水质中菹草(Potamageton crispus)、伊乐藻(Elodea nattalii)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①如果能够保证水体光补偿点条件,在苏州市3种劣Ⅴ类水质中,菹草、伊乐藻均能保证基本存活,且无论从表观上还是从体内的保护酶来看,伊乐藻对污染的适应能力均优于菹草。②在实验过程中,菹草及伊乐藻的叶绿素含量基本上呈下降趋势,说明在污染环境中植物生长状况不良。③菹草及伊乐藻在水质相对较好的苗家河水样中的生长情况优于水质相对较差的薛家河及竹辉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