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福建是缺粮大省,粮食自给率仅为36%,每年需从省外调进粮食1100万吨以上。福建发展势头强劲,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以及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需求总量呈刚性增长,粮食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保障粮食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必须从福建省情和粮情的实际出发,着力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一、生产要稳福建素称"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均耕地少,且耕地质量差,零碎的坡耕地多,中低产田比重大。因  相似文献   

2.
陕北退耕还林还草与粮食生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粮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安定。本文以我国能源与重化工基地的陕西北部25个县(区)为研究对象,针对陕北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基础薄弱,坡耕地面积大,粮食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根据西部大开发提出的要求,提出了可供陕北粮食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①提高思想认识;②制订促进粮食发展的政策;③改善粮食发展条件;④改革粮食流通体制;⑤大力增加对粮食的投入。  相似文献   

3.
典型黑土处于漫川漫岗地形,坡耕地对农业生产影响显著。鉴于此,本研究探究了典型黑土坡耕地的不同坡位的土壤理化性质与玉米生产及其相互关系,为其他地区坡耕地的粮食生产提供参考。本项研究将坡耕地划分为坡下位、坡中位、坡上位3个区域,采集0~20厘米的土壤样品用于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并且收获不同坡位的玉米进行测产。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pH均呈现坡下位高于坡中、坡上位,然而碱解氮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各坡位间的速效养分、pH与有机质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土壤容重和孔隙度也呈现坡下大于坡上和坡中的整体趋势;田间持水量和饱和持水量均呈现坡上大于坡中大于坡下的趋势;坡下位玉米产量最高,达到2 595kg/hm2,大于坡中和坡上位的玉米产量。通过多元回归可知,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土壤密度、孔隙度、土壤田间持水量显著影响坡耕地的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4.
粮食生产经营规模与粮农收入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采用分组比较法、生产函数法以及最优规划模型等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规模与粮农收入问题进行了研究,为我国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和增加粮农收入提供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粮食生产是否受到了冲击及受到冲击有多大,已成为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深入剖析了农户劳动力外出务工后的要素替代与种植结构调整行为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以及不同约束条件下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出务工会促使农户要素投入结构和种植结构调整,增加机械要素投入并提高粮食播种面积比例,进而从整体上增加了粮食播种面积。为了减少农业劳动投入,农户增加劳动投入少、机械易于替代劳动力的粮食生产是一个相对理性的选择。不过,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要面临机械替代劳动力的难易程度和种植结构调整空间等约束条件的制约。在不适宜机械作业的丘陵山区,外出务工对粮食生产的促进作用会被削弱;在城市郊区,由于城市农产品市场容量大,种植结构调整空间大,外出务工对粮食生产的促进作用也会被削弱。  相似文献   

6.
贵州是全国最典型的喀斯特高原山区,山多坡陡、耕地量少、破碎、坡状、贫瘠,不少坡耕地在15°以上,人均耕地不足0.80亩,低于全国人均1.5亩的水平。耕地资源稀缺,人口过快增长,生态环境恶化,三者交互作用,导致粮食生产水平低而不  相似文献   

7.
纵横录     
《粮食科技与经济》2007,32(6):52-54
发改委:退耕还林没有威胁粮食安全原来种粮的坡耕地大量还林,国家又要拿出粮食直补农民,有人担心退耕还林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对此,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副司长吴晓松表示,由于粮食单产提高等因素,退耕还林目前没有对粮食安全产生威胁。  相似文献   

8.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潜力与增产前景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我国粮食生产形势严峻。增加粮食生产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单产仍有巨大潜力,在目前条件下,提高粮食单产是增加我国粮食总产的唯一途径。在提高粮食单产的众多措施中,尤以培育良种为主要途径。并对育种科研的予期投资报酬率、科研政策要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极端气候对中国粮食产量影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粮食生产与天气数据估算极端天气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以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有所贡献。[方法]选取中国31个省市2002~2012年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自相关异方差模型(FE+AR(1)+Hetero)计算高温干旱、洪涝、低温严寒等极端天气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1)粮食播种面积、农村用电量、化肥施用量是农业增产的主要因素。粮食播种面积、农村用电量、化肥施用量增加1个百分点,粮食产量分别增加0.97、0.06和0.18个百分点,2002~2012年三者对粮食增产的贡献分别为23.55%、31.21%和21.45%;(2)农作物成灾面积增加1%,粮食产出减少0.04%,2002~2012年农作物成灾面积减少57.75%,对粮食产出增加的贡献为7.97%;(3)在控制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农药、农村用电量、农作物成灾面积后,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对粮食生产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粮食损失比例为1.98%,洪涝、低温严寒影响不显著。[结论]2002~2012年间全国各省市极端高温干旱事件共计93起,频率约为0.27,造成粮食生产额外平均损失比例约为0.53%。  相似文献   

10.
信息瞭望     
宏观经济国务院采取十项措施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国务院3月27日召开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出更加明确、更加直接、更加有力的信号.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发展。会议指出,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在今年预算安排三农投入562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7亿元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再增加252.5亿元投入.主要直接补贴给农民,采取十项重要措施,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一是再增加156亿元农资综合直补;二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我国各省粮食生产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2007~2014年),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分析了粮食生产的环境要素、影响粮食生产效率的原因以及对各省和不同功能区的影响方向和强度。测算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各个决策单元粮食生产效率均有显著影响;对粮食生产投入要素松弛量的影响方向和强度不同。从全国平均水平看剥离环境要素后我国粮食生产效率平均下降了10%;但是,对不同地区的影响强度差异较大,剥离环境要素后粮食主产区各省的粮食生产率增加,主销区和平衡区粮食生产效率均下降,且对主销区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地处乌江库区的金沙县官田乡与遵义的三合镇隔江相望,一桥相连。由于地处乌江库区偏岩河畔,大部分土地是10~25°的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耕层浅薄,土地肥力低,粮食经济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群众生活较贫困。1991年全乡人均粮食不到280公斤,人均纯收入仅400元。要摆脱贫困实现小康目标,走出困境,就必须改变现实生产条  相似文献   

13.
在湘西自治州农户全年粮食种植意向、截止2004年3月底农户春耕备耕情况、农户出售和储存粮食情况等调查基础上,对自治州全年粮食生产形势进行了预测分析,认为随着中央一系列保护播种面积政策的落实及农业科技的推进,其粮食产量有望增加。针对粮食生产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把自治州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作为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加以重视;依靠科学进步,加强科研项目的联合攻关,培育适合地方特点的新品种;因地制宜发展粮食生产,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特色粮食产业,延长粮食产业链条;统筹粮食与其他农作物生产,协调粮食生产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提高农田粮食生产能力;加强政策支持,切实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陈薇 《农业经济》2006,(8):12-14
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设计的目标看,一是保护粮食生产,鼓励农民多产粮食,增加粮食供给;二是增加种粮农民收入;三是实现粮食补贴制度的创新。我们在河北省较早实施粮食直补政策试点县的容城、正定、围场做了实地调查,对政策能否实现预期目标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产粮大县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关系到农业稳定、粮食安全。本文以河南省固始县为研究对象,构建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协调性指数模型,探讨了固始县的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协调性程度,分析了协调性过低的主要原因。应重构产粮大县农技推广体系,提高粮食生产科技贡献率,粮食补偿政策要与时俱进,增加对新型种粮主体补贴,注重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的同时,更要注重提高合作组织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绿色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粮食生产与天气数据估算极端天气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以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有所贡献.[方法]选取中国31个省市2002~2012年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自相关异方差模型(FE+AR(1)+Hetero)计算高温干旱、洪涝、低温严寒等极端天气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1)粮食播种面积、农村用电量、化肥施用量是农业增产的主要因素.粮食播种面积、农村用电量、化肥施用量增加1个百分点,粮食产量分别增加0.97、0.06和0.18个百分点, 2002~2012年三者对粮食增产的贡献分别为23.55%、31.21%和21.45%;(2)农作物成灾面积增加1%,粮食产出减少0.04%, 2002~2012年农作物成灾面积减少57.75%,对粮食产出增加的贡献为7.97%;(3)在控制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农药、农村用电量、农作物成灾面积后,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对粮食生产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粮食损失比例为1.98%,洪涝、低温严寒影响不显著.[结论]2002~2012年间全国各省市极端高温干旱事件共计93起,频率约为0.27,造成粮食生产额外平均损失比例约为0.53%.  相似文献   

17.
中国粮食安全已经由粮食数量安全向粮食结构安全转变,粮食供给结构性失衡导致粮食短缺与粮食过剩同时存在,粮食陷入"三量齐增"困局。文章梳理粮食结构影响因素的国外研究新进展,分别从粮食贸易、补贴政策、粮食价格、气候土壤环境等方面阐述对粮食生产结构的影响,以期为解决中国的粮食结构安全带来一些新思考。从国家层面看,消除贸易壁垒意味着贸易收益与财政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增加社会总体福利水平,但损害了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粮食补贴对种植决策带来的影响有限,且补贴效率低下容易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从粮食生产要素来看,气候变化导致粮食生产风险增加,改变耕作方式有利于土壤的生物功能进而改善粮食生产。调整粮食结构和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要同步进行,调整粮食结构不是单纯的生产安排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体制转型、发展转型、机制转换乃至经营形式创新的问题。从长期发展考虑要以农民收入增长、粮食安全战略、土地利用效率为综合目标,构建城镇化与粮食结构安全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8.
粮食补贴是为了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国家财政按一定的补贴标准和粮食实际种植面积,对农户直接给予的补贴的惠民政策。发达国家的粮食补贴政策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本文介绍了国外主要粮食生产国对粮食补贴的方式和发展状况,并结合我国实际,分析了国外粮食补贴对我国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粮食收购是连接生产与消费,农民实现劳动价值,增加投入,扩大生产的桥梁和环节。同时,粮食收购是国家对粮食生产实行宏观控调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稳定粮食生产,首要一环就是要稳定粮食收购,以稳定的粮食收购促进粮食生产的稳步发展。而粮食收购中的混乱必然影响到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具体表现:(1)粮食收购价格混乱,造成“谷贱伤农”、“谷多伤农”。目前,粮食收购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既不反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日前在哈尔滨主持召开东北三省农业和粮食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尽快落实中央对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支持政策,扎扎实实地抓好农业和粮食生产,千方百计增加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