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谢茹 《企业经济》2003,(11):5-8
一、近二十年来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的状态及特点改革开放后,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基本上遵循了世界各国工业化加速阶段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从GDP中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演变看,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由1978年28.1%降为2001年15.2%;第二产业比重在波动中呈U字型变化,从1978年48.2%降至1990年的41.6%再升至2001年51.1%;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由23.7%升至33.6%,并于1985年超过第一产业而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二大产业。从就业结构看,就业总数中第一产业所占份额持续稳定下降,由1978年的70.5%降为2001年的50%,第二、三产业所占份额持续小幅上升,分别…  相似文献   

2.
单位:%指   标1952年1978年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一、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二、工农业总产值中农轻重比例  农 业  轻工业  重工业三、工业总产值中轻重工业比例  轻工业  重工业四、农业总产值中农林牧渔业比例  农作物种植业  林 业  牧 业  渔 业五、基建投资中农轻重投资所占比重  农 业  轻工业  重工业六、基建投资中三次产业比例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住  宅七、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八、基建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  相似文献   

3.
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状况和原因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状况1978年以来,产业结构摆脱了以前那种“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畸形发展,服务业水平低下”的局面,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并向优化和升级的方向发展。1978—2000年,我国宏观经济总量及其各个产业都呈快速发展态势,GDP年均增长9.5%。第一产业比重自改革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保持上升趋势,此后基本呈稳步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重自改革初期到80年代末呈逐年下降趋势,1991年止降转升,近年来呈快速上升趋势;第三产业比重自改革初期到1992年基本呈上升趋势,近年来较为稳定,变化不大。从就业来分析,22年间,全社会…  相似文献   

4.
从三次产业结构总体特征、工业结构、产业结构差异化和产业结构专业化四个角度分析南昌市的产业结构,发现其产业结构序列是二、三、一,轻工业比重大于重工业,存在轻工业较单一、重工业以传统行业为主、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又通过计算区位商,找出南昌市的优势、劣势产业。  相似文献   

5.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未来十年就是到2015年以前。说到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首先应该对2015年以前中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有一个判断。德国著名学者霍夫曼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理论,即重工业一旦在全部工业产出中的比重达到一半就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而达到2/3以上,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就算是基本完成了。用重工业与轻工业的比率关系看,一半是1,2/3就是2,这就是著名的"霍夫曼系数"。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日本,"霍夫曼系数"已经达到3,80年代中期的"亚洲四小"都达到2,都是基本上完成工业化的标志。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由于特殊的发展战略也曾达到了,但不是正常的工业化道路,改革以来进行了很大调整,80年代出现了轻工业的超前增长,重工业比重随之下降,但是进入90年代以来,重工业的比重又开始上升,目前的"霍夫曼系数"约为1.25,所以,可以说已经进入到工业化中期阶段。  相似文献   

6.
1、工业化进入加快发展和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新阶段。1998年以后,重工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重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60.22%提高到2002年62.56%,2003年继续提高到64_3%。新一轮重化工业加快发展的特点是:在发展动力上,以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形成的市场需求为主要驱动力,居民消费结构中“吃穿用”消费比重下降,“住行”消费比重上升。在资源配置方式上,以市场机制为  相似文献   

7.
余高潮 《数据》2006,(1):62-62
GDP总量不断提高,第二产业份额居高不下:中国已是工业经济大国 三次产业间的结构反映的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划分一个经济大国所处的工业化阶段的重要依据.随着中国GDP总量不断提高,中国三次产业结构越来越成为关注焦点.据初步统计,2004年中国第三产业占GDP的31.9%,相对于1995年增加了3.9%,但相对于上年却下降了4.5%,这是10年来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首次大幅下降,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业所占比重下降了2%,而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所占比重下降了7%.  相似文献   

8.
从1997年到2007年,中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企业盈余占GDP比重从21.23%上升到31.29%.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长期积累形成的收入分配体系失衡,导致我国消费开支对GDP的贡献率一直呈下降趋势,而内需和消费不振又直接造成我国过分依赖外部市场,降低了我国的经济安全性和长远发展的潜力,甚至已经影响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9.
山东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山东省产业结构的纵向比较1978年-2003年,山东省三次产业结构日趋合理.78年以前,山东省象全国一样,重视重工业,不太重视农业和第三产业.78年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第一产业生产迅速上升,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10.
《江苏企业管理》2010,(3):26-26
2010年全省工业经济开局良好。1—2月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22.9%,比上年同期和全年分别高14.9个和8.3个百分点。重工业增速快于轻工业。1—2月,轻、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8.5%和24.8%;重工业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70.6%,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股份合作企业和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速较快。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我国的非公有制得到了迅速发展,并逐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新的增长点.截至1 999年底,全国私营企业达到150.89万户个体工商户3160.06万户,两者从业人中员超过8000人.在人国工业总产值中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由0.9%上升到40%国有经注由76%下降到28%,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方面,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从3.9%升到62.2%,国有经济,由51.4%下降到20.7%.非公有企业注册资本达到1.35亿,并成为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这一.  相似文献   

12.
一、西部地区工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1.轻重工业比例失调.能源、原材料等重工业超"重",轻工业和加工工业偏轻.50年代初开始的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使西部地区能源、原材料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轻工业和加工业则发展不足,不能很好地与之配套.导致西部产值比重较大的行业主要集中于增长缓慢、加工层次较低的传统产业(尤其是采掘和原料工业),而近年来增长迅速、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兴产业所占比重较小.  相似文献   

13.
服务业的发展规模与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伴随服务业的深入发展,服务业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快速的集聚发展趋势。一、发展历程及阶段性特征(一)初期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这段时期(1949年~1978年),我国服务业发展有三个特点:第一,服务业不太受重视,产业地位相对于工业、农业较低;第二,增长较慢,且波动较大;第三,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步下降,由1957年的30%下降到1978年的23%。(二)快速发展阶段1979年~1989年,我国服务业高速增长,服务业增加值由1979年的865.8亿元增加到1989年的  相似文献   

14.
一、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分析 张家港市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具有显著的阶段性。从建县后至1970年左右为第一阶段:这期间,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比重在70%以上);现代工业尚处于萌发阶段(所占比重不到15%),第三产业基本上是消费性的(比重在16%以下)。1970-1978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辽宁省2017年投入产出表构建线性规划模型,设定2018~2025年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探索在碳排放总量和经济增长双重约束下,产业结构优化的最优方案。结果显示,辽宁省“十四五”期间GDP年均增长率为6.41%,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24.4%,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所制定的目标。到2025年辽宁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7.2∶34.1∶58.7,相较于2017年第三产业比重上升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5个百分点,这说明产业结构优化是辽宁省降低碳排放、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最后根据模型结果,分别从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服务业建设三个角度提出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提高我国职工工资水平的必要性及主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职工工资水平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工工资水平得到稳步提高,但是,从总体水平来看,当前我国职工工资仍然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这首先表现在职工工资增长速度远低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根据国家统计局在经济普查后的修正数据,从1978年到2004年,GDP增长倍数是同期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倍数的1.69倍.其次,我国职工工资水平相对较低还表现在全国职工工资总额占当年GDP的比重上.1978年和1980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占全国当年GDP的比重分别为15.7%和17.1%;根据经济普查后的GDP数据,到2003年和2004年,这一比重分别下降到10.9%和10.6%,比改革初期降低了5到6个百分点.从横向比较来看,我国职工工资也处于相对较低水平.2004年,我国的平均工资水平只有美国的1/20、日本的1/24.  相似文献   

17.
建国60年,中国的成绩举世瞩目。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9.7%左右,这在世界经济史上也是一个奇迹。但高速增长背后一个严重的问题是消费不足。1952年,我国的消费在GDP中占69%,与当年美国相近。但在1978年,这一比例下降至45%,1992年下降至42%。2007年又下降至35%,而美国的这一比例始终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18.
《企业经济》2013,(3):136-139
广东生产总值中劳动报酬份额持续下降,从1978年的60.57%下降到2010年的44%,降幅达到16个百分点。广东劳动报酬份额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产业结构变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完善的分配机制以及金融体系的不健全。只有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公平的劳动力市场制度等深层次调整和改革,才能不断提高生产总值中劳动报酬的份额。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治理的成就及改进的思路与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城市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城市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突出表现在: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改革初期,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只有17.92%。到2007年底,全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44.94%,与1978年相比上升了27.02个百分点,年均上升0.93个百分点。如果把流动人口包括进去,这个比重还要高。城市个数由193个增加到656个,初步建立了合理的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经历的一种趋势。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人口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和服务业从业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农业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一般在75%-80%,甚至更高。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我国的城镇化比率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从1978年到2011年,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加到6.9亿人,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1.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