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征税人和纳税人是税收征纳关系中的两个主体,在税收征纳关系中有着各自的立场和利益。税收博弈关系的存在要求在制定税制时不能仅从政府利益的角度出发,还要充分考虑征税人及纳税人各自的利益及其行为选择。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二者进行约束,以减少税收流失,从而保证国家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  相似文献   

2.
纳税人权利保障制度的立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税收法律关系中,由于征纳双方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使我国税收立法长期以来存在着重视纳税人的义务而内税人的权利的情况,这既不利于对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也不利于国家财政收的实现,而且这种税收方法上的偏颇也不符合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要求,因此,通过对宪法的修正、制定税收基本法和完善税收程序法是建立纳税人权利保障制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税收基本法立法成败的关键是时其调整对象的准确界定。税收基本法的调整对象不可能是非基本的税收关系,只可能是基本的税收关系,即国家和纳税人之间形成的税收关系;不可能是最基本的税收关系,只可能是非最基本的税收关系,即纳税人个体与征税机关之间的征纳关系;在对非最基本的税收关系的调整中,税收基本法规范的是该关系中的一般问题,而不是非一般问题。在我国的税收基本法立法中能对税收基本法期望值过高,必须对其进行重新定位,制定通则法而不是基本法。  相似文献   

4.
国家征税是对私有财产的侵犯,征纳双方在利益上的矛盾与对立是显而易见的。正是因为这样,建设和谐税收关系尤显重要。本文试图从税收实质,税负转嫁,纳税会计核算,税收蕴含的人性化理念来看税收具有的和谐性。开放性理解税收,和谐纳税人与税务部门的征纳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关于税收征管目标有两种代表性观点:一是促使纳税人依法纳税;二是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应该同时吸收两种观点的合理要素,将税收征管目标重新界定为税收成本与税收流失总和最小化。在税收征纳关系中,税务机关追求的是税收成本与税收流失总和最小化,而纳税人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两者根据对方的策略,做出符合各自目标的策略选择,从而形成税收征纳博弈关系。  相似文献   

6.
税收文化是指税收征纳双方构成的特殊社会群体各自内在的税收行为以及征纳主体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意识形态,是包括税收思想、纳税意识、纳税心理、税收价值、税收信息、税收道德的总和,由于税收不仅涉及纳税者行为,同时涉及国家与法人、自然人的关系,使得税收文化有其独特个性,与企业文化等微观文化不同,构建税收文化的目的是满足国家筹集资金的需要,通过精神、文化手段,激发征纳税主体的自学意识和行为,一方面要实现征收的科学,规范和文明办税,另一方面要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税收文化借助非法律和非行政的手段来支配、约束税收行为,利用征纳双方认同和形成的税收目标、税收价值观、税收道德观、使命感等人文力量去引导和规范征纳双方的关系,由于税收文化的独特功能,建设税收文化就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税收法律责任的概念与特征 (一)税收法律责任的概念:税收法律责任,是指税法主体因违反税收义务,而由专门的国家机关依法追究或由其主动承担的否定性法律后果。税收法津关系是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税收活动中发生的,由税法确认和调整,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以征纳关系为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换言之,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征纳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经税法确认,就由经济关系上升为法律关系,征纳关系就要受到税法的制约和调整,从而形成税收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相应地在税收工作中应关注纳税人的个性特征,尊重和保护纳税人的个体利益。本文介绍了西方纳税人遵从理论的主要内容并阐明其可借鉴性,提出在我国应建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征纳关系,重视对税收遵从成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当前税收征纳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非税收入侵蚀基;税务机关没有全面有效地履行其职责,税务人员工作方法简单。对此,应进一步完善税制,公平税负;做好税收宣传工作,增强纳税人法制观念;坚持依法治税,实行公开办税;改进征纳方法,提高税务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10.
税收价格论对强化税收征管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税收价格论认为税收是纳税人为消费公共品而向政府支付的“价格”,税收征纳双方在本质上是平等的交换关系。借鉴税收价格论,应当以个人为基点,从利益交换关系的角度,赋予纳税人作为交换一方应有的权利。应在整个公共部门经济的全过程中体现税收本质上的平等交换关系,并以法律的形式予以确定和保护。引进税收价格论,对提供新的税收征管思路,强化税收征管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印征平 《上海财税》2001,(12):18-18
为了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增强纳税人自律守法意识,建立征纳双方诚实守信、互尊互重的新型关系,营造宽严结合和公开、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去年,本市财税部门制定了《实施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分类管理暂行办法》,并从2000年9月1日起,在全国率先对本市纳税人实施纳税信用等级A、B、C分类管理制度。经过一年多的正常运行,该制度已产生了可喜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2.
纳税人在实际决策时通常受心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不完全遵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数字经济的繁荣发展使纳税人的行为选择发生巨大转变,从行为财政视角研究税收遵从问题,为提升税收遵从度提供了新思路。笔者首先阐述了行为财政理论对税收遵从的诠释;其次从行为财政视角分析了数字经济背景下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对征纳双方行为的影响,进而基于行为财政的前景理论建立区块链技术下征纳双方的税收遵从互动行为模型,并通过模型的均衡分析找到影响纳税人决策的因素;最后依据各影响因素,从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税收征管系统、税收信用管理系统、结合区块链技术发展完善税收法治体系等方面提出应用区块链技术提升税收遵从度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西方国家普遍认为税务管理的目标是规范纳税人行为,提高纳税人自觉遵从税法的程度。本文介绍了税务遵从实践中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经验,并针对我国税务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科学认识我国目前的征管现状,构建以提高税收遵从为导向的税务管理体系;以提高税收遵从为目标指导下一步信息化建设;提倡"合作遵从",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以税收遵从为指导解决征管资源有限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中国税务》2010,(6):57-57
国家繁荣昌盛,税收兴邦惠民。为真实记录我国税收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客观反映征纳双方在税务活动中的亲身经历、见闻和感受,为全国税务干部和广大纳税人营造一个学习、交流、借鉴、推广优秀成果的平台,值此第十九个全国税收宣传月来临之际,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和中国税务杂志社联袂举办“身边的税收”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税务机关和纳税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同时都有一定的义务。税收征纳双方的义务各有多少 ?笔者将分散于《税收征管法》、《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发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中税收征纳双方的义务整理如下:   一、税务机关的义务   1纳税辅导义务。税务机关应当采用多种形式,向纳税人广泛宣传和正确贯彻执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使纳税人懂法、守法。   2办理税务登记义务。纳税人开业、机构或生产经营发生变化,税务机关应当及时为其办理开业和变更登记手续…  相似文献   

16.
《中国税务》2010,(5):40-40
国家繁荣昌盛,税收兴邦惠民。为真实记录我国税收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客观反映征纳双方在税务活动中的亲身经历、见闻和感受,为全国税务干部和广大纳税人营造一个学习、交流、借鉴、推广优秀成果的平台,值此第十九个全国税收宣传月来临之际,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和中国税务杂志社联袂举办“身边的税收”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17.
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要坚持好这一原则,就必须在税收工作中牢固树立“人人平等、事事公正”的理念。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征纳关系的重要前提与基础。这就要求我们税制设计上要加强可行性论证,把握好纳税人税收负担的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尺度;税政确立上要一切从国情出发,把握好纳税人税收优惠的区别对待尺度;税收计划上要深入进行税源调查,用科学的“因素法”取代不合理的“基础法”,把握好“取之于民”的尺度;  相似文献   

18.
在常德市政协主席和谐税收协商会议上,韦绍斌副主席在深入市县乡各级税务部门调研和走访纳税人的基础上,就建设和谐税收问题在综合治税、地域管税、缴纳税款和税收政策层面提出具体建议,对于全省各级地税部门进一步优化征纳关系构建和谐税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工会财会》2010,(5):61-63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规范纳税服务投诉处理工作,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20.
熊伟  王华 《涉外税务》2004,(9):36-40
征纳之间由于对税收定额的理解不一致,导致纳税人经常因此遭受责罚。本文认为应当维护纳税人的信赖利益,免除纳税人在定额之外的纳税义务,即使不能免除,纳税人不申报超定额税收的行为也不具有可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