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祠堂数量和祠田规模看,近代①苏南祠田分布由西部向中部递减,再向东部稍增;从义庄数量和义田规模看,义田在西部几乎缺失,而中部成为最密集区,由此向东部递减.结合土改调查得到的区域族田数量进行综合考察,近代苏南族田分布总体呈现从西部的祠田独占区向中部的义田为主区、东部的祠田为主区递减的态势.  相似文献   

2.
江阴县地处苏南中部偏西,深受中西部宗族影响,体现出典型的苏南族田经营管理特色。晚清江阴县族田以宗祠统管为主,继之为族内轮管,义庄专管尚不多见。精选管理者、规范收支过程、细化族田保护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族田管理的高效有序。晚清江阴县族田大多采用租佃经营的方式,承租群体为族外之人,租率较一般私田低,出租收入被广泛用于放贷生息和增置田产。精细化管理与多样化经营方式共同促进近代江阴县族田的发展和宗族势力的扩大。  相似文献   

3.
苏迅 《江南论坛》2024,(3):84-88
泾里顾氏义庄在300余年间屡经兴废,由于地方志记载缺失,致使后人对此无从客观评述。本文从顾氏家谱和年谱等史料中,初步钩沉出该义庄的沿革和基本运营状况,为开展顾宪成研究和无锡地区义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苏南(即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等市)是我国长江三角洲最为富饶的地区之一,其农村经济曾以苏南模式而闻名遐迩。近几年来,苏南通过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全面改革和工作创新,创造和积累了大量深刻而新鲜的经验,一个经济总量庞大、以开放型和园区经济为特色、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城市群已经崛起,提升了苏南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水平。最近,我们对苏南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深深感到在苏南这块热土上,苏南人民开拓发展的新局面令人耳目一新。苏南发展的新局面是如何实现的一、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态势,开放型经济成为满目亮色近几年,苏南人…  相似文献   

5.
《江南论坛》2003,(9):43-43
《人民日报》7月31日载文指出: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创新发展的苏南模式,其本质内容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以来,苏南之所以备受国内外瞩目,重要原因是苏南人创造的苏南模式及其创新的理论和实践。但在苏南人看来,对苏南模式要科学理解。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总结出来的苏南模式,是对苏南的发展经验、特点、路子比较全面的概括,其最主要的特征是“三为主、两协调、一共同”,即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产业结构以乡镇工业为主、运行机制以市场取向为主;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社区人民的共同富…  相似文献   

6.
促进苏南产业向苏中和苏北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南、苏中、苏北的经济发展差距严重制约着江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苏南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是解决地区经济不平衡的有效途径。该文认为苏南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有其必然性和可能性,但也有其阻力和粘性,因此政府推动是苏南产业转移的重要力量;苏中和苏北接受苏南产业转移中也应当做好长期发展规划,培养好人力资本,以取得地方经济、企业效益和政府的"三赢"。  相似文献   

7.
怎样探研新苏南模式?本文强调提出:新苏南模式是从原苏南模式创新演进而来的。与根据今天的“新苏南现象”,直接阐述新苏南模式的那种研究路子不同,该文注重于联系我国体制转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以苏南实践为依据,用改革创新的观点,分析原苏南模式的演进轨迹及其“合理内核”,由此引出对新苏南模式传承其“合理内核”、继续开拓前进的必然性的论证。然后,联系今天苏南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形势下呈现的新进展、新趋势,探研走向城乡一体的新苏南模式的内涵及其区域化的时代特征。最后,对新苏南模式研究如何求得学术性与实用性的统一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8.
“苏南模式”的理论和实践30年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苏南以创办乡镇企业为发端,以农村工业为引擎,带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繁荣,其经验被概括为"苏南模式"。经过30年的发展,苏南人所创造的辉煌虽然已不是传统的"苏南模式"所能涵盖,但苏南曾经的发展历程,无疑是今天跨跃的基石。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再到苏南的第三次转型,立体地展现了苏南地区改革开放30年来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变迁。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我们重新回顾这一段历程,对国内区域经济未来发展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改革开效30年来苏南经济长期持续较快发展的实践为依据,回顾由乡镇企业大发展孕育形成的苏南模式在促进农村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变革以及密切城乡经济联结的历史功绩;着重分析苏南模式在改革创新、转型发展中的机制活力及其对突破城乡二元分割的积极效应。随后,跳出农村模式论转型,以区域发展的视野,对苏南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为依托,推进从城乡二元到城乡统筹的历史性变革以及启动苏南经济转型,分层进行客观描述和理性概括。文中对苏南模式历史功绩的论述,对其弊端缺陷的剖析,客观全面;从苏南模式的创新发展,到苏南经济的转型升级,分别交代,脉络可循;对苏南各级政府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进程中发展思路创新以及推进向服务型政府转型问题,作出简略评论。  相似文献   

10.
从苏南模式的创新演进到新苏南模式的孕育成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在作者三论《苏南模式的创新演进》基础上,纵论苏南模式在不断改革创新下的演进轨迹,阐明了其在演进不同阶段的三大特征形态。作者以今天苏南发展新的生动实践为依据,指出苏南模式与新苏南模式的联系和区别;从区域经济社会系统运行规律性研究的视角,对新苏南模式内涵的要点作出概括,对新苏南模式向成熟化演进的方向进行探索;从而把新苏南模式的来龙去脉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封建社会,屯田是组织社会生产的一种特殊形式,始于西汉,延至明清,带有明显的军事性,无不同垦荒、驻防、戍边等密切相关。长期以来,对于清代屯田一直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拟对清代军屯的概况及其在统一全国、开发边疆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作一初探,并对清代新疆军屯兴盛之原因发表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时代经贸》2008,6(6):103-103
月盛斋创建于清代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创始人为马庆瑞。囚店址选在前门箭楼两月形墙路南,于川族斋月期间开业,故取名月盛斋,寓以月月兴盛之意。其一艺代表性产品足觜羊肉和烧羊肉。  相似文献   

13.
苏南模式是处于动态演变中的一种模式。对它的研究必须继续深入。要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联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并整体推进的具体实践,把苏南模式放在“两个根本转变”的视野中,强化对处于动态演变中的苏南模式的规律性研究,才能揭示其长期发展的经济运行机制的内在本质,并把握其走向。 一、单从发展速度上评析苏南模式,还是从改革与发展的联系上去把握? 苏南模式是以制造了惊人的“苏南速度”而引起研究的。而以后的研究过程表明:对苏南模式本质特征的把握,着眼于发展速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同改革联系起来才能做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为背景,以苏南模式的区域化研究为贯穿,围绕发扬苏南模式在改革初期超前起步的机制优势、再创区域经济整合发展领先优势等问题,分层次展开论述。一是从对苏南模式形成和演进的来龙去脉的概括中,阐明其超前开拓城乡经济协同转型之路的迫切性及其对全国的指导意义;二是跟踪实践,指出苏南模式应以城乡经济一体、区域整合发展为创新演进方向;三是透过市县、城乡经济发展中体制矛盾的剖析,揭示行政区经济的行为方式将是苏南模式区域化演进的深层障碍;四是就县域经济与大中城市群的关系,对苏南模式区域化演进中的改革难点作探讨;五是联系苏南城乡区域整合的实践,针对若干现实矛盾,从对策思路上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一、文化市场的诞生与兴盛 苏南的乡镇工业,不仅在经济上贡献了大半壁江山.而且在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缝隙中,创造、开拓了市场机制,它不仅在物质生产领域里开拓了商品市场、劳务市场、技术市场、人才市场、资金市场、资产市场等,而且在精神生产领域里开拓了一个特殊的市场——文化市场。  相似文献   

16.
苏南经济发展格局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以来,苏南农村以其成功的路子和辉煌的业绩,产生了令世人瞩目的影响。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苏南经济发展格局的功过是非,前途命运,已成为理论和实践界十分关心的重大问题。苏南经济发展格局到底能不能继续走向前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褒贬不一,莫衷一是。作为苏南“三为主”基本经验的最早概括者之一,又作为新时期苏南经济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人,我认为看待苏南经济发展格局的发展和前途,需要站在历史的高度,站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点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看待其发展过程;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审视其本质属性,使我们的眼光更贴近苏南经济发展的脉搏,进而认清其历史发展的轨迹和未来。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奋进60年,前30年曲折奋进,后30年创新奋进,中国特色的大国模式崛起。在我国体制转轨、经济转型进程中,敢为人先、善于创新的苏南人领先开拓了一条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又有其自身区域特征、在全国显现领先优势的苏南之路。本文以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依据,剖析苏南之路在中国模式崛起中的历史贡献;从苏南之路与中国模式的本质联系上,着重从经济学角度就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大国模式的规律性把握作探索;最后,作者以谋求加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战略视野,对我国直面国内国际大势,继续奋进,促使中国模式完善化问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8.
“苏南模式”在实践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南模式”,也可以说是苏南特色,这种特色与苏南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进程相符合,其内涵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完善。在新世纪新阶段,理性思考“苏南模式”,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苏南模式”,对于加快苏南乃至长三角地区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清代湖南郴州和桂阳州矿厂(点)在采数量、时间和产量的空间分布的考察,分析了二州矿产开发的特征、差异及其原因,同时还探讨了二州矿业的盛衰变迁及其原因。本文认为,清代郴桂二州的矿业虽并称繁荣,但二州矿产开发各有侧重,总体上,桂阳州的矿业比郴州发达,这不仅与资源分布有关,还与二州清代以前不同的开发状况及其留给时人的影响、交通条件、产业结构等因素有关。清代本区矿业最兴盛的时期是乾隆至嘉庆初年,政治形势、经济、人口、技术、帝王思想以及民间的反对等等因素均影响到矿业的盛衰。  相似文献   

20.
清代桐城是科举较为发达的地区,科举的兴盛对桐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不仅加速了桐城的区域和阶层流动,影响了桐城家族的兴衰,还大大加速了桐城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桐城民众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