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94年我国实施分税制以来,国家财政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者和突破口,与时俱进,锐意创新。财政收入长期处于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国家财力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保障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和谐与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2.
3.
正民国时期历届政府虽然在民主政治改革方面举步维艰、乏善可陈,但在财税体制方面都借鉴西方,坚持了近代市场经济趋向的改革,近代财税体制不断完善。民初,继晚清清理财政试行分税制之后,开始尝试正式划分国地税,但较完整的分税制财政体制直到抗战结束后才确立,由此中央财政由割裂渐趋统一,地方财政由混乱渐趋规范,促进了我国财税体制的现代化。一、从初创到确立:民国时期分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背景我国于1994年实行的由财政包干体制向分级分税的财政体制转变的改革,是一次以市场经济为目标模式的财政和税收体制的改革。这次改革有其自身特定的时代背景,是在特定的经济条件和制度环境下发生的,具有改革逻辑上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6.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财政和税收管理体制。改革开放后,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财税部门在总结新中国成立30多年来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和借鉴外国财政管理体制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构想和方案,并于1994年实施。一、分税制的提出 相似文献
7.
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是我国财税体制的重大改革,也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运行7年来,分税制在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建立规范的财政运行机制、保证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增强中央财政调控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成效,同时,必须看到,为减少出台的阻力,这次推出的分税制改革,采取了一种比较温和的渐进方式,这就决定了这次分税制改革的不彻底性和过渡性,因此,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深入分析我国分税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进一步完善分税制,是我国财税体制改革面临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9.
2006年,笔者与相关人员组成一个调研组,先后前往广东省地税局、广东省财政厅、江门市(包括台山市)、汕尾市(包括陆丰市)和潮州市(包括潮安县)政府及财税单位,就“改善财政宏观调控,深化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进行调研、座谈,特别是对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10多年来财权与事权是否统一,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等进行深入研讨,取得了很多共识.现就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从1993年我亘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于1994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行新税制,推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至今已经十年了。十年在历史的进程中.只是短暂一瞬.然而在我国社会经济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已经形成,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粗浅的看法。谈一点 相似文献
12.
13.
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的配置失衡是当前分税制财政体制运行的主要矛盾。1994年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有效地保证了国家财力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有效提升了中央财政收入在整个财政收入中的比重。16年 相似文献
14.
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依据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划分,明确各级政府支出责任和收入范围,建立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为增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奠定了制度基础。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间财政关系史上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制度创新。但是,随着情况的变化,分税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财政是经济范畴与政治范畴相互交杂的问题,更是安邦治国的根本.本文将针对分税制下的财政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其目的是研究分税制下财政体制改革的策略,以便高效地进行分税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分税制下的财政体制改革与地方财力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分税制改革完善历程及其对地方财力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在渐进式改革的大背景下,目前不宜对分税制的基本框架做大的调整。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一是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整合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均衡转移支付;二是中央政府要分享地方土地出让的收益,并建立地方税体系,重构现行房地产税制。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