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勇 《新疆财经》2014,(5):51-58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预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均收入的差距将会缩小,收入不平等将会逐渐趋同。本文利用1995年—2012年新疆15个地州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跨部门模型和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并考虑空间交互效应来检验上述预测对新疆的正确性。研究结果显示,在对教育程度、失业、产业构成、人均收入的空间滞后增长以及区域固定效应进行调控之后,人均收入存在条件收敛,而收入不平等则存在无条件收敛。  相似文献   

2.
苏梽芳  蔡经汉 《科技和产业》2010,10(4):117-121,125
利用2000-2008年我国31个省级区域人均收入面板数据,应用多种面板单位根检验方法和不同比较基准对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城镇及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是否存在收敛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以北京人均收入为基准,不管是全国还是三大区域,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都只存在条件收敛,不存在绝对收敛。而以全国人均收入为基准,在全国层面城镇和农村都既存在绝对收敛,也存在条件收敛。以组内平均水平为基准时,三个区域的城镇都存在对本组内平均水平的绝对收敛,农村情况基本相反,三个区域都不存在绝对收敛。东部和西部存在条件收敛,而中部不存在条件收敛。  相似文献   

3.
蔡经汉  苏梽芳 《科技和产业》2010,10(7):37-39,75
利用1999-2008年泉州市各县(市、区)的人均收入面板数据,应用多种面板单位根检验方法对泉州市城镇及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是否存在区域收敛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既存在β-绝对收敛,也存在β-条件收敛,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存在β-绝对收敛,而不存在β-条件收敛。  相似文献   

4.
居民消费水平的空间相关性与地区收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消费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增长收敛理论为基础.运用1994-2006年中国省级区域全体居民消费水平数据,对我国31个省域的消费水平的空间差异性和地区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发现:省级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存在着全域正相关性和低值集聚现象;对地区消费水平的绝对β收敛模型进行空间计量实证分析显示,省级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即使在考虑空间因素的情况下,绝对β收敛也不明显,通过进一步控制人均收入,发现存在条件β收敛,地理效应对收敛产生正向效应.本文认为,在依靠消费边际倾向的内在动力的同时,政府应制定地理空间协调政策,缩小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以便实现地区消费水平收敛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为"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一种量化识别方法并检验了该概念的存在性。在增长收敛模型中,本文运用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β条件收敛在全球范围内显著成立。分位数回归进一步揭示,收敛系数与要素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随着经济增速的提升呈现递减态势,"自持"增长效应明显。通过计算实际增速与模型预测增速的残差对"中等收入陷阱"进行识别,证实其存在性并发现中低收入国家更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本文提出的识别方法可以有效排除短期波动与小型冲击的影响,并充分考虑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速的异质性,识别结果也与经验事实高度相符。  相似文献   

6.
使用1991-2011年的人均收入和CPI数据,文章对中国西部地区各省的城乡收入进行了β和σ收敛分析,结果表明:1991-2011年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在收入增长率上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在收入水平上也存在σ收敛;农村居民在收入增长率上不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在收入水平也不存在σ收敛;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因农村收入差距加大而逐步扩大;各个省份的城乡收入差距对西部地区整体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等,以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的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空间panel data模型和空间矩阵的非嵌套检验方法,对于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三大区域内部各个城市之间,在1990-2006年间的"经济增长收敛性"、"区域产业发展战略选择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空间效应"三个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从研究方法上弥补了已有的文献中"缺乏对于空间panel data模型的应用"以及"缺乏对于空间结构以及空间模型的设定与甄别"的不足.研究发现,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在1990-1998年间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情况,"产业发展战略向着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的方向进行调整",是实现区域内部经济增长收敛的重要原因.同时,本文指出,三大区域各城市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区域内部条件相似的城市之间其经济增长过程具有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1978~2009年中国农村制度变迁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之间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划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农村制度变迁对农民的收入增长具有阶段性的影响作用,农村制度变迁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并借助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1978~2009年中国农村农作制度、农村价格制度、财税制度,以及农村人口变迁制度等制度因素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由此建议应该把农村制度创新作为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使用1991-2011年的人均收入和CPI数据,对中国东、中、西、东北部地区进行了β和σ收敛分析,实证表明:东部地区城镇、农村人均收入在1991-2011年不存在σ收敛、β收敛,即东部地区城镇、农村人均收入差距都在不断扩大;中部地区城镇、农村人均收入在1991-2011年均存在σ收敛、β收敛,且城镇人均收入每年以17.333%的速度收敛,农村人均收入每年以8.333%的速度收敛;东北地区城镇人均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而东北地区的农村收入每年以3.378%的速度收敛;西部地区城镇人均收入差距在缩小,每年以8.174%的速度趋于一致,而农村人均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中部地区人均收入在城镇、农村上收敛速度均为最大。  相似文献   

10.
文章根据山东省1978-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地区生产总值以及居民消费数据,采用变参数模型,分析经济增长和居民消费对城镇与农村居民收入的横向贡献度及其纵向贡献度差异。检验发现,居民消费对城镇与农村居民收入的刺激作用要更强,且其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刺激强度较之城镇居民收入要更大,这对山东省制定提高居民收入政策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伊侬  冯献 《乡镇经济》2009,25(12):64-67
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村居民收入起到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横截面数据,建立双对数模型,重点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资增加1%,可促使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加0.23%,比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的比率高出3.5614%。同时,文章通过将人均收入和人力资本投资作为两个指标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认为政府政策应当更加倾斜于贵州、云南、西藏、陕西、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广西等省、自治区,从而统筹中、东、西部地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区增长是否存在收敛?——随机框架下的再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军 《南方经济》2008,(5):23-31
针对单个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具有多种可能含义的问题,本文基于多种面板单位根检验方法以及验证分析(confirmatory analysis)的思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随机收敛特性进行了再检验。结果发现,全国范围内并不存在全局性的随机收敛,借助序贯分类方法,我们发现相对于全国水平的随机收敛只出现在六个省区。进一步检验也未发现存在俱乐部式随机收敛的证据。发展失衡已经成为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显著特征,推动地区发展重回均衡应成为经济政策的重要核心。本文研究还表明在对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进行解释时需要谨慎。  相似文献   

13.
楼淦 《北方经济》2012,(16):17-18
本文采用广东省1995~2010年的数据,对IPAT模型的人口、经济变量进行推导分解,运用协整、格兰杰检验和多元回归模型来考察碳排放量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增长率、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增长率、城市化增长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口增长率与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增长率对碳排放增长率有正向影响,其中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增长率对碳排放增长率的影响最大,而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增长率和城市化增长率对碳排放增长率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我国西部11个省2000~2009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凯恩斯消费函数模型,分析不同来源的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的消费效应最大,工资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在逐渐提高;转移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财产性收入则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最后本文提出了有利于提高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郑嘉伟  卜正学 《特区经济》2010,(11):285-286
本文在分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对投资和经济增长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能考察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与投资互动关系的联立方程组模型,用2SLS和3SLS方法估计结果表明,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降低固定资产投资在GDP中所占比重、转变产业结构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效率和公平双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APEC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在1950~2000年的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了经验分析。通过人均收入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这三种检验以及APEC成立前后的对比发现,亚太地区存在着显著的增长收敛性,而APEC的出现与发展又明显促进了该地区经济增长的长期收敛性,大大提高了区域内经济增长收敛速度。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南—北”模式的区域一体化有助于缩小国家间的收入差距,改变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增长收敛性: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三个不同类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为例,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长期增长效应——对区域内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成员国人均收入的收敛趋势的检验,本文发现不同的一体化组织的成员结构对其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各不相同。“北-北”模式的区域组织,其成员国的人均收入呈收敛趋势;“南-南”型区域组织建立之后,成员国的人均收入呈发散趋势:而“南-北”型一体化组织对增长收敛性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考察。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分析各类一体化组织的增长效应,还有助于预测不同一体化组织的发展前景,并对一体化政策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与收敛假设的基础上,引进了巴罗模型分析政府生产性支出规模的变化的经济效应,并根据VAR模型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支出规模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果及作用,在实证理论基础下,根据模型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赵霞  连严燕 《山东经济》2010,26(1):117-120
本文利用1980—2006年的统计数据和状态空间模型构建了保费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变参数模型。结论显示我国保费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随时间不断变化的长期均衡关系即变参数协整关系。经济的增长会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对保险需求产生不同的拉动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此模型和结论能够对制定我国保险需求和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提供建设性指导。  相似文献   

20.
阳军  孟卫东  黄森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5):50-54
文章在构建财政结构及城乡统筹指数基础上,从空间角度对2009年我国经济发展机理进程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我国31省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集群特性;财政支出总体表现为促进经济发展,其中非生产性支出作用较为明显,生产性支出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城乡差异在一定层度上对经济的发展起到遏制作用。另外,空间修正收敛模型显示,1994-2009年我国经济整体呈现明显收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