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艳 《魅力中国》2009,(31):129-129
电视剧《潜伏》一播出,就赢得了众口一词的好评。在电视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潜伏》凭借导演和演员们的出色发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主要介绍了其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电视剧《郭秀明》相继三次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后,在全国广大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晌。新华社、《人民日报》、互联网等纷纷发表观后感,一致认为这是一部真切生动震撼人心的电视剧,是一部弘扬时代英雄精神的正气歌。这里,人们不禁要问,一部反映黄土高原山村党支部书记生活故事的电视剧,为什么会在全国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3.
马云 《魅力中国》2014,(10):92-92
《士兵突击》是作为一部军事题材的电视剧,自播出之后就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重要原因就是这部电视剧已经超过了单纯的军事战争题材主题。其中主角人物许三多身上透露出的励志精神征服了很多观众。正是这种励志精神,让许多人身上或多或少的体现了许三多精神。本文从《士兵突击》相关背景出发,从《士兵突击》主要情节出发,深入揭示《士兵突击》励志精神。  相似文献   

4.
迟骋 《东北之窗》2012,(17):96-97
客观而论,《世说新语》不过是“名人轶事”类笔记体小说的一种雏形,是准意义上的“小说”。那么它为何能够代代相传、世世争说?比如说,《世说新语》出现之后。就有梁刘孝标的《续世说》、唐王方庆的《续世说新书》、宋王谠的《唐语林》、明何梁俊的《何氏语林》、清王日卓的《今世说》等仿文。而到了近代,在20世纪这百年中,专述《世说》之文更是汗牛充栋。20年代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刘盼遂的《世说新语校笺》,上世纪30年代李审言的《世说浅释》,40年代宗白华的《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之后,关于《世说》的研究更呈现火热之势。萧艾的《〈世说〉探幽》(1992年)、吴金华的《世说新语考释》(1994年)、张振德等合著的《〈世说新语〉语言研究》(1995年)、蒋凡的《世说新语研究》(1998年)。用一个时髦的词说,《世说》简直成了“发烧者之友”。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惹人兴趣、撩人情愫、世世争说的现象呢?笔者认为,应与以下几种特质有关。  相似文献   

5.
温蕾 《魅力中国》2013,(16):128-129
小说《围城》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设置主题展开的主线。虚拟性的背景。人物的平面化,由悖论、反仿、反讽与滑稽讽刺等修辞技巧形成的创作原则、结构方式及思想方法等。  相似文献   

6.
据黄霖先生的考证,《金瓶梅》作屠隆出生于浙江鄞县(宁波)。周靖作先生还说,屠隆“三十五岁前生活在家乡,游历江浙”,并在万历四年在杭州乡试中举(《(金瓶梅)作对我说》)。因此,屠隆曾先后在杭州居住过,故对杭州的宋元话本小说以及杭州的风土人情、方言俗语都非常熟悉、精通;再加上他创作的《金瓶梅》还是承袭了在杭州宋元话本小说基础上成书的《水浒传》的传统。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21世纪初青春小说《那些年》和《匆匆那年》为例,分析了追忆校园青春作品的特性:小说主角人物形象——青春路上的追梦者;小说的基本主题——青春路上的成长与迷茫,人类总是怀揣着理想前行,但是与之并存的还有现实的困境;艺术特点——以追忆衬悲伤,使小说的结构更加多样化,令小说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8.
CHOW 《沪港经济》2012,(2):72-72
无线电视剧集《天与地》,在香港引起了种种回响。虽然某些言论带点歧视,但却大致合乎逻辑,显示出香港近年少见的理智。《天》剧虽赢得不俗口碑,却因未能迎合“师奶”们的口味,收视率是黄金档期10年来新低。相反,由于剧中加插了不少发人深省的金句,让一批电视剧稀客愈看愈过瘾,甚至有网民奉此为“神剧”。  相似文献   

9.
卡勒德·胡赛尼的《灿烂千阳》通过两个普通阿富汗女性的视角,讲述了她们面对残酷的命运从失去自我到重拾生活希望的感人故事.本文通过成长小说角度对玛丽雅姆进行了分析,证明了《灿烂千阳》中主人公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她们坚韧、顽强、决不放弃的精神,这种人性的光辉犹如一千个灿烂千阳一样,照耀着这片土地的人们,激励着他们顽强成长.  相似文献   

10.
电影与小说虽然有着相同的叙事理论背景,但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电影在对小说的再创作过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在人物的塑造等方面都会有所变化。摒弃传统电影改编理论中对电影是否忠实于原著的探究,以电影《归来》和小说《陆犯焉识》为例,从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叙述方式三个不同角度,浅析电影对小说的再创作,探索电影与小说的碰撞与融合。  相似文献   

11.
新《红楼梦》赔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时8年,耗资1.18亿元用"千呼万唤始出来"来形容电视剧新版《红楼梦》从筹备、拍摄到发行、播出的过程,并不为过。从2002年最初立项到2010年9月2日北京卫视全国播出,将近8年的等待考验着千万观众的耐心,同时也将投资方、导演、制片甚至演员的每一个琐事都被推到了各类媒体的“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2.
历时8年,耗资1.18亿元用"千呼万唤始出来"来形容电视剧新版《红楼梦》从筹备、拍摄到发行、播出的过程,并不为过。从2002年最初立项到2010年9月2日北京卫视全国播出,将近8年的等待考验着千万观众的耐心,同时也将投资方、导演、制片甚至演员的每一个琐事都被推到了各类媒体的“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3.
钟诗卉 《魅力中国》2011,(2):279-279
小说《螺丝在拧紧》讲述了一个带哥特传统的心理恐怖故事。本文从背景,情节和人物塑造三方面分析了亨利·詹姆斯在《螺丝在拧紧》中的所体现出的哥特色彩。  相似文献   

14.
齐卫颖 《理论观察》2023,(2):121-124
相较于情节紧张刺激、悬念迭起丛生的刑侦剧和缉毒剧,公安题材电视剧《警察荣誉》在弘扬主旋律的创作基调中,聚焦于纷乱琐碎的案件纠纷,描绘基层派出所民警的工作和生活日常,呈现了具有烟火气的生活百态,表现出平凡人物的真挚情感与价值追求。作品在题材选择、人物形象塑造、艺术表现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创新突破,将主流价值观以生活化、年轻化的叙事风格呈现出来,实现了守正与创新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许鹏 《魅力中国》2014,(19):127-127
本文从小说体裁的角度,着重从意识流小说作为一个体裁的特点、主观现实主义和人物中心论、间接内心独白以夏时空蒙太奇运用等方面分析《达罗威夫人》。  相似文献   

16.
李燕 《魅力中国》2014,(10):76-76
本文从情节结构、人物塑造、舞台场景、叙事角度四个方面对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剖析该作品神奇的戏剧性特色。  相似文献   

17.
刘娜 《魅力中国》2010,(23):288-288
《紫色》采用书信体格式,向读者展示了黑人女性茜莉从麻木、觉醒、抗争到独立的成长过程。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所出现信件的三个不同阶段,探折了沃克的书信体小说《紫色》中书信体格式与其主题紧密结合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杨喃 《新西部(上)》2014,(2):86-86,72
本文主要分析了电视剧《新闺蜜时代》的创作意图.认为该剧的传播内容表现了大学生的张扬个性;其表现形式体现在不良生活习惯的转变上.同时强调,要加强对当代青年的价值观教育与引导,这是各媒体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杨再胜 《魅力中国》2011,(12):329-329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1学习心理描写及其对人物塑造的作用。2品位小说情节,鉴赏小说结尾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王盛芳 《魅力中国》2014,(4):117-117
家喻户晓的李逵是本剧的主人公,由于施耐庵的伟大小说《水浒传》的巨大影响,人们对小说中李逵的印象也是深的。关于李逵,在人们头脑中已形成一个根深蒂固的概念—任何时候一提起李逵,那必然是一个粗鲁、凶猛、爽快的草莽英雄。戏是李逵下山开始,因为就要与自己的母亲久别重逢,一路上,他对万物都倾注了动人的柔情,而自然则成为“人化的自然”一草一木全都变作李逵,抒发此刻无比兴奋的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