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环境管制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协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京燕 《财贸研究》2004,15(2):31-36
目前 ,环境管制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传统观点认为 ,环境管制会增加企业成本 ,从而会削弱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但是 ,近年的研究和实践表明 ,环境管制不仅不会使企业丧失竞争力 ,而且会诱发创新获得创新补偿。因此 ,正确把握环境管制和竞争力的关系 ,有利于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得先动优势。  相似文献   

2.
从竞争优势的视角,对环境规制的先行接受者和跟随者进行比较,本文分析发现环境规制的先行接受者采取的环境战略越严格,其获得的竞争优势越明显。环境规制的先行接受者所获得的竞争优势集中体现在创新优势和先动优势两方面。由于严格的环境规制能激励企业创新、促进企业进入开发新技术的上游市场、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和降低成本等,环境规制的先行接受者因此获得创新优势。由于环境规制的先行接受者未雨绸缪,按照更严格的环境标准来要求企业,能够在未来更严格的环境规制变为现实之时占有市场的优先位置,获得先动优势。  相似文献   

3.
环境规制和要素禀赋均会影响某地区的比较优势,但环境规制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是对于污染密集型产业来说。文章建立产业环境污染指数来定义污染密集型产业,同时建立环境规制强度评价体系来计算产业的环境规制强度,并以HOV模型为基础建立动态面板方程,对我国污染最为密集的四个行业的环境规制和出口贸易进行估计。估计的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出口贸易的影响是显著的,出口量和环境规制程度之间呈现出"U"型的关系,而且在现有经济水平下大多数制造业处于拐点左侧,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仍不利于产业发展和出口贸易。  相似文献   

4.
环境规制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是近年较有争议的话题,利用浙江省区域1990年~2009年间的相关数据,通过SPSS软件的因子分析法进行测量及分析,结果表明该省环境规制程度的变动能引起进口贸易量较大的变化,同时进口贸易对环境规制的提升存在着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引入消费者效用函数、政府环境管制成本函数、企业生产成本函数,研究了环境管制对企业产品质量和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1)在政府财政收入最大化的条件下,政府对企业征收污染罚金是不会让污染生产的企业退出市场的;(2)在政府财政收入最大化、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下,政府征收污染罚金时,会降低产品环境质量;(3)政府加大罚金力度会提高生产清洁产品企业的净收益,而降低生产污染产品企业的净收益,并且清洁生产企业的利润比污染生产企业的利润高;(4)政府如果放弃财政收入最大化目标,对清洁生产的企业予以激励,对污染的企业在说服教育的基础上采用创新弃权书的管制方式,否则即对其征收罚金,这样会使两类企业都进行清洁生产。这些结论表明政府对污染生产企业征收罚金时,重在引导教育并建立激励型生态补偿制度,注重政策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闫文娟  郭树龙 《财经论丛》2016,(10):105-112
本文从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和FDI的角度,系统考察了环境规制对我国就业增长的影响路径,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以1999-2014年省份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了计量检验。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就业不仅存在直接正向作用,还会通过三个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就业。环境规制通过倒逼产业结构调整间接促进就业,同时,环境规制通过刺激技术进步和抑制FDI间接削弱就业,但环境规制对就业的总效应为正。本研究对实现环境保护和就业双重红利这一目标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政府环境规制下的企业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的目标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如果没有任何外部性,那么企业的收益与社会福利是一致的。如果企业生产存在负外部效应(环境污染),那么企业对福利的贡献将受到影响。因此,政府的作用就在于控制企业的环境污染并使社会福利最大化。利用库恩—塔克条件得知:在缺乏环境规制情况下企业生产表现出污染加重、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特征;如果存在环境规制,企业生产则趋向于生产规模适度、生产要素配置最优、社会福利水平最高等特征;并且从无环境规制(弱规制)到有环境规制(强规制),分别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指出企业的应对模式有积极模式和消极模式两种。  相似文献   

8.
张平  张鹏鹏 《财经论丛》2016,(5):96-104
文章在区分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规制影响产业区际转移的理论机制,进而选取2003-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运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环境规制影响产业转移的门槛特征与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正式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区际转移有显著的影响,且随着正式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会对污染密集型产业区际转移产生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验证了两者之间存在门槛特征和空间异质性。非正式环境规制整体上推动了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区际转移,显现了非正式规制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9.
陈卓  潘敏杰 《财经论丛》2018,(7):106-113
本文利用中国2001~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地方政府的环境规制竞争视角,结合我国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的体制,考察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竞争的策略选择行为及对雾霾污染的作用.静态博弈分析表明,地方政府通过权衡自身的环境规制收益与成本进行策略选择.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随着中央政绩考核体系的不断调整,地方政府在环境规制的竞争中采取"差异化"的策略选择,对雾霾污染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肯定环境规制政策与财政分权对治理雾霾污染的积极效果.为此,应继续完善并加强多元化的政绩考核体系,厘清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明确清晰的责权关系,因地制宜制定治污减排目标和监管考核办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贸易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环境规制等因素对不同环境敏感性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目前内生和外生环境规制对我国污染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均呈倒U形;我国现仍处在外生环境规制拐点的左边,即随着政府加强环境管理,我国环境敏感性产品出口竞争力呈增强趋势;但同时处在内生环境规制拐点的右边,即随着我国人均GDP水平的提高,我国环境敏感性产品出口竞争力反而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中心—外围”经济空间结构框架,在理论层面演绎了城市间环境规制强度级差对污染企业区位选择策略的影响,并基于2005—2012年京津冀地区微观企业具体的选址设厂地理信息,以北京市行政区划边界为断点对污染企业二氧化硫排放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理论演绎表明,在环境规制离心力和成本节约、市场需求潜力向心力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污染企业最终将聚集在环境规制强度级差边界选址设厂,从而形成环中心城市的污染“灰边”。通过对6000余家污染企业共计18000余个有效观测值的回归研究发现,环北京市行政区划边界50公里范围内为污染物高排放带,改变估计参数、更换代理变量、删除特殊样本等一系列检验均证明了“灰边”效应稳健存在。北京市东部地区“灰边”效应的表现最为明显,非国有性质污染企业的高度聚集是形成环北京市污染物高排放带的主要原因。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之后的一段时间,“灰边”效应曾随着外围城市污染企业关停力度的加大暂时消失,但2010年之后环北京市的污染“灰边”再度出现。本文将环境规制因素纳入区位选择理论分析框架,为“中心—外围”城市间联防联控进行污染治理的必要性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西藏和港澳台除外)2008-2016年数据分析环境规制影响经济发展的区域环境效率门槛,利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区域环境效率变化在环境规制影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传导效应差异,并对其进行稳健性分析。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和区域环境效率的交叉项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出显著的“U”型关系;在高环境效率地区,受环境规制影响时,区域环境效率提升可以更快地消除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经济发达地区,受环境规制影响,区域环境效率提升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强化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因此要制定适当的环境规制策略,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生产工艺和技术改进,在环境规制压力下实现环境效率提升和经济发展的“共赢”局面。  相似文献   

13.
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研究动态与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傅京燕 《国际贸易问题》2005,109(10):124-128
环境问题除了构成一国的资源禀赋外,还影响到生产成本、贸易模式、产业区位以及贸易利得。从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许多工业化国家相继实施环境规制,环境问题在国际贸易领域开始变得重要起来。本文对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的主要文献进行回顾,从而有助于理解贸易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复杂联系。  相似文献   

14.
在2030年碳达峰的背景下,经济增长与环境影响能否及时脱钩,是决定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基于Tapio脱钩理论的研究视角,分析了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脱钩产生影响的作用路径,并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差异影响脱钩状态的收敛情况。结果表明:递增的环境规制有助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脱钩,且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倒逼企业调整生产方式实现的;环境规制对脱钩状态的影响既与自身规制强度有关,也受到政府科技投入的影响,需综合权衡规制强度和绿色科技投入强度,以实现最有利于脱钩的影响作用;环境规制对于东部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的脱钩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表明环境规制政策需要针对不同区域特征来制定。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环境规制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机理,运用半对数固定效应变系数Panel Data模型,以中国14个工业行业为例,从行业异质性视角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的出口效应。回归估计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变化可以较好地解释中国出口规模变动,环境规制效率、环境规制强度、人民币平均汇率、资本劳动比、成本费用利润率等因素的交互作用驱动了出口增长,但各个变量对不同行业出口的影响程度及其显著性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环境规制效率、环境规制强度对大多数行业出口存在显著正效应,但在汇率、产业结构、成本加成能力等控制因素作用下,其影响程度及其显著性有所削弱,不确定性有所增强。同时,文章基于实证结论就如何完善我国环境规制与促进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A variety of economic and social factors have created attractive opportunities for U.S.-based businesses to compete in foreign markets. Although foreig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are increasingly complex and demanding, there are many resources available to help ensure compliance. Beyond compliance, progressiv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in foreign countries will create opportunities for American businesses to compete effectively with advanced technology, management competence, and experience in operating in the highly regulated climate in the U.S. Packaging and packaging waste regulation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exemplifies both the regulatory complexity as well as the competitive opportunities of competing in foreign markets. © 1993 John Wiley & Sons, Inc.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环境规制下的规制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1999-2008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祥松  彭良燕 《财贸经济》2011,(2):102-109,137
本文首先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了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1999-2008年间在无环境规制、弱环境规制、中环境规制以及强环境规制四种情形下的环境技术效率以及环境规制成本。其次,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测度了各地区在环境规制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最后,利用面板数据对影响我国环境规制下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主要得出如下结论:考虑环境规制后,全国各地区平均环境技术效率水平提高,但地区差异较大;环境规制是有成本的,而且环境规制政策越严格,成本越高,各地区的环境规制成本也存在较大差异;实施环境规制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提高;外商直接投资、资本深化、工业发展水平和环境保护力度对我国环境规制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綦建红  鞠磊 《财贸研究》2007,18(3):10-15,31
从理论上看,环境管制与外资区位分布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从实践上看,我国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且各地区的环境管制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本文通过采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与外资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东部地区的环境规制与吸引外资之间存在着稳定的正相关关系,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则表现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同时,环境规制不是引起外资变化的格兰杰原因,但外资是引起环境规制变化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9.
于金  李楠 《财经论丛》2016,(8):105-113
以2007-2014年沪深A股上市的重污染行业的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交互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高管激励与环境规制交互效应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以及非东部地区企业中并不明显,表明波特假说的成立有一定的条件。其次,高管短期薪酬与环境规制的交互作用、高管持股比例与环境规制的交互作用对技术创新均存在正向作用。而高管在职消费仅在东部地区企业中增强波特假说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Conclusions  Enlargement may affect the thre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regimes which together constitute EU environmental policy in very different ways. The Internal Market regime is based on functional and utilitarian reproductive mechanisms rooted in structures—the institutionalisation of the Internal Market at the core of the Community and the interest of countries with low environmental product standards in harmonisation —that are unlikely to be strongly affected by enlargement. In contrast, it seems possible that enlargement will significantly weaken the environmental regime. If enlargement shifts influence in favour of countries supporting a low level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his would seriously affect the power and utilitarian mechanisms on which the environmental regime is based. The highly regulated countries could no longer use the environmental regime as an instrument to impose their regulations on the remaining Member States. This would deprive the regime of its most important support base. However, emerging new mechanisms, in particular Enhanced Co-operation, may offer ways for the highly regulated Member States to maintain their superior position and adapt the environmental regime to enlargement. Finally, although the present conditions for environmental policy integration may be even worse in the accession countries than in many present Member States, this might change in the longer run as a result of the particularly good opportunities and potentially large benefits of a shift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se countries. Whether or not this shift will occur appears to depend less on scarce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administrative capacities of the accession countries than on a firm institutionalisation of the sustainability regime at the Community level. It is up to the highly regulated Member States, which have so far promoted this emerging regime, to achieve this consolidation under relatively favourable conditions before enlargement takes place. An earlier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was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EU Enlar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and Beyond”,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 Washington DC, March 14, 2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