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强者”的压抑。这几年社会上引起广泛讨论的是为广大中小学生“减负”,因为他们的肩膀太弱,而他们的书包太沉。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们的弱小是一目了然的,他们的负担也是一目了然的。然而,与此同时我们却忽略了对于众人眼中“强者”乃至“英雄”——企业白领的关怀,因为我们只看到了他们的财富、他们的光环、他们的豪迈,认为他们理应能够照顾好自己,而且还应责无旁贷地照顾好别人。殊不知,其实他们同样脆弱,同样疲惫,同样不堪重负。  相似文献   

2.
谁来为经理人“减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几年社会上引起广泛讨论的是为广大中小学生“减负”,因为他们的肩膀太弱,而他们的书包太沉。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们的弱小是一目了然的,他们的负担也是一目了然的。然而,与此同时我们却忽略了对于众人眼中“强者”乃至“英雄”——企业白领的关怀,因为我们只看到了他们的财富、他们的光环、他们的豪迈,认为他们理应能够照顾好自己,而且还应责无旁贷地照顾好别人。殊不知,其实他们同样脆弱、同样疲惫、同样不堪重负。而我们,已经在为我们的“想当然”付出沉重的代价。据美国一些研究机构调查:每年因员工心理压抑给美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  相似文献   

3.
鲁森特 《河北企业》2003,(12):13-13
<正> 在中国的传统企业中,员工习惯将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称为"领导"。而在现代新型企业中,尤其是外企,员工更多的是将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称为"经理"。表面上看,这仅仅是称呼习惯上的不同。但如果仔细分析,则可看到一些深层次的差别。所谓"领导"(Leader),很自然的会产生一种凌驾于别人之上的感觉。对"领导"本人而言,自我感觉良好,希望能够"领导"一切。而为了能够"领导"一切."领导"就不希望和不欢迎被"领导"的人比他能干、比他学历高,不然的话,就很难"领导"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传统企业的"领导"不愿"领导"有真才实干员工的原因。另外一方面,由于"领导"总是高高在上的,因此他很少主动地去行使管理的职能。"领导"的工作主要是靠别人的报告,尤其是  相似文献   

4.
晓庄 《中外管理》2006,(9):114-114
忠诚,是一种品质 当我就这个案例与一些经理人交流时,大部分经理人都毫不犹豫地说:“当然要忠诚于企业,这无可厚非。既然是职业经理人,就一定要有自己的职业操守,这应该是心中的一种信仰。”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用"武大郎开店"来比喻嫉贤妒能的领导,其意思大家都会明白:这些领导"只用比自己差的,不用比自己高的".因为他们担心属下超过自己,威胁自己的宝座.这虽然是私心,但还可以理解.然而在现实中,还存在着另一类的经理人:"只用与自己一样的!"这类经理人比"武大郎"更可怕,对企业组织更具有巨大的破坏力,甚至对企业是致命的摧残.  相似文献   

6.
7.
江山 《公司》2004,(5):84-86
“空降兵”为何不能落地 ★“空降兵”能否落地.最重要的是企业有没有建立纯职业化的氛围。 ★企业都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因此,能将企业家的想法和战略不折不扣执行的人也是值得中小企业重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经营者》2004,(5):197-209
很多年了,我们称之为“车”的东西,弥漫在视野所及的任何地方,不管是古代华丽的华盖御用马车,还是当不抢眼的跑车最新款,车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当然的存在,成为一种生活的方式,成为了不同阶层的商标。  相似文献   

9.
在房地产市场中,人才流动是永恒的话题,2004年广州房地产职业经理人更是小断转换平台,给本来已经不平静的市场又增添一分热闹。  相似文献   

10.
肖茉莉 《人力资源》2007,(6S):30-32
十年来,当中国职业经理人开始获得越来越大的话语权时,人才争夺的战火也愈烧愈烈。人才是企业竞争力最重要的载体,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HR从业人员的共识。为了招聘到优秀的人才,除了传统的招聘模式之外,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无不绞尽脑汁,以寻求更加快捷、有效的招聘方式与渠道。猎头公司就这样顺应社会需求。迅速走上了为企业提供高级人才咨询的广阔舞台。在这个每年产生上百亿元价值的行业,它的发展速度可以用“火箭式”来形容。据不完全统计,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陕西省省长贾治邦一上任便说,他要来个“新官上任三盆水”:一盆水冲头,保持头脑清醒;二盆水洗手,廉政为公,干干净净用权;三盆水泼脚,真抓实干,勤政为民。  相似文献   

12.
职业经理人“痛苦”知多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有关职业经理人跳槽换岗或失去信任的消息频繁见诸报端。先有吴士宏离开微软(中国)公司进入TCL,又离开TCL的消息,后来又有"中国职业经理人第一案"的王惟尊背叛大股东倒向投资方,被捕入狱又无罪释放的新闻,接着是新浪网的王志东被资本"玩"了一把,让多数股东驱逐,离开了新浪的"热炒",以及田溯宁从亚信离开进入中国网通,高群耀无奈地离  相似文献   

13.
最近拜读了某房地产集团董事长刘先生《操守,职业经理人的软肋》一文,感慨颇多。文中针对企业内部职业经理人的一些不良现象得出结论:公司一定要对职业经理人加强管理,明确授权,加强监管,不能以情养人。对此,我深深赞同,但是,对其中“用人要疑,疑人要用”的观点就不敢苟同了。  相似文献   

14.
钟朋荣 《企业文化》2004,(2):61-63,80
企业的各职能管理人员利益的分配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出现“保姆挤太太”的问题。针对近两年某些职业经理人炒老板而成为明星的现象,部分媒体和许多专家都担心,大量外资企业进入  相似文献   

15.
周文辉 《公司》2004,(8):73-75
老板与职业经理人的不互信和不容忍,使二者最终成了“露水夫妻”。  相似文献   

16.
刘煜 《中外管理》2004,(4):90-92
近日的两则新闻颇为引人关注:一是曾经沸沸扬扬的广西喷施宝假账案风波再起,职业经理人水麒麟与老板对簿公堂;一是微软中国总裁唐骏体面离职,盛大履新。但凡“骨干经理人”跳槽,不论对企业,还是对经理人自己,都注定是件大事。但现实中,又有多少经理人与“原东家”眉目传情之后,却在离职时弄得反目成仇?“双赢”,其实不仅仅适用于企业之间,也适用于核心员工与企业之间。当你准备离开一家企业时,你想到的不应仅仅有倦.有恨,更应该有更理性.更职业的操守,更深刻.更本质的参悟,以及更高远.更宽广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一项新的智力投入、新的效益增长点和新的竞争优势.建设与时俱进的有鲜明企业特色、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服务文化,已经成为优秀企业的战略举措和成功的法宝.许多人认为文化是虚的,其实文化就在跟前,就在经营管理和员工行为之中.有人认为文化是形式主义,离我们比较远,投入较大见效较慢,不如别的实惠看得见来得快,其实,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小聪明,是一种严重的文化缺失症.  相似文献   

18.
甄言 《上海质量》2006,(1):31-32
2005年度"国家免检产品"出台了! 上海企业是28家,其中新增12家,涉及16个系列产品.光荣啊,当初首批获得国家免检资格的企业,是在人民大会堂的隆重典礼上颁授证书的. 上海的成绩好不好呢?要在过去,是大好特好了,因为总共没有几个.但在获知全国2005年度"国家免检产品"是1108个,排名第一、第二的广东、浙江都是"数以百计",就是排名第三的山东,也有121个时,我们的上海企业,恐怕要坐不住了. 免检制度与"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中国名牌"一样,是政府主导的三大质量奖励措施之一,是国家扶优扶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项措施.上海在这方面"名落孙山",实是有点令人费解.  相似文献   

19.
常有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老板感慨随着企业业务量的增长,团队越来越膨胀,需要应付的差使越来越多,因此越来越感到精力不济,力不从心。而且随着竞争的加剧,越来越意识到需要有专业化的选手来操盘,才能保证业务的持续增长和公司的良性发展。但是,令大多数民企老板感到最头痛的,不是选择职业经理人的问题,而是聘用了职业经理人并授权后的信任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论述“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时明确指出:“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这段论述为公司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也直击了当下一些公司管理体制上的弊病。关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简称“两权分离”),我们讲了近三十年,也实践了近三十年,至今仍觉得有些“犹抱琵琶半遮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