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浮白斋主人撰《雅谑》中曰:“汉武帝时,有贡不死之酒者。东方朔窃饮焉。帝怒,欲杀之。朔曰:“臣所饮,不死酒也,杀臣,臣必不死;臣若死,亦不验”。帝笑而赦之。从这则故事可以看出东方朔用巧妙的方式,有力地讽刺了那些投领导者所好、阿谀奉承的小人。联想之一:五十年代后期,在我国刮的那阵“浮夸风”值得引以为戒。那时的报纸上常可见到这样的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大力发展和培育创新文化的同时,不能不注意研究影响创新的文化桎梏,也就是影响创新的文化糟粕。中国传统文化,在促进我国古代汉唐盛世、康乾盛世等诸多辉煌形成的同时,也给社会进步带来相当大的阻抗。只有剔除传统文化中影响创新的糟粕,才能更好地发展和培育创新文化,也才能更好地催生创新动机与创新行为。那么,有哪些文化糟粕影响着创新文化的生成呢?笔者认为,重要的在于以下一些方面。唯命是从的伦理道德。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形成严格的等级观念。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君要臣往西,臣不能往东;君要臣打狗,臣不能喂鸡。俯首听命、唯命…  相似文献   

3.
以诚动天下     
据《战国策·秦策三》记载,公元前271年,范睢见秦王,秦王亲自恭迎,屏退左右,问以强国之策,但范睢三问不答。秦王再次恳言求教后,范睢自我表白一番说:“臣并非因为怕死才不敢说话的。即使知道今天在大王面前说了这番话后,明天就要被杀头,臣也不会害怕。如果大王相信臣的计策,并按此推行,那么死亡也不值得臣担忧,癫狂也不值得臣羞耻。因为五帝这样的圣人,三王这样的仁主,五霸这样的贤君,以及乌获、孟贲、夏育这样的勇士,都无一不死。死,乃是人所不能避免的。既然人人都是要死的,而我的死能对秦国稍有裨益,这就是臣最大的心愿,臣又有什么值得担忧呢?臣所担忧的,只是怕臣死了之后,天下之士见臣忠心耿耿却惹来杀身之祸,人人都缄口裹足,不肯来秦国为大王效劳啊!”范睢的这一席话,说得委曲周密,恳切动听,把范睢襟怀之忠诚,言辞之真挚,表达得淋漓尽致,范睢也因此赢得了秦王的高度信任。把这种“披肝沥胆,倾诉肺腑”的政治权谋应用到企业经营而形成的“以诚动天下”的谋略,是指企业在其经营活动特别是推销商品或服务过程中,要尽量地把自己的诚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做到不仅推销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还要推销自己的意见和思想,使顾客在感受到自己诚意的同时接受自己的产品。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论语》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要表达的并非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相反通过对《论语》文本的分析,本文认为这句话要表达的是君臣之间互相尊重,互为前提的双向互动性。这不仅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后来士人们“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独特品格,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成就了后来士人们所具有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纲精神。  相似文献   

5.
黎想 《秘书工作》2013,(1):47-47
◎原文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擎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子奚为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飧饵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来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飧得士二人。"  相似文献   

6.
《乡镇企业科技》2010,(26):50-50
春秋末期刺客豫让说: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这个社会虽然不能指望人人都是心腹手足,但作为老板,如果不愿意员工视你为寇仇,那你就绝对不能视员工如草芥。  相似文献   

7.
言默皆有责     
《政策与管理》2011,(5):134-134,136
韩非子犀利地指出:“主道者,使人臣有必言之责,又有不言之责。”(《韩非子·南面》)意思是说,做君主的原则是,要使臣下负起说话的责任,又要让臣下负起不说话的责任。韩非子认为,如果臣下说话没头没尾、无从验证,就要追究他们说话的责任;如果臣下试图以不说话来逃避责任、保持自己显赫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秦穆公立志称霸天下,又苦于身边没有贤才良臣辅佐,就广揽人才,先后得到了百里奚、蹇叔等名臣。由于秦穆公心胸开阔,容纳人才,最后成就了穆公的霸业,为后来赢政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东方朔是西汉文学家,武帝时为太中大夫。东方朔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幽默大师。后世流传着许多他的讽谏故事。据说有一次,汉武帝得到可使人长生不老的“仙酒”,心中大悦,召来众臣观看,炫耀自己有本事。东方朔一把夺过“仙酒”一饮而尽。武帝盛怒之下,命人将他推出斩首。他却不慌不忙地说:“陛下,鄙人既然喝了‘仙酒’,那就虽杀而不死了。如果死了,那就说明‘仙酒’并不能使人长生。”  相似文献   

10.
公元464年5月,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因病去世。对于他的死,众臣们不知是应该庆贺还是应该悲哀。因为刘骏生性猜忌凶暴,大臣们平日里个个惶惶不可终日,今天终于盼到他命归西天的这一天了,怎么能不暗中庆幸呢?然而,谁又能保证继承皇位的太子刘子业是一位仁慈之君呢? 就在刘骏去世的当天,太子刘子业在群臣的簇拥下,举行了登基仪式。当大臣将玺(音xǐ,皇帝的印)授于刘子业时,他傲慢地、懒洋洋地将玺接在手中,脸上毫无悲戚之色,众臣见状,心中一沉,知其  相似文献   

11.
上任     
《中国企业家》2005,(1):12-12
宁高宁接班周明臣,丁仲篪接替杨凯生,创维数码高层更新,伊利高管大换血,熊猫移动高层易人  相似文献   

12.
张国宏 《秘书》2011,(4):36-36
宋曹(1620-1701),字彬臣、邠臣,号射陵,江苏盐城人。官中书,入清举博学鸿词、经学皆不就。书法上溯二王,风格与曾风靡书坛的董其昌以及黄道周、王铎等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3.
张国宏 《秘书》2013,(1):23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又号玄真子,浙江金华人。元末荐授翰林编修,不受,隐居于龙门山著书,历十余年。明洪武初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对当时的礼乐制度多所裁定,推为开国文臣之首。洪武十三年(1380),因长孙宋慎牵涉胡惟庸党,帝欲置濂死,为皇后、太子所救,全家谪居茂州,中途病死于夔州。  相似文献   

14.
淼淼 《中国企业家》2004,(9):128-129
这位软件业臣头不仅为印度创建了标杆企业,更树立了商业规范。  相似文献   

15.
春秋末期刺客豫让说: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这个社会虽然不能指望人人都是心腹手足,但作为老板,如果不愿意员工视你为寇仇,那你就绝对不能视员工如草芥.  相似文献   

16.
无梁庙     
在河南省扶沟县城关镇南关,有个无梁庙村。社名的来历眼明朝嘉靖时期扶沟城关镇人、曾做过尚书的刘自强有关。嘉靖年间,河南连年遭灾,老百姓吃糠咽菜,卖儿卖女,可官府还变着花样增加官税和皇粮c为官清正廉洁的户部尚书刘自强看着家乡老百姓受苦受难,.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就上书朝廷,请示皇上减免河南的官税和皇粮。谁知朝廷有好臣,暗中奏了刘尚书一本,说地欺骗皇上。皇上信了好臣的鬼话,并不减免河南的官税和皇粮。刘尚书就想了一个办法:请直上亲往河南作家民情。刘尚书说:’‘万岁,河南地域广大,你不必全部察看,只需到臣家…  相似文献   

17.
著名的亡国之君崇祯皇帝有句著名的“临终感言”:“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翻译成工商管理的“行业术语”就是:“我的战略并没有错;明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失败在执行的细节,失败在你们这些担任执行任务的大臣们的低效执行、零效执行、甚至负效执行。”  相似文献   

18.
余世存 《英才》2008,(12):132-133
叔孙豹又称穆叔、豹、叔孙穆子、穆子,是鲁国世家庄叔得臣的儿子,以行人、外交家、聘问的卿大夫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19.
和风 《上海质量》2007,(9):48-51
“海上制笔者,无逾周虎臣”。“周虎臣”,中华老字号,创立至今已有313年。 上海老周虎臣笔厂前身是“周虎臣笔墨庄”,1694年(清康熙三十三年创办于苏州,至今已有313年历史。上海开埠后,各地商贾纷纷来沪设肆开业。1862年(同治元年),周虎臣到上海兴圣街(今永胜路)68号开设分店,自产自销毛笔及经营笔、墨、纸、砚等“文房四宝”。由于经营有道,业务胜过总店,于是将苏州总店并入上海,全力经营起上海的企业。  相似文献   

20.
春秋时代,当了30年齐国大臣的晏婴,是位著名的政治家。《左传》中,颇多晏婴的记载,比如说,晏婴经常劝齐景公要爱民,但齐景公却总是扰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