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王士海  李先德 《技术经济》2009,28(11):48-53
燃料乙醇的发展是否会危及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存在很大争议的问题。本文利用经典的数理经济模型和优化模型讨论了燃料乙醇发展引发"争粮"和"争地"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本文认为:在短期内燃料乙醇的发展会促使粮食价格上涨进而引发"争粮"问题;从长期看,其发展有利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从而增加粮食供给量;政府只要掌控好汽油和粮食价格之间的关系,就能动态调控乙醇的发展规模,使其发展不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在当前粮食短期内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可适当扩大粮食类燃料乙醇的生产规模。  相似文献   

2.
中国股票价格与房地产价格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际经验表明,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的剧烈震荡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一旦价格泡沫破灭,将给整体经济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导致经济衰退.近年来,我国房价虚高,股价大起大落,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抑制资产价格泡沫,促进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非常必要.本文运用时间序列相关方法对我国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房地产价格上涨对股票价格上升有显著影响,而股票价格上涨对房地产价格上升的影响较为微弱;房地产价格的上升与股票价格的上升存在两季左右的间隔,且两者呈现出螺旋式变化的趋势.对此,本文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中部粮食主产区农民售粮情况的实地调研显示:当前农民售粮行为正发生显著改变,由单纯注重价格向统筹考虑售粮价格、便利性及机会成本等转变,且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农户售粮方式开始分化。农民售粮方式和节奏的变化,已经对粮食市场流通主体经营行为、粮食市场稳定、国家宏观调控等产生明显影响。因此,亟需引导农民形成合理价格预期,支持农户科学储粮,完善托市调控政策等,发挥好农户储粮分期销售对促进农民种粮增收、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粮食价格变动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淑萍 《财经科学》2011,(8):93-102
粮食价格变动的经济效应体现为对粮食产量、农民收入、物价的影响。从粮食市场价格形成的机制看,成本与资源禀赋决定粮价的长期走势,中期以市场自发调节为基础,政府干预为主导。本文通过对粮价与粮食产量、粮价与农民收入、粮价与物价之间的协整性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结论:粮食价格上涨能显著地刺激粮食增产、短期内激励农民增收,统计意义上粮食市场价格上涨不会引起物价上升,政府要继续利用粮食价格手段支持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今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不是引起通胀的主要原因,不能轻率地抑制农产品价格。  相似文献   

5.
林丽  睢党臣 《经济与管理》2010,24(12):29-32
金融危机时代,粮价飞涨,后金融危机时代,粮价依然居高不下,前者能用传统发散型蛛网模型理论解释,但后者却无法用传统理论分析。在市场自身机制调节外,非市场因素也会对粮价波动造成较大的影响,鉴于此,应该加强流动性监管以有效平抑粮价,提高农民种粮收益,鼓励种粮,多项举措促使农民卖粮,促进粮食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通货膨胀与粮食价格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结构二元化向一元化转变的过程中,农业特别是粮食产业会由于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向工业倾斜,进而产生较大的波动,一旦粮食供应量的增加不能完全弥补其需求量,就会出现粮食供不应求的局面,从而造成价格的上涨。粮食价格作为百价之王,它的变动也许会造成连环式的影响,从而推动整个宏观经济物价水平的上升,造成通货膨胀。为探讨粮食价格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借助计量分析软件,实证分析了粮食价格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过研究认为,粮食价格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是显著的,呈正相关,两者互为格兰杰因果。  相似文献   

7.
市场组织及其层级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制度分析为基础 ,基于转型经济中组织角色转型与重构的重要性 ,着力研究市场组织理论及中国市场组织层级结构的建构问题。在区别制度与组织概念内涵的同时 ,揭示了制度与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 ,沿此线索 ,对价格制度的本质———有组织的市场交易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并通过对市场组织演进的历史进程的分析 ,揭示了市场组织的层级结构关系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在中国转型过程中 ,市场上层组织的建构与培育的重要性及迫切性。这一理论分析视角 ,对丰富转型经济理论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粮食价格预警模型与风险防范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予新 《经济经纬》2007,(1):125-128
随着我国粮食购销市场化的加速推进,影响粮食安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笔者在对粮食价格运行状态的类型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构建了粮食价格预警的控制论模型,分析了粮食价格调控系统的构成.这一系统包括模型系统和专家系统两部分.模型系统又包括信息采集系统、信息分析与推断系统、风险识别系统、信息输出与警报系统、预控对策系统等.笔者还设计了三种粮食价格定量调控模型,并对构建粮食价格风险防范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民政府于1931年废除厘金、改办统税,史称"裁厘改统"。经济史学者通常认为这一政策促进了商品流通,有利于现代经济发展,但从基本经济理论与实证数据出发的讨论仍然缺乏。本文以厘金的发展历史为背景,利用民国时期的粮价数据,对厘金废除前后的市场整合程度进行了时间与空间上的对比。研究发现,厘金制度阻碍套利实现,造成市场分割,从实证数据上看,厘金废除后,远距离粮食市场间的整合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裁厘改统"促进了民国时期的市场整合,从而对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This paper provides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oward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ket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market genetic inheritance hypothesis, which associates the current marketization with cities’ historical market “genes” in China is tested.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historical market genes are important factors for the prediction of the current level of marketization in China. Furthermore, historical market genes serve as valid instruments to test the causality impact of marketization on the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Marketization increases by one standard deviation, will increase the GDP per capita by around 0.858–0.960 standard deviations.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价格波动与区域经济间的关系——以山西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斌  张所地  夏天舒 《技术经济》2011,30(10):81-86
采用VAR模型,对1990—2009年山西省房地产价格波动与区域经济基本面变量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影响房价波动的关键因素进行了识别。研究表明:山西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房地产投资额、城镇化水平与商品房价格存在协整关系,且前者均是商品房价格的Granger原因;市场主体预期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要大于宏观经济基本面因素。最后提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述了我国稳定粮食价格的数量界定,即年度间波动不超过5%;一年中波动不能超过50%。并重点阐释了我国粮食价格稳定长效机制的构建,主要有: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大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粮食科技投入,加快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继续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完善我国粮食生产补赔政策,完善我国粮食储备制度,创新粮食保险制度,强化粮食风险调节基金等。  相似文献   

13.
汇率是开放经济环境下的核心工具变量,在维持一国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时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汇率传递问题的关注开始于世界由固定汇率体系向浮动汇率体系转变的时期,目前它仍然是关于外部调整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汇率传递与一价定律、依市场定价之间的关系,使用一个汇率传递模型阐明了汇率变动对价格体系的传导机制。汇率变动对商品出口价格和进口价格传递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当获知汇率发生变动时,出口商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出于经营目的会调整其对价格的加成,这反应到进口国的进口价格上已经是一种“不完全”的传递;而进口商品由于存在分销过程,在最终销售价格上包含了相当程度的国内不可贸易的服务成本,这部分成本由于不受汇率变动的影响,因此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传递会进一步被削弱。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家研究价值理论,其根本目的是为其所代表的阶级以及所要求的生产方式的历史必然性和正义性申辩。西方经济思想的主流价值论之所以发生由劳动价值论到效用价值论再到价格论的逻辑演变,正是遵从了论证资本主义合理性、公正性、有效性、和谐性的需要,这是西方经济学研究价值论的根本使命所在。我们要创造和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价值论,就要明确我们的历史使命,并把这一使命作为我们研究价值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
Based on historical panel data of social instability, civilian granary and climate shocks in the 17 Provinces of the Qing from 1817 to 1856,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ocial instability and civilian granary holdings. It shows that the civilian granary system reduced social instability in the Qing Dynasty, while climate shocks raised social instability. Moreover, this paper shows that civilian granaries mitigated the effects of climate shocks on social instability.  相似文献   

16.
由于经济增长与金融成长有极强的内生关联,中国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地带性差异决定了金融体系的分布格局和发展层次。从面上看,随着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的深化,优势要素会由区域内向区域外扩散和辐射,在一定程度上改造落后地区的经济-金融因素,区域金融的发展空间得以扩展,从而逐步形成统一的金融市场。从点上看,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民间金融对民营经济的内在性金融支持,决定了民间金融在金融体制变革和金融市场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粮食产量与价格波动的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产量和价格波动会相互影响,但产量的变化对价格的变化存在着滞后效应,而且产量变化对价格变化的影响要大于价格变化对产量变化的影响。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应采取措施,促进粮食持续稳定增长和价格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中国粮食供求变化趋势预测:基于区域化市场均衡模型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陆文聪  黄祖辉 《经济研究》2004,39(8):94-104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涉及 1 8种 (类 )主要农产品和 7个地区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市场均衡模型并基于二种不同情景的模拟分析 ,从全国和地区二个层次上预测和分析了 2 0 0 6年和 2 0 1 0年我国稻谷、小麦和玉米三种粮食的供求形势。模型结果显示 ,未来几年我国粮食供求关系在总体上将保持基本稳定的发展态势 ,国内外粮价回升可使我国粮食生产在近期内取得恢复性增长。预计稻谷、小麦和玉米的总产量将超过 4亿吨 ,粮食自给率在 92 %左右 ,国内粮食产需缺口将维持在目前的 3 50 0万吨左右 ,其中小麦占五分之三 ,玉米将从目前基本平衡转变为净进口。这种供求变化趋势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华东和华南地区粮食缺口规模将不断扩大 ,东北和华北地区将呈现以玉米为主导的快速粮食生产增长态势且超过需求增长 ,中南地区将从短缺转向粮食基本自给 ,西南和西北地区将继续保持现有缺口规模。为现实中国粮食供求的长期稳定与均衡发展 ,本文最后提出了涉及耕地保护、跨省区粮食贸易、国际粮食安全合作、价格增产效应和政府决策科学化等五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Yao Li  Chunhui Ye 《Applied economics》2018,50(45):4901-4911
Market is the foundation of modern society. However, how did market evolve? Previous research has explored the impacts of spatial distance and transportation conditions on market integration.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natural disasters also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the evolution of market integration in China, particularly in the grain market. When natural disasters occur, governments’ relief measures and merchants’ arbitrage activities will gradually promote interconnectivity among local grain markets. In this article, China’s major grain monthly price data set from 1746 to 1795 and the Chinese historical disaster records dataset from 1696 to 1795 are used to analyse the impact of natural disasters on grain market integrati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natural disasters have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grain market. The findings continue to hold after controlling the traffic conditions, grain varieties and lag effect. This study propos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grain market.  相似文献   

20.
电子客票的产生增加了市场信息透明度。首先介绍电子客票的发展历程及其透明化特点,然后分析了价格透明和产品透明对航空客运需求的影响效果,发现价格透明对航空客运需求有抑制作用,而产品透明则有促进作用。最后给出运用收益管理技术的应用设想,以化解价格透明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