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基于附加值贸易(TiVA)数据,借鉴全球价值链(GVC)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比较并探讨了中国出口贸易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分工贸易地位及真实贸易利益。结论表明:中国已较大程度地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但在全球价值链所处地位较低,其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呈"V"型趋势发展,这与出口中的国内间接附加值比重下降而外国附加值比重上升有关;制造业各行业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地位明显,劳动密集型行业所处地位较高,逐渐向上游化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已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但竞争能力下降明显;资本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程度提高,但呈下游化发展,且对国内价值增值贡献较小,所获贸易利益也较少。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与别的金砖国家之间农产品领域贸易的不断发展,其他几个金砖国家已经成为我国进一步发展农产品市场与实现农产品出口多元化的重要交易对象,同时也是我国资源类农产品中极为重要的进口国。鉴于此,深入探究我国与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状况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剖析了我国与金砖国家之间农产品贸易的基本特点,分析了我国与金砖国家之间农产品贸易的状况,并提出了进一步拓展我国与金砖国家间农产品贸易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南非加入金砖国家集体后,极具发展潜力的金砖国家的影响力在全球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在了解金砖国家的贸易依存度、贸易比较优势、贸易现状、贸易互补性的基础上,我们应认清现状并加强与金砖国家的贸易合作,以期更好地实现共赢战略。  相似文献   

4.
后危机时代,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中国能否把握机遇,积极开展与其他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指标对中国与其他四个金砖国家进行测度,找出中国较其他金砖国家在外贸领域的优势、劣势及贸易结合点。同时,基于测算结果为中国更好地开展与其他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6.
基于单位贸易利益视角,从国家层面和产业层面分析2000-2017年间的日美贸易利益分配情况,并实证检验影响日美贸易利益的因素.研究发现:贸易增加值口径下的日美顺差远远小于总值口径下的顺差;单位贸易利益视角下,日本服务业在双边贸易中的贸易地位在不断优化,而制造业总体呈恶化趋势;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相对上升使日本的制造业与服...  相似文献   

7.
8.
金砖国家机制是重要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人口众多,土地广阔,其农业产值约占世界总产值的一半,是粮食出口和生产大国。本文引入了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和附加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ARCA指数)探究我国对金砖国家的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并从产品结构上剖析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对提升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贸易附加值模型测算了我国制造部门及细分行业在1994~2008年间出口贸易利益水平,并进行总量与行业的趋势分析,发现我国制造业近十几年来的总出口附加值比率长期锁定在[30.31%,36.41%]区间内,均值为32.98%。在细分行业中,加工贸易特征明显,尤其是所谓的"高科技"产业的贸易附加值比重相对更低。  相似文献   

10.
选取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10-2019年的相关数据,以5个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衡量和测算,并构建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对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和金砖国家贸易流量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所选定的变量中,贸易便利化水平对金砖国家间的贸易流量发生的影响最为显著。但金砖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整体偏低,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金砖国家应充分认识贸易便利化水平对贸易流量的影响,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中国与金砖国家贸易流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与贸易的发展,在增加值视角下重新测算与分析中美双边贸易的利益结构,对解释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应用双边/产业层面的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从前向生产联系和后向生产联系两个角度对中美双边贸易利益结构进行国家层面和产业层面的研究,并对中国增加值出口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结论有:增加值视角下的中美贸易顺差严重缩水,美方发布的贸易逆差数据严重失真;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落后于美国,导致贸易顺差在中国,但结构性收益在美国;中国服务业在中美贸易中的获利能力远不及制造业,2000—2014年中国主要的顺差产业未发生较大变化;参与全球价值链对我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增加值出口的影响不同,吸引外资对中国产业增加值出口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利用1995~2011年WIOD数据库,测算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所处地位和增值能力,并分析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贸易收益和竞争力。结果表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处于下游,"入世"的前几年由于加工贸易比重的提升,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下降了,而且增值能力也减弱了。随着企业竞争力的逐步增强,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中国后几年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和增值能力有所上升。随着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的深化,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贸易收益持续提高。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强于服务业,而且所获得的贸易收益也高于服务业。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OECD-WTO最新国际投入产出表,通过测算1995~2011年中国不同贸易方式制造业部门的GVC地位指数,测度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国际分工地位。结果发现:不同贸易方式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存在明显差异,加工贸易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较低但大体呈上升趋势,而非加工贸易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较高但大体呈下降趋势;制造业不同细分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悬殊很大,电子及光学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及皮革制鞋业等出口主导产业国际分工地位较低,而资源密集型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较高。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作为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价值链升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运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2000-2014年的数据,实证考察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分工地位的影响并检验了相关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总体来看,制造业服务化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存在"天花板"效应,即随着制造业服务化趋势的加强,其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促进作用是边际递减的,而对制造业分工地位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2)不同服务投入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分工地位的关系存在一定差异,与传统的服务投入(批发零售和运输服务化)相比,现代化的服务投入(电信和金融服务化)对价值链升级的作用更为明显和重要;目前来看,由于国外服务的渗透率较低,所以占据主导力量的国内服务投入对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服务使用率高的制造行业要比服务使用率低的行业对价值链的升级效用更大一些。(3)我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整体较低,还未达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的最优临界水平,仍都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4)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研发创新是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促进价值链参与度深化的可能作用渠道。但是制造业服务...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贸易的纵深发展,当今社会贸易种类已由传统的货物贸易向现代服务贸易转变,生产者服务业作为服务贸易中最核心、附加价值最高的组成部分在后工业经济时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中国与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美、日、德、法、意经济体间生产者服务部门产业内贸易比较测度,揭示出当今中国在急需产业转型、效益提升的关键时期与发达国家间生产者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现状与问题。同时,文中应用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生产者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受约因素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2000-2005年间,中美、中德、中意专利产业内贸易不存在,仅有产业间贸易,说明我国与发达国家间专利技术方面的差距所在。基于文中的研究提出我国要大力提升专利业发展、继续巩固货物贸易比较优势,提高科研、提升人力资本和加强环保,这将对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生产者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增长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构建了关于自由贸易环境效应的联立方程模型,并利用中国11个东部沿海省市1992~2010年间的面板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在产品内分工背景下,SO2污染排放的三个经济决定因素的影响都是显著的,其中规模效应的影响显著为正,说明了自由贸易引致的生产规模的扩大增加了SO2污染排放;而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的影响显著为负,表明自由贸易带来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有利于减少SO2污染排放。其总体效应为正:产品内分工下中国自由贸易有利于减少SO2污染排放,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需求角度探讨了国际分工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系,提出国际分工主要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以及由此衍生的收入效应、关联效应和替代效应来影响一国产业结构变化的理论假说。采用20世纪80年代陆续进入工业化成熟期的15个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这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在产业结构向服务经济转型的同时,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外贸依存度却出现了下降趋势,国内最终消费占比呈现上升趋势。其经济含义表明:新兴工业化国家如果过度强化在国际分工中的制造国地位,长期依靠商品贸易来拉动经济增长,可能阻碍产业结构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型;而随着制造业比较优势的下降,如果减少对商品贸易的依赖,更多地依靠国内需求来发展经济,对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将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以上结论对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10年中国海关鞋产品企业层面的出口数据,考察了贸易中间商在出口中相 对盛行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国家层面看,贸易中间商的经手份额与出口目标 国的市场规模、制度环境呈反比,与出口目标国的关税水平以及中国到出口目标国 之间的距离呈正比;从省市区层面看,贸易中间商的经手份额与中国各省市区的市 场规模呈反比,与各省市区的中介市场发育度呈正比。  相似文献   

19.
《The World Economy》2018,41(9):2552-2576
The link between exchange rate and trade has been studied for a long time, but there is no consensus about their relation. This paper tests the old argument, whether depreciation of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s (REERs) raises exports. We differentiate the test with earlier studies by employing a new measurement of REER and incorporating the effect of GVCs. We measured REER at industry level with value‐added trade weights. We analysed the topic with LSDV and system GMM for China, Japan and Korea since these counties are known to participate actively in GVCs. Our main finding is that exchange rate has significant impact on trade for three countries. However, the movement of elasticity of export to REER varies by country. While the elasticity in China decreased over time, Korea and Japan experienced increasing patterns between mid‐1990s and mid‐2000s and decreasing trends afterwards. This study also tests whether the level of incorporation in GVCs causes a change in elastic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growing participation in GVCs lowers the elasticity of export to REER in absolute value. However, this result is onl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Korea.  相似文献   

20.
对外贸易与劳动收入占比:基于省际工业面板数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在影响机制上的差异性,本文重点探讨对外贸易开放程度增加在我国工业劳动收入占比下降中所起的作用并区分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的影响。在控制了劳动收入占比与贸易的联立关系之后,本文发现进口贸易的作用显著为负,出口贸易则表现出弱负向作用。此外,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也是我国工业部门劳动要素分配地位弱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