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体化阶段,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并购成为了许多企业扩充规模,增强实力的首选模式。并购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我国的并购历史并不长,1993年深圳宝安公司收购上海延中实业公司是我国的第一例并购案,随后并购浪潮愈演愈烈。即便我国的并购实践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还是有明显的差距,但是随着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有日益增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无论是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进行的外资收购,还是中国企业自身通过并购的方式来壮大实力。  相似文献   

2.
刘宇 《经济导刊》2005,(5):18-24
上汽收购双龙和罗孚、联想收购IBMPC、盛大并购新浪等一系列重大并购案的发生,让逐渐被淡忘的"并购"话题又重回视野。在过去,中国一些较大规模的并购重组活动多数是政府部门授意下进行的,如大型国有企业间的并购重组等,这种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并不代表市场发展的真实需求。而上述发生在海外市场上由中国企业用国际通行的手法实施的并购案例,让人们意识到中国企业的并购活动初露端倪,相关产业已经步入整合阶段。有专家预计2005年将是中国的并购年。回望带着诸多硬伤走过了十多年风雨历程的中国证券市场,中国企业并购将面对什么样的环境,在产业大整合时代背景下,并购会有怎么样的特点与趋势?本刊记者采访了我国企业并购实践与理论研究的资深专家张伟兵与吕爱兵。  相似文献   

3.
张满凡 《新经济》2005,(8):24-30
最近,关于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的海外大并购不绝于耳。中海油竞购优尼科、海尔竞购美泰、中移动竞购巴基斯坦电信、五矿竞购加拿大诺兰达、联想与IBM的交易、还有大肆炒作的TCL与阿尔卡特的合作等等,这似乎已预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时代的来临。海外大并购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呢?纵观中国企业到海外掏金的“豪赌者”,要么铩羽而归、要么在收购之前和并购之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光中国企业如此,世界范围的并购效果都并不乐观。美国著名企业管理机构科尔尼公司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只有20%的并购案例能够实现最初的设想,大部分的并购都以失败告终。所以中国企业海外大并购需要理性。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6,(11)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通过海外投资实现其全球发展战略。这其中海外并购凭借其有利于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获取资源、先进技术和成熟管理经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低成本迅速扩张等优势,为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者所青睐。但是在海外并购实践中,许多并购合作不完全是靠有效的法律机制来维系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出于双方的合作意愿。在并购过程中,受宏观经济形势、双方企业经营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标公司的意愿会随时产生变化(如中国铝业收购力拓案)。为了争夺目标公司的控制权,收购方和目标公司会展开激烈的收购与反收购的争夺。欧美作为国际并购市场最活跃的国家和地区,其并购规章制度最为成熟完善,较具代表性。中国企业为更好地实现"走出去",有必要对欧美国家关于企业反收购措施的政策和实践有更深入的了解。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舞步渐渐移到了全球并购舞台的中央,引得全球为之关注.就在联想以17.5亿元收购IBM个人计算机业务的交易正式完成后不久,中国海洋石油公司欲以185亿美元收购美国优尼科行油公司的消息在国际市场上激起巨大波澜。此后仅仅几天,中国家电巨头海尔又宣布以12.5亿美元的价格竞购美国老牌家电企业美泰。时间,中国企业在全球并购市场上成为追逐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现状与特点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 中国加入WTO以后,一方面各大跨国公司进驻中国,广泛拓展在中国的业务。同时中国企业纷纷出击海外,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抢占国际市场。近年来,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我国内企业的海外并购意识加强,自主性提高,并购案例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7.
畅言 《资本市场》2010,(3):102-103
<正>2009年,当海外企业仍在国际金融危机阴影下苦苦挣扎时,资金相对充裕的中国企业已经迅速在全球范围展开一系列大规模收购活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为冷清的全球并购市场增添一丝暖意。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企业共完成38起海外并购交易,同比增长26.7%;其中披露价格的30起并购事件总金  相似文献   

8.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19):F0002-F0002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目前是中国企业进行国际扩张的大好时机,应当积极主动.把握机会。”昨天,在“全球金融动荡背景下的国际并购投资策略”研讨会上,威普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鲁杰罗(RuggeroJemaa)认为,一方面中国公司实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来自外部的有利经济环境和政府支持也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企业并购决策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亚铮  谭劲松 《技术经济》2002,21(10):44-45
并购是兼并与收购的合称 ,指的是两家以上的独立企业、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的第五次并购浪潮 ,已席卷全球。所有企业都有可能涉及到并购与否的决策问题。在我国 ,自 1993年 10月深圳宝安集团通过收购流通股的方式控股延中实业起 ,国内的并购活动日益活跃  相似文献   

10.
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在全球经济从萧条转向复苏的过程中,将出现一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格局调整和资产兼并重组。近期,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展开的。用经济发展规律来分析,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即工业化的加速推进阶段,资源和技术是推进这一进程的主要驱动要素。因此,海外并购将是中国企业整合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的有效方式与必然选择,将是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大国际知名企业为了在全球化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纷纷举起跨国并购的利器,掀起了全球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也走上了跨国并购之路,其发展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堪称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观。本文结合近年来中国企业的若干并购案例,对其动因和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并探索未来中国企业未来跨国并购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应该如何主动积极参与国际并购,避免陷入国际并购中的"圈套"?关键是必须掌握国际并购中的治理规则。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近年来,在中国企业界出现了一股海外并购热潮。特别在联想收购IB M公司PC机业务、中海油参与竞购尤尼科、海尔参与竞购美泰克之后,大批中国企业积极开展海外并购。例如,在2005年1-7月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25亿美元,其中,以海外并购方式完成的对外投资,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80.6%。不可否认,相对于产品出口、服务输出、构建国际战略联盟、独自建立海外分支机构等国际扩张方式而言,海外并购具有自身的优点,诸如扩张速度快、控制力强、有利于获取关键资源与核心技术等。不过,这一方式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最近20年间,全球并购案的成功率只…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企业并购的特点与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鹏举 《经济师》2000,(4):67-6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目前我国企业改革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 :一方面国有企业的改革已进入到存量调整的关键阶段 ,大量的国有存量资产需进行优化配置 ;另一方面 ,我国“入世”步伐加快 ,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需要组建。在这种背景下 ,企业并购作为资源重新配置的有效手段 ,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但由于人们对我国企业并购的特点与风险缺乏了解 ,盲目陷入了并购是“低成本扩张”、“一并则灵”等误区 ,文章拟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并购的特点与风险来帮助人们提高对企业并购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企业并购的风险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爱荣 《技术经济》2003,22(10):35-36
一、并购中的各种风险分析1、信息风险。在并购战中 ,真实与及时的信息可以大大提高并购企业行动的成功率 ,但由于收购方只能对可以得到的公开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和分析 ,对目标企业内部信息的获得往往受到限制。因此对目标企业的估价就不准确 ,从而作出错误的决策 ,导致并购失败。 1990年香港股市菱瑞国际收购讯科国际一案 ,由于在收购前没有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 ,导致信息不对称 ,使信息风险加大 ,双方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结果导致并购失败。2、政治体制风险。我国企业并购的历史相对比较短、起点低 ,有相当一部分的并购行为是由政府部门的…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全球已进入一个新的技术竞争时代,全球技术资源状态与研发体系以及技术变更速度的加快已经改变了原来的产业竞争方式,以速度为支撑的技术竞争已经成为主流,通过并购获得技术优势成为新的选择。高新技术企业凭借其高成长性和未来预期的高收益性目前已成为全球并购市场的焦点。企业基于战略来选择并购目标可以从根本上保证目标企业与自己的战略匹配。文章对高新技术行业发展的特点与规律进行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企业广泛大量并购技术型小企业是由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规律决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收购的实质是收购人才,在不同发展阶段其并购的动因与目标也不同。通过对思科的并购战略及并购目标选择规律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并购目标选择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资本市场》2002,(8):28-29
<正>亚太地区并购最活跃行业为电信业,占整体交易总额的46%,其中以中移动向母公司收购八省流动通讯业务的规模为最大.据布隆博格通讯社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球企业宣布的并购案,滑落至过去五年来的谷底-5240亿美元的交易总额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8,(1)
由于后经济危机时代的到来,西方发达国家民众的购买力和收入受到了一定的打击,导致中国以外贸出口为导向的实体经济与制造业遭遇到了较为严重的打压。为了消化企业的过剩产能、尽可能的开拓广阔的海外市场以及趁着海外企业估值较低时期进行抄底,中国企业掀起了新的一波并购浪潮。而在并购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文化、管理、薪酬等方面的水土不服现象,造成跨国并购案中一部分被并购企业运营效果不佳的状况,为深入分析并找到针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方案,需要对中外企业在跨国公司并购案中的人力资源整合部分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并试图为中国企业找到更适合自身的跨国并购人力资源整合方案。  相似文献   

19.
外资并购在中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利用外资的重点,“鼓励外商特别是跨国公司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外发行股票,积极探索采用收购、兼并、风险投资、投资基金等各种方式,促进利用外资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2002年,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为应对经济全球化下的全球竞争,我国政府自去年开始就大幅度放宽了金融、电信、能源等领域对外资并购的限制,2002年国家又将国企500强中的部分企业向跨国公司开放,致使跨国集团纷纷选择并购方式实施在华投资战略。自2001年下半年以来,一些全球知名跨国公司已成功收购了中国的大型名牌企业,如法国阿尔卡特收购上  相似文献   

20.
李维安 《资本市场》2009,(2):110-113
从乐百氏到好孩子,从南孚到徐工,一系列中国领航企业都在外资并购中处于被动防御地位,暴露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治理意识不强所潜伏的巨大治理风险。那么,该如何切实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的主动权,跳出外资并购的"陷阱"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