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促进经济增长,自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8-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20倍,平均每年以约10%的增长,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本文在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我国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问题,依据定性研究结果对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制度变迁、资本等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作用;1978-2012年,市场化程度等对我国经济增长都起到正向的影响。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东部受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外贸水平等具有正向作用;中部受市场化程度等正向影响;西部受外贸水平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赶超型"发展战略的影响下,中国经济在数量方面实现了快速增长,但经济结构却出现了严重失衡,其中需求结构、供给结构、产业结构三者的失衡导致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生态环境的恶化、收入差距的扩大以及经济增长效率的下降,经济结构失衡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需求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供给结构改善等政策将是提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了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变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优化我国产业结构,促进了经济起飞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马鹏晴 《经济师》2009,(3):77-78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核心与基础,产业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障碍之一。因此,调整产业结构,使之趋于合理、完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步骤。文章通过分析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运用经济控制论有关原理对产业结构内部的分析,揭示出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打破从总量上进行分析的常规,运用相对成熟的计量经济方法分析人力资本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提出了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新思路,从实证的角度说明各产业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不同效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新结构劳动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利用2002—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分别检验了人力资本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结构只有与产业结构相适应时,才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人力资本结构只有与特定发展阶段禀赋结构所决定的产业结构相适应时,才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在此基础之上,本文采用Logit模型检验了人力资本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稳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经济转型时期人力资本结构、产业结构与禀赋结构间的动态匹配是动力因素有效转换并实现经济稳增长的前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拓展了劳动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7.
从经验角度看,伴随我国各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的发展如火如荼.在理论界,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对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息.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对地方集聚经济发展模式的需求,便于我们更好的制定产业政策,发展地方产业.文本利用1978年至2001年面板数据研究中国长期经济增长中的主要作用要素,发现城市化经济指数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最大,是促进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为了进一步探究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变动过程,作者又选取了1997年和2003年30个省区的24个工业企业数据进行横截面研究,通过跨年度研究的结果比较,发现城市化经济在不同的行业,正在逐渐替代地方化经济成为促进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从结构和内生增长两个角度分析了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文中依据结构主义的非均衡经济增长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在对经济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高级化,信息技术与产业结构调整,信息化与知识积累,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导出信息技术不仅从结构因素方面推动着经济增长,而且它本身就是增长的内生因素,作为内在的源泉来促进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和制度变迁都被认为对转型期中国经济的增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产业结构优化所发挥的结构效应非常明显,制度的合理配置和变迁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也起了很大作用。但究竟是结构效应还是制度效应还是二者的合力作用带动经济的增长,不能简单割裂或简单结合。文章通过对转型期中国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制度分析有机结合,阐述了从改革开放以来各阶段经济增长结构效应发挥所需要的制度基础,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结构效应进行分析,认为结构效应的发挥是与之紧密联系、相互牵制的制度变迁的结果,同时结构变化又会促进制度变迁,二者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一种互为机理的反馈系统。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经济结构的变化上。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贸秀结构、所有制结构、发展水平的差异结构等方面分析,可以发现四川省县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为此,应该采取相应措施,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顾在浜 《经济研究导刊》2012,(18):166-169,307
运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法对“十一五”期间辽宁沿海经济带内部产业结构变化和城市经济增长的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第二产业是拉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主要动力,产业内部结构有待优化;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产业素质有待提升;各城市之间产业结构趋同,需要合理的产业分工;辽宁沿海经济带内部城市之间以及与周边区域的合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2.
现有文献大多是定性地分析粮食生产弱质性的原因,并把弱质性视为粮食生产永恒不变的特性。笔者以相对劳动生产率系数作为粮食生产弱质性的测量指标,计算分析了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弱质性程度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变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粮食生产弱质性程度的长期变化趋势取决于国家经济结构转型战略,局部波动则主要由政府粮食政策的调整引起;粮食生产弱质性程度与粮食生产经济拉动效应中度负相关;粮食生产弱质性与第一产业比重高度负相关,与第二产业比重没有显著线性相关关系,与第三产业比重高度正相关;粮食生产弱质性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都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自组织数据挖掘方法,在经济指标系统中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从而发现在经济指标系统中,工资总额是工业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减少农林牧总产值,对工业经济增长有较大促进作用;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为经济指标系统的外生变量。增大工资总额,减少农林牧总产值,提升居民消费水平是提升工业经济增长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产业结构对其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淑艳 《技术经济》2012,31(1):67-71,90
运用区位商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辽宁省的产业结构层次;运用偏离-份额法,从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两个方面分析辽宁省的三次产业结构、工业产业结构对其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全国区域分工中,辽宁省的产业结构层次较高;辽宁省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其经济实现较快增长;辽宁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工业行业的发展水平仍较低,这些行业在区际分工中不具有优势;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投资大、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重化工业在辽宁省经济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经济转型期的产业断层危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断层危机不同于一般经济周期,它产生于产业结构升级转换中的结构失衡,表现为中长期的结构错落和增长速度迟缓。根据引发的因素可以分为“康氏周期拐点型”、“泡沫经济引致型”、“货币危机引致型”和“产业升级转换型”等类型,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结构正面临着向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转型阶段,到2005年前后,我国将面临产业结构大规模升级,届时由于现阶段的资源瓶颈、产业回补、出口压力、技术瓶颈、产业虚高度化和尤格拉周期因素,可能会发生较大的产业断层危机。  相似文献   

16.
徐胜  司登奎 《技术经济》2013,32(9):106-110,130
构建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阈值协整模型,利用完全修正的最小二乘法对该模型进行估计。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碳排放随着经济增长周期的发展表现出非线性变化特征;蓝色经济区的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阈值协整效应发生在人均GDP增长率为9.54%和13.46%之处;从产业结构和能源使用效率对碳排放的阈值效应可看出蓝色经济区正在走产业升级和转型之路,因此需要注重培育高新产业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认为中长期内我国经济增长仍是工业占有主导地位,城市化进程仍需要一段时期。但在我国经济增长短期却发生了增长动力的变化,第三产业已经超越第二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格兰杰因果检验也同时表明,第三产业将逐渐替代第二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性力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构造了一种能有效度量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指标,并运用它对全国、广东省及广州市1978-2009年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研究期间三个层次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表现出了相同的趋势、特征与路径。从全国到东部发达省份再到东部中心城市,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高级化都有推动作用,而产业升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则只出现在中心城市这一层。  相似文献   

19.
冯江茹  范新英 《技术经济》2012,31(4):120-125
运用时变参数模型,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的角度,对三次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近几年第三产业产值及其占比的增长速度均很快,但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落后于第二产业。最后,结合我国产业结构的特点,提出提高消费性服务业产值比重、加快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升级等建议,强调在努力提高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同时,更应注重提高第三产业的效率,由此才能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表明,我国目前面临的多种结构性问题和矛盾的主要根源在于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的位置低下,因此驱使制造业沿着生产价值链路径向上拓展升级就是我国实现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我国经济发展已形成的制造业大国格局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力人力资本结构变化,使我国的要素禀赋发生了很大变化,已为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必备的条件。在制造业沿着生产价值链阶梯拓展升级的路径上,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研发实力的不断提升,以及自主品牌的策划营销和市场的不断开拓,是其中的两个关键环节。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政府在制度和政策上加以鼓励和引导,并在税收和融资等方面加以扶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