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构造了纳入不同层次教育水平(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人力资本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重点分析物质资本、技术进步水平、一般劳动力、初等教育人力资本、中等教育人力资本、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和不平衡性;各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呈现出层次性和梯度性。从模型估计结果可以看出,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高,一般劳动力次之,各层次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低;经济发达地区中等、高等教育形成的人力供给对经济增长发挥重要的贡献;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这种影响并不显著,中等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供给匮乏。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本投资与开发是影响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建立经济模型对物质资本、劳动力和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资本以及全要素生产率(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发现,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不明显。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同时,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就业观念,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1987年以来,中部六省的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具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但各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却远低于物质资本的贡献,各省对劳动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制度变迁滞后于经济发展可能是人力资本利用效率低下和贡献率不高的重要原因。这意味着要使人力资本在中部崛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大对教育投入和加快制度变迁的步伐,形成人力资本投入、集聚和优化配置的良好社会氛围与制度环境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双高型区域广东、山东、江苏和浙江四个省区1996~2007区间的经济增长模型进行分析发现:(1)全要素生产率、物质资本存量、无差别劳动、一般人力资本和专业人力资本均与经济增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物质资本存量对双高型区域经济增长的解释度依然最高,达到93.5%,表明其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物质资本投入拉动。(2)人力资本投资导致经济增长是必然的,同时经济增长又促进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的进一步提高。(3)四个省区经济增长所表现出的共同特征是固定资产推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显然尚未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迫切要求各省区,特别是人力资本丰富的双高型区域,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优势,实现物质资本推动型经济向人力资本推动型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不同要素投入的需求明显不同。东部地区发展水平较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大,资本的作用逐渐减低,资源约束的影响较小;而中西部地区较低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劳动力和资源要素投入对增长的推动作用较为显著,尤其是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水平较低,资本投入有限,资源投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进一步地,对不同地区资源约束下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表明,技术效率是造成地区差异的主导原因,而人力资本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西部地区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从而阻碍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技术发展,使得西部地区资源约束对增长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黄晶 《技术经济》2017,36(11):106-112
采用时变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分析了不同投入要素在不同经济增长阶段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以及影响经济在不同区制之间跃迁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在三类经济增速区间内,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最强,在推动经济从中速增长向高速增长转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帮助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提高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匹配度,使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流动与产业集聚和城市化发展一致、与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配合;渐进式转型有利于平滑增长路径,降低向高收入均衡收敛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的开发成本与开发收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力资本开发的重要性 人们都知道,经济发展取决于三个投入要素的增长速度,即资本、劳动力、技术进步,而资本投入又包括物质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两个方面。在中国,由于人口众多,一般的劳动力数量并不构成经济增长的限制性因素,又由于资本严重不足,资本的投入增长受到现实可能约束。因而,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变量,在于改善人力资本开发管理和促进技术进步,这两个要素利用状况的优劣好坏,将成为今后经济发展快速或滞迟的最主要因素。 经济学首先提出人力资本理论并对经济发展动力作出全新解释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西奥多…  相似文献   

8.
分类要素贡献和中国经济增长根源的对比检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我国1952-2005年和1978-2005年两个样本区间的时间序列数据,检验并评价不同样本区间内要素贡献以及要素贡献是否存在阶段性变化特征。广义矩估计检验和对比结果显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制度贡献的稳健性和显著性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要素,其中我国约70%的经济增长来自于资本和劳动投入。要素对资本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表明,贸易对经济增长效率影响最为显著。同时,利用状态空间模型测度结果发现,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进步、金融、贸易和制度在经济发展不同时期或不同阶段,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同影响。即要素对经济增长作用存在阶段性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1997~2008的有关数据,对川、渝两地教育消费、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进行了实证比较分析,其结论是:相对物质资本投入而言,虽然重庆市的人力资本增长较之四川省而言偏低,但这两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均难以对经济增长产生正面的影响,且重庆市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大于四川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效应.这一结论能为同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川、渝两个地区增长要素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卢卡斯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基于河南省1989-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对河南省经济增长影响要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物质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为0.828,人力存量投入的产出弹性为0.172,人力资本水平投入的产出弹性为0.034,物质资本产出弹性远远高于人力资本产出弹性,说明河南省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物质资本的投入来推动的  相似文献   

11.
易晓明 《生产力研究》2011,(9):20-21,42
文章在国内学者王金营构建的改良后的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深圳市的经济数据进行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的经济增长是在人力资本高起点水平上的物质资本投入扩张型增长;深圳特区单靠增加劳动力投入作用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已显得微不足道;人力资本外部性对深圳市经济增长的作用呈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12.
影响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的生产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倩 《经济论坛》2009,(12):101-104
本文运用柯布一道哥拉斯生产函数,通过分析物质资本、劳动力和人力资本三种生产要素对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的影响,发现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并非资本密集型,相对来说,劳动力要素和人力资本要素是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主要拉动力量。本文对各生产要素的投入情况进行了国别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3.
郭玉清  杨栋 《财经研究》2007,33(6):77-89
1990年以来,中国各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现象引起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原因可能在于落后地区的低人力资本禀赋难以同本地创新形成良性互动,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始终囿于低发展陷阱。中国地区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中等层次人力资本是创新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要素,同一人力资本门槛内部的相近地区经济增长率基本保持均衡。如果外生政策变量不诱导落后地区跨越人力资本门槛,这类地区的低发展均衡状态将很难被突破。因此,在增加物质资本投入的同时突出人力资本建设,对平衡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国内外的经济研究中,可以说人力资本已经被当成是与物质资本一样的一般资本概念,并逐渐被引人生产函数模型予以内生化。但是应该看到,教育投资只是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手段之一,教育投入到底形成了多少人力资本的积累?教育投入如何与经济增长指标联系起来?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如何?这些问题都是政府决策部门、经济研究人员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社科院博士后廖楚晖教授的学术专著《人力资本与教育财政研究》对这些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份额转换”和方差分解的方法衡量我国产业结构差异和地区生产率差异在1985 -2008之间每一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变化趋势;之后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地区间劳动力要素生产率差异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地区间产业生产率的差距在区域经济差异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而地区间产.业结构的差异对区域经济差异影响较小;2005年后地区间第二产业生产率的差异是地区间生产率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而1994 -2005年期间主要是第三产业生产率的差异所引起.此外,人均资本投入增加、技术进步均能有效地提高劳动力要素生产率;地区间人均资本存量的差异是劳动力生产率差距的关键,技术效率的差距对劳动力生产率差异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Lucas生产函数,对江苏省的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经济增长与教育发展水平之间关系进行实证验证,结论是: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结构差异,高等教育对于苏南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比其他两个地区都明显;苏中和苏北,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对经济增长作用显著,且苏中地区物质资本投资作用凸现。因此,各地区应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特点,选择"优势教育"重点予以投资。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活动及知识经济等新概念对于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提出了新的考验,因为科技创新主要建立在作为研发活动基础的新型生产要素——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本上。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诞生突破了传统理论中资本只有物质资本的束缚,更加强调了人力资本投资对于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和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国内外各种研究都显示,人力资本投资对于产业竞争力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有显著的影响。1975—1995年,劳动力数量增长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略低于劳动力质量提高的贡献,但是到20世纪末,人力资本继续保持较高增长率,而劳动力数量增长率显著下降成为劳动力贡献于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面临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正从依靠投资扩张和低成本劳动力供给,转向依靠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和劳动者价值创造能力的提高。中国亟需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而人力资本投资可以发挥重大作用。通过对典型国家和地区的分析发现,以高等教育占比来衡量的人力资本水平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与否及时间长短有着密切联系。未来中国应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加快实现经济发展阶段的跨越。  相似文献   

19.
运用"岭回归"法估算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水平对甘肃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建立VEC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甘肃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水平和物质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经济自身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当系统受到冲击偏离长期均衡时,会自动恢复到均衡状态,但其自身的调整速度很慢,仅为1.7%;初期来看,人力资本对甘肃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要小于物质资本投资对甘肃经济增长的影响;长期来看,人力资本对甘肃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更为持久.  相似文献   

20.
由于劳动力的质量变化,单纯从业人数及其变化无法准确地反映劳动投入水平及其变化,因此需要编制包括劳动质量变化的劳动投入指数.然而由于相关统计数据的缺乏,既有研究只编制了2000年之前的劳动投入指数.因此,本文在对劳动者按受教育年限分组的基础上,利用行业教育程度矩阵和行业劳动者报酬矩阵构造出2000年之后的劳动者报酬向量,然后运用tornqvist指数编制了反映劳动质量变化的劳动投入指数,最后计算了各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劳动投入指数的分析表明,劳动力质量的改善是目前我国劳动投入增长的重要源泉,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劳动质量改善在劳动投入增长中的贡献越来越大.通过对要素投入贡献的分析表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仍然是依靠资本推动的,因此,现阶段我国需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