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财政调控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全国31个省份城乡居民收入构成以及全国各区域城乡人口等数据,运用计量研究方法,通过广义熵的引进、计算与比较,揭示和论证财政转移性支出对我国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我国财政转移性支出对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调节效应不尽如人意。对此本文指出应重视我国财政转移性支出的公平性目标,并对有效增加财政转移性支出规模、优化财政转移性支出结构提出对策建设。  相似文献   

2.
财政转移支付是调节初次收入分配不合理的重要工具。以辽宁省为个案的研究表明,近年来财政转移支付数额不断增加,但居民收入差距并未因此而缩小,财政转移支付甚至出现逆向调节现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城市指向、财政转移支付的分配理念和制度设计偏差、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匹配是造成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宗旨与实际效果偏离的主要原因。因此,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除应扩大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外,还要在转移支付的分配设计、分配结构、分配效率上进一步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3.
在概述贵州居民收入增长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现阶段贵州省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多方面表现,认为分配制度不健全,分配方式不规范,监督管理不力和调节手段不到位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收入差距过度扩大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消极影响,应采取切实的措施予以调节.对不同性质的收入应采取性质不同的调节政策,对不同类型的收入在调节的度上应采取不同的政策,调节宜循序渐进,应该同经济增长相协调,应该同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机制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国222个城市的职工平均工资数据,对1994—2006年期间城镇居民地区工资差距进行测算分析得出,从整体上看,地区工资差距呈现出先振荡扩大然后持续缩小的变动趋势;地理位置、优惠政策、外商直接投资对地区工资差距的扩大效应在快速下降;基础设施、城市规模对地区工资差距的扩大效应在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5.
李淑萍 《经济师》2011,(12):230-231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山东省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并且从多方面表现出来,其中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化比较明显。文章对山东省不同阶层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状况进行衡量,并得出相关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1995-2012年数据,选取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进行变量设计,并构建计量模型来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状况。研究发现失业率、第二产业增加量占GDP比重、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均有正向影响,其中城镇登记失业率对收入差距影响最为严重。基于上述结果,围绕控制失业率,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保障支出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差距是经济运行中的重要问题,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我国城镇居民内部巳经产生收入差距,形成了高、低两类收入群体,主要有经济体制,行业差距,非法收入等原因引起收入差距,要缩小收入差距,应该继续完善市场经济建设,消除行业差距,用法制遏制非法收入,发挥财政税收和社会保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很多西方学者认为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是财政的主要职能之一,而不同的学者在调节方法问题的认识上有所差异。庇古的收入转移理论、布坎南的收入分配不公矫正理论、哈耶克的累进税制和比例税制协调运用理论、弗里德曼的负所得税理论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调节方法论。文章在简述这些代表性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9.
张兴龙 《经济论坛》2010,(3):219-221
在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拉大的情况下,对直接决定收入再分配效果的个人所得税累进性进行研究是极其有意义的。本文在分析个人所得税累进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因素分解模型,进一步分析税率结构、免税额、费用扣除、税收减免等因素对个人所得税累进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中国经济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主要表现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和不同所有制的劳动者之间.因此,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存在复杂性.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存在差异的背景分析,主要包括地区差距、行业差距以及所有制差距的分析,研究导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并从财政角度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别变动过程中的"阶梯型"特征进行了研究。理论模型分析表明,劳动差别决定着城镇居民收入差别的基本走向,同时市场化体制改革措施的逐次推进,通过"制度诱发型"效率增进与收入差别的相互反馈效应在短期内会放大收入差别,然后政策的效果出现衰减,又引发了再一轮的改革,从而导致了收入差别扩大路径上的"阶梯型"特征。实证检验支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和前提。文章的政策含义是,制度变革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市场化改革措施的收入差别效应及程度,防止单纯追求效率的增进而造成收入差别的拉大,有效而恰当的改革措施应充分考虑经济效率与收入差别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了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核心影响因素筛选模型,筛选出1991—2009年和1991—2013年两时段的核心影响因素。通过对比,挖掘了不同时段核心影响因素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城乡二元结构、经济增长速度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占GDP比例始终是影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核心因素;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是新增的核心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关于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原因及经济影响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非常明显并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农民从事农业劳动收入低以及农民工工资水平低造成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实从多方面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建立现代农业,这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通过观察财政支出结构和产业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提出了两者关系的基本假设。然后用1978~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回归结果,研究发现财政农业支出对是否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不明确,文教科卫支出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行政管理支出加剧城乡收入不平等。另外,第一、二产业的发展都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最后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笔者通过实证研究认为,拥有城镇户口显著地有利于劳动者进入高收入行业,造成城镇居民在收入和福利待遇方面比农村居民显著要高,户籍制度下的机会不平等是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同时,在控制了影响劳动者就业选择的控制变量的情况下,研究的主要结论依然稳健。研究的政策启示是应该继续改革户籍制度,努力消除户籍制度对劳动者就业选择的不利影响,进而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和谐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一连串事件"逻辑阐述的视角,通过构建多变量回归模型,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进行了系统性的再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因素的作用大小依次序排序为:二元经济结构、城市化水平、经济增长水平、对外开放中资本流动性、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农村物质存量水平、财政支出力度。这些因素可解释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93.1%。二元经济结构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左义河 《经济问题》2012,(1):27-30,109
中国各省市城乡收入差距在1997~2009年总体呈上升趋势,经济欠发达省市较沿海省市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更严重。收入差距来源分解结果显示:工资性收入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度最高,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差距的贡献度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财产性收入差距影响微乎其微。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措施是提高教育水平的同时,保证实现城乡教育公平、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有序稳定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得到优化,但城乡差距依然较大。以历年安徽统计年鉴的数据为基础,对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进行分析,为政府扩大内需,优化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陈洪海  孙璐  苑延华 《技术经济》2014,(11):110-115
利用Frisch综合分析法构建了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核心影响因素筛选模型,并利用1991—2013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经过初筛及逐步定量筛选,从海选出的60个影响因素中筛选得到4个核心影响因素——城乡二元结构、经济增长速度、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占GDP比例以及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克服了现有研究不经海量筛选而易漏掉影响较大的因素以及数据陈旧而难以反映当前现状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是解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治本之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挤发展的障碍,影响社会的公平和稳定.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放在城市化的视角下进行分析,指出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悬殊的根本原因在于城市化水平滞后,分析了靠农业自身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而非农业收入成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的事实,进而提出了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必将随着城乡的融合而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