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为深入财富标志量化问题的研究,提出财富密度概念,作为度量财富的一种新属性。通过财富密度的定量分析可区分一般财富和财富标志,从而使基于财富标志的各种拓展研究具有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基于财富密度概念进一步提出了财富分布空间和财富密度曲线,并从财富密度视角对广义虚拟经济中的财富标志泛化、基于财富标志的货币体系、心理需求r要素逃逸等问题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2.
财富与社会平等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但不平等却是永久难题。皮凯蒂把财富等同于资本,通过r﹥g概括了21世纪根本性的不平等,呈现了财富对不平等的放大作用。但是,他只是在私有制的基础上揭示了财富的不平等,没有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变化方面揭示生产关系本身的矛盾。其实,21世纪财富的本性就是资本的本性,就是金融资本的本性,它不只在于不平等,更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间矛盾运动决定的内在否定性。在世界越来越丰裕与贫富差距越来越加剧的21世纪,靠以资本为轴心的社会制度来解决不平等是不可能的。只有清楚认识21世纪资本两个向度的本质,才能破解财富不平等之谜并面向人类的共同未来。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价值规定有两个基本前提,即“政治经济学只研究财富的社会形式”和“交换必有共通物”,其价值概念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重性质;价值的本质是社会分工条件下生产者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马克思的价值规定存在着既排斥使用价值又严格依赖于使用价值的内在矛盾。马克思通过从“社会总劳动”到“社会劳动”的概念替代“化解”了内在矛盾,并通过劳动二重性理论构建起价值规定的完整逻辑形式。但事实上,概念替代和劳动二重性仅仅掩盖了矛盾,并没有真正化解它,反而使价值规定更加远离了其现实基础——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杜威的经验哲学为哲学的发展开启了一个新的视角.他的哲学给出了一种调和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矛盾的可能 途径.从杜威的“经验”概念出发,我们可以对他的整体哲学观进行较为直接的观察,并给出一定的评析.  相似文献   

5.
财富无疑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归宿点。作为起点,由财富的概念可以引出整个经济的基本概念体系;作为归宿,经济学研究的终极目的就是怎样增加个人和社会的财富。  相似文献   

6.
关于美国代议制民主困境,有宏观社会视角、中观宪政视角和微观组织视角三个方面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从制度过程的角度看,美国代议制民主中代议机构与选民之间的内在矛盾及其六个方面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代议制民主中普遍存在的,考察这些矛盾可以为代议制制度设计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财富创造是创业过程开展的目的,也是创业研究的焦点。为了洞悉影响财富创造的内在机理,揭示影响财富创造的更深层次的因素,本文围绕创业过程中作用于财富创造的机会、资源与战略,梳理和评述其对财富创造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深化财富创造与三因素间内在逻辑关系的理解,构建出财富创造与影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8.
资产财富效应关注的是资产价值波动对消费的影响。国内外对资产财富效应的研究由来已久,已经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文献资料。近年来,住房价格和股值的显著波动使得资产价值与消费之间的关联性问题又重新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不少学者基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宏微观数据对财富效应的作用力度和产生机理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本文从财富效应的国际比较、财富效应理论机制的微观验证、财富效应对不同消费品的影响以及财富效应的非对称性表现四个角度,对国外有关资产财富效应的近期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归纳。相关研究结论揭示了影响财富效应作用发挥的潜在变量,但是财富效应的传导机制以及内在规律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5,(9)
文章论述了智慧财富、物质财富、货币财富的概念内涵和三者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学习对于创造智慧财富的重要性,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使全社会更快更多地创造财富积累财富。为了表示一国一地财富增加的快慢与多少,人们采用了GDP这个概念。问题是GDP真能表示社会财富的增加吗?大部分人恐怕对此不甚了了。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对GDP与财富的关系做一详细的梳理,旨在让广大读者明白我们在经济工作中应当追求怎样的GDP才算真正地为社会创造了财富。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关于财富的基本观点包括财富的物质内容、财富的社会形式及财富的尺度等。财富的物质内容即使用价值,财富一般是生产力或生产力的表现。财富还表现为一定的社会形式:财富的自然形式、商品、货币、资本等。财富就是可供支配的时间。衡量交换价值的尺度就是劳动时间。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取代后,衡量财富的尺度将从劳动时间转为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全面准确理解马克思的财富理论,有利区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差别,突出劳动价值论的核心观点在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中的基石地位。  相似文献   

12.
浅谈财富     
赵丽华  李志清 《经济师》2004,(12):252-253
财富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 ,随着财富在经济生活中日益升温的地位和人们对财富予以的特别关注 ,有必要对财富的内涵、特性、源泉、社会意义等做一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论财富的时间原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分析时间观、财富观的变迁出发,论证了经济学、时间、财富之间的历史逻辑,认为现代经济学采用的是绝对时间观,财富主要建立在物理时间度量之上,经济学虽以心理分析为基础,但未引入心理时间的研究.针对现代经济学的缺陷,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对财富与时间的本质进行了重新解读,诠释了时间价值的经济学意义,根据虚拟价值非边际化和信息态的特点,提出财富的时间价值可分解为物理时间价值和心理时间价值.虚拟价值主要用心理时间度量.虚拟价值拟物化和时间寻租是发展虚拟经济的重要法则.  相似文献   

14.
财富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财富观强调财富本身,即"财富是什么",进入新古典经济学的时代后,财富观的核心变成了"是什么创造了财富"。马克思和森都认为,经济学研究中对于财富的理解不能仅仅将其视为GDP的增加和收入的提高,而是应该分析其对于实现美好生活和人的发展的影响。通过研究马克思和森的人的自由发展观,我们可以知道:人的自由发展和财富的积累并不冲突;人的自由发展具有手段和目的双重价值;人的自由发展与财富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领会科学发展观,成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市场营销学教科书认为,市场营销观念的理论基础是消费者主权论,但消费者主权论在实践上受到蓬勃发展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的“嘲弄”,在理论上被认为“实际上早已过时”。市场营销观念作为客观存在的现代企业的经营思想或营销管理哲学,从本质上说其理论基础是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商品内在矛盾是市场营销观念的经济学基础,市场营销观念是商品内在矛盾充分发展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论法定财富标志的缺位与重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法定财富标志在货币形态从"真金白银"到"大象无形"的演化过程中消失。信用货币时代,货币发行量由中央银行根据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等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来决定,并不以任何法定财富标志为支撑。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演绎结果表明,正是上述最终目标的内在矛盾性和基于此的宏观调控政策导致经济在萧条与过热之间循环。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法定财富标志实乃社会经济的定海神针。我国可考虑将公租房确定为法定财富标志之一,通过合理运作,一可满足客观存在的投资需求、抑制房地产泡沫;二可促成居者有其屋的实现;三可使中央银行对货币的调控更加科学。而全面解决财富标志缺失的问题,则是从根本上破解所谓"经济周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现代财富论》作者在斯密的财富论和马克思经典作家财富论的基础上,遵循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参照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实践,深刻分析了现代社会中,财富的内涵、结构、源泉及财富创造的机制和规律,并阐述了从财富视角研究人民幸福的最大增进,即现代财富创造的终极目标是幸福创造这一命题。此论为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根本目的、根本任务,就是带领全中国人民谋取最大幸福,贡献了一个经济学家的学术智慧。  相似文献   

18.
财富的创造和积累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在为财富正名后3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际上获得了近代以来空前的地位和话语权.从古到今财富标志经历了自身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从多样化到固化在金银身上,又从金银等物质财富标志演变为今天的电子货币、有价证券等非物质的虚拟财富.不断被创造的虚拟财富标志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将加速推进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金融危机看似源于金融产品和虚拟资产的创新,实质上监管不力和人类贪婪的本性才是真正的祸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呼唤新的虚拟化的财富标志.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广义虚拟经济的财富观出发,以财富标志为视角,通过对经济发展阶段中财富标志演变的梳理,进而分析家庭资源配置内涵和形态的变迁,探讨了家庭资源配置变迁与财富标志变迁的一致性,即财富标志对家庭资源配置的引领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家庭资源配置的变化方向,提出了优化家庭资源配置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表了影响深远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探讨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财富形态和财富生产,认为物质财富是财富的基本形式,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分工和交易,即市场经济可以极大地增加社会财富。200多年以后的今天,当代人类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特征的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财富的形式、结构、形成也发生了与之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