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1 毫秒
1.
征地补偿问题实际是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它关系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由于传统土地权利体系中土地发展权概念的缺失,相关土地收益增量被政府或者强势利益群体占有,造成对农民不合理补偿.因此,在界定土地发展权归属的基础上,探讨新型征地补偿机制,合理分配增量收益,将利于从根本上保护耕地,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2.
储备土地增值机理与收益测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了土地增量储备过程中的土地增值机理与土地增值收益测算,以便于确定增值收益分配.依据土地增值原理,可以将土地增值分为"相对增值"和公共增值两部分,并建立"相对增值"和公共增值的计算模型.利用重庆市近年的土地储备交易数据和相关资料,测算出近年来农民集体在土地征收环节的相对增值约占到总增值量的23%,而公共增值约占77%.研究结果显示,现行土地征地补偿制度对农民利益损害严重,应改革征地制度,保障增量储备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了土地增量储备过程中的土地增值机理与土地增值收益测算,以便于确定增值收益分配。依据土地增值原理,可以将土地增值分为“相对增值”和公共增值两部分,并建立“相对增值”和公共增值的计算模型。利用重庆市近年的土地储备交易数据和相关资料,测算出近年来农民集体在土地征收环节的相对增值约占到总增值量的23%,而公共增值约占77%。研究结果显示,现行土地征地补偿制度对农民利益损害严重,应改革征地制度,保障增量储备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4.
农地发展权视角下失地农民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用地征用变的越来越普遍,然而我国的征地补偿标准始终没有改变,农民并没有随着农地被征收后土地出让价格的增长而获得较高的征地补偿.因此,在进行国内外征地补偿标准对比的前提下,从农地发展权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应该是,在原有补偿基础上再加上分享到的农地发展权收益这一计算方法,以解决农民未来发展和保障问题.具体操作模式是:通过采取农地发展权收益收归国家,然后由国家统一分配给农民和集体,从而达到提高我国征地补偿标准,增加被征地农民收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农地征收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甚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地加速向工业和城镇建设用地转移,围绕农地征收产生的巨额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成为焦点。目前,我国现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补偿制度设计尚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是导致农民得到的征地补偿偏低的主要原因。为提高农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比例,应完善土地征收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完善征地补偿制度、建立健全政府行为监督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6.
理论界对土地征收的目的、范围、以及补偿的标准等研究较多,而对征地补偿费受偿主体及农地发展权归属研究较少,尤其是农地发展权,其主体是农民集体还是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理论研究鲜有涉及。本文提出在土地征收中.应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作为独立的征地补偿费的受让主体,并且土地发展权归属农民集体。  相似文献   

7.
闫海  徐岑 《发展研究》2012,(2):95-98
农地发展权是与农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相关的权利,在我国土地权利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农地发展权归属承包该土地的农民所有,可以降低农地交易成本、规范征收行为及抑制农地的过度开发。土地征收应当根据补偿公共利益与非公共利益予以不同的补偿,对于非公共利益的征收应当对农地发展权予以补偿。国家应当以合理的税费设计参与农地交易的利益分配。农地发展利益应当归属农地承包者,同时考虑农地交易对集体经济组织内其他成员的利益及集体利益的影响,并予以适当补偿。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土地增值收益内涵及其分配的探讨,重点分析了当前中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范政府行为、改进土地开发参与者获得的收益、探索促进农民分享长期稳定收益的分配方式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土地涨价归公"和"土地发展权国有"是被征农地增值收益归国有的主要经济依据.但根据产权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土地涨价归公"实际上只能表明政府有权利"分享"被征农地的增值收益,而不表示被征农地增值收益归国家所有;另一方面,从权属性质看,国有土地发展权实际上是权力性质的,政府不能藉此而直接占有被征农地的增值收益.从产权经济逻辑看,被征农地的增值收益应该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由于概念本身的模糊性,"土地涨价归公"思想和"土地发展权国有"思想容易混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导致权利主体错位.  相似文献   

10.
对农地征用制度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产权理论的框架之下,结合寻租和掠夺的相关理论对农地征用制度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正是由于农地产权的非交易性,使与土地有关的收益成为公共资源,导致大量寻租行为出现,掠夺式征地取代了自觉自愿的平等交易,农民无法获得土地增值收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地征用的制度性安排。  相似文献   

11.
土地保护最能反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精神实质,它看似柔弱,实则强硬,看似消极,实则积极,应该成为可持续利用的首选方式。土地保护在实际操作中应有所侧重,我国目前要将耕地资源、森林资源和湿地资源作为土地保护的重点领域,并且注意把土地质量保护与数量保护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旅游用地复合化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规模不断增长,旅游用地急剧膨胀,旅游用地浪费现象严重,旅游用地增长与土地保护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旅游用地复合化利用作为一种既能满足旅游开发,又能实现土地保护的方式,是缓解两者矛盾的有效途径:在分析旅游用地自身特点以及旅游产品特殊性的基础上,提出旅游用地复合化利用的可行性。而加强已开发和新开发旅游用地的复合利用,实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及未利用地等向旅游用地转化,将成为旅游用地复合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郭志勇  顾乃华 《经济前沿》2012,3(6):128-137
本文从我国当前土地利用低效的现实出发,借助制度经济学和博弈论等理论方法,分析了我国体制转型期土地财政、虚高城市化以及土地粗放利用之间的因果联系。研究表明,我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土地低效利用现象,与体制转型期地方政府的行为,尤其是追求土地财政的冲动密不可分。城市化虚高除表现在城市拓展与产业结构升级背道而驰、人口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土地城市化之外,更直接的表现则是许多地方热衷“摊大饼”式的城市化扩张模式。在以经济增长为导向的发展目标激励下,作为城镇建设土地的所有者、供给者与垄断者“三位一体”的政府,会倾向于通过权衡土地的成本和收益,从而赋予土地宏观方面的增长功能。由于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软预算约束,在城市化过程中,地方政府采取“经营城市”、“经营土地”的策略行为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土地的粗放利用也成为必然之后果。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实质是生态经济;土地利用规划是对未来土地利用的一种计划和安排;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的必然选择,它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是相一致的。在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中,遵循循环经济原则是实现可持续土地利用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初探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传统土地利用规划反思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的内涵和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6.
科学化不足的问题限制了"规划分区"在土地利用的规划与管制、城乡建设的规划与管理等方面应有作用的充分发挥。在文献资料分析、实践经验归纳等的基础上,深入地研究了"规划分区"的理论内涵、理论依据、实践类型和实践操作,以提高"规划分区"理论认知和实践应用的科学化水平。研究指出:1"规划分区"是以土地利用未来综合体为划分对象,在性质上属于土地利用未来分区,是土地利用"通则管制"的载体和依据;2"规划分区"应以土地利用分异、发展和相容三大规律为科学依据;3对于"地域规划分区"与"类型规划分区"、"特征规划分区"与"功能规划分区"等,空间规划应择情选用合适的类型;4"规划分区"实践中应做到基于充分的数据调查和分析、有科学的划分原则和单元系统、进行科学的边界管理、对成果进行科学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esents economic rules for harvest timing when timber and nontimber goods, services, and ecological functions are produced from forest stands. Forests include stands that are heterogeneous in age, land quality, and distance to market. Rules for allocating land between forest and nonforest use are developed. Key land use margins are identified that are important to land use allocation in temperate and tropical regions (e.g., between unmanaged forest, forest management, and forest conversion). Processes that can change key land use margins are discussed and used to organize recent empirical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of regions where forest land use is in transition, such as where forest land is being converted to alternative nonforest land uses.  相似文献   

18.
快速城市化影响下天津农村土地优化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统计资料分析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阐释天津城市化发展的特点与驱动力,分析城市化对农村土地利用的影响,解析在此过程中农村土地利用问题的产生,提出城市化影响下农村土地利用的优化战略.研究表明,随着滨海新区建设和农村工业发展,城市化对天津农村土地利用产生巨大影响,农村土地利用面临突出问题:耕地过量占用,近郊农地粗放利用,土地污染严重;"城中村"问题凸显,近郊农村人居环境恶劣,远郊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等.天津农村土地优化利用应实施以高效、安全为导向的现代都市农业战略和以集约、宜居为导向的农村居民点改造战略.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土地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乡村旅游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乡村旅游用地的特点以及乡村旅游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在此基础上,就合理利用土地,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文献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城市用地扩张迅速,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面临由粗放经济向集约经济的根本性转变。纵观目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现状,从文献总结的角度出发,文章分析了目前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与指导思想,探讨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子与理论基础,并归纳其研究思路、方法与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指出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最后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