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的存在不仅关乎平原地区粮食安全、农民增收问题,更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农业生态文明.文章在阐述农田防护林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分别对农田防护林的正、负外部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生态服务功能效益是生态补偿的主要部分,尝试运用外部性理论对生态补偿标准的核算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实地实验,并深入分析农田防护林对农作物生态因子和生理因子的影响规律,进而分析了林网内作物增产的机理产生原因,从而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得出了农田防护林对农作物增产的一般性规律,纠正了部分农民对农田防护林的错误认识,阐明了发展农田防护林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双城市位于黑龙江松嫩平原南部,是一个以农田防护林为主的平原县市,为确保农田防护林建设可持续发展,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逐年加大力度进行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建设农田防护林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高产、稳产的根本措施之一。本文阐述了农田防护林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并提出农田防护林建设规划设计要求及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三北、长江中上游、沿海、平原农田四大防护林体系布局宏伟、举世瞩目,已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90年代我国防护林体系将加快实施、全面推进,预计造林约2000万ha,到本世纪末,我国防护林面积将占全部森林面积的30%以上,林种结构得到合理调整,对国民经济建设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森林除了生产木材、果品等产品,具有直接经济效益外,还有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抗旱御涝,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效益。若把后者也折合成经济效益,往往是前者的数倍,甚至十几倍。防护林的生态效益就更大了,无论是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对农田均有增产作用。防护林引起减产的事闻所未闻,然而这对防护林经营者来说却是事实。防护林何以引起减产呢? 例如,河北省西部的太行山区近几年营造的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林,其经营权大都承包给了农户。而这些林地大都又紧挨承包者的粮田,头几年胁地欺粮效应还不太明显,但五六年后,一般是随着其生态效益的逐渐增强,胁地欺粮效应也随之加大。以水土保持的主要树种刺槐为例,其根系发达、粗壮,韧性强,5年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赤峰东部,科尔沁沙地南缘营造防风固沙农田防护林的技术及其对农业增产的生态经济效益,从单产及动力效益、热力效益、水文效益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为以林木治理沙漠,扩大人类的生存环境,为农业在沙地上创造稳产、高产,大面积持续不断的丰收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态学的不断发展,如何维护、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已成为国际上普遍关注的研究热点。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学原理被更加广泛地应用到农田防护林领域,同时,农田林网在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农作物生长所需环境条件等方面的良眭作用也得到了更加充分地发挥。农田防护林建设已逐渐成为造林绿化工程和林业科技攻关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农田防护林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田基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防止风沙、干旱、调节气候,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高产稳产的根本措施之一。农防林是指一定宽度、结构、走向、间距的林带栽植在农田块间,通过林带对气流、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的影响,来改善农田的气候,以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以保障农业生产的稳产、高产,并且能够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多种效益的一种人工林。  相似文献   

10.
农田防护林林带的主要作用就是降低风速、保持农田的地温、增加农作物的产量等。而林带的结构类型,是指因树种组成、栽植密度、种植点配置方式的不同所形成的外部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发挥防护林的防浪效益和经济效益,解决防护林的品种单一、病虫害严重的问题。经过多方咨询、查阅资料,可以选择耐寒桉树品种作为隔离带。现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据云南省人民政府、省林业厅于1990年9月17日举行的《长防》工程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我省《长江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去年启动,初战告捷,获得林业部的肯定与好评。今年继续在我省全面展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我国继“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之后,又一项宏伟的生态建设工程。这项工程将用30至40年的时间,在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新增林地3亿亩,建设起林种结构合理,点、带、片、网有机结合,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统一的防护林体系。整个工程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  相似文献   

13.
一、对某些观点的认识我国经济学界就什么是经济效益、经济效益与经济效果的联系与区别等问题,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讨论。在这场讨论中,许多同志就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有无区别的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虽然这些看法及表述存在着差别,但多数观点认为这两个概念在含义上是有区别的。在《试论经济效果和经济效益的科学含义》一文中,冯根福等同志认为,经济效果是以一般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考察对象,是对经济活动有用性的评价,它不受社会经济制度因素的制约。而经济效益则不同,它把经济活动的结果与生产者的  相似文献   

14.
松树与杨树是我省的主要造林绿化树种,无论在国土绿化、农田防护林建设,还是在工业用材林建设方面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松树与杨树的良种选育是很主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农田“白色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引进塑料大棚、地膜等覆盖栽培技术,从最初在蔬菜种植中使用,后来逐渐推广到玉米、棉花、小麦等大田作物种植中。这一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我国农作物生产产量得以大幅度的提升,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一度被人们称之为"白色革命"。过去十多年来,由于这一白色辅助覆盖栽培技术增长效果明显,在全国各地迅速普及。但是,塑料大棚、地膜这些白色残留物对农田土壤及水资源的污染已经超过了农田生态环境承受能力之上限,导致了农田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专家指出,如  相似文献   

16.
县级森林生态经济效益评价及结构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在我国长江流域的南方集体林区建立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经营模式的途径,我们在湖南省保靖县以定点定期调查及相关试验为基础,评估该县县级森林生态经济效益并以此为例,探讨南方集体林区县级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经营体系的结构优化问题。1 基本情况保靖县位于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的上游。境内主要由沅水最大的支流酉水河、花垣河及武水水系和涂乍河水系组成,水流湍急。全县人口23.75万。总面积1760.65km~2(约137人/km~2)。森林蓄积量160.92万m~3(人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立体茶园的建设有较快的发展。热带及南亚热带的“橡胶—茶叶”或“防护林—橡胶—茶叶”生产模式已初具规模,仅海南岛面积就达1400公顷,并将继续发展扩大。在华南、华东、云南与陕西等地见有“固氮树—茶叶”、“薪材林—茶叶”、“茶叶—绿肥”、“经济果木林—茶叶”及“禾本作物—茶叶”等群落结构,但均处于零星分散阶段,面积不大。本文对其中几种典型的立体茶园模式的生产力、稳定性、结构与功能、经济效益等分析如下。一、立体茶园模式及其生态经济效益 1、防护林—橡胶—茶叶该模式主要集中于海南岛的南海、东兴、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金融学会于八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八日在太原召开了贷款经济效益讨论会。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的俞天一副教授到会作了学术报告。与会同志以理论联系实际,集中三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一、贷款经济效益的标准问题 大多数同志认为,信贷的经济效益应包括放款、存款、信用等三方面在内的经济效益,而贷款的经济效益则是指放款的经济效益。有的同志则持有不同看法,认为贷款经济效益虽然从范围上看有别于银行经济效益,但它与信贷经济效益尚无区别,贷款经济效益就是信贷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途径与技术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实践和对"八五"国家科技攻关永寿试验区的研究,本文提出加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是恢复和建造黄土高原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条件的有效途径,同时指出了它的建设原则、途径与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三北”地区是我国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及广袤戈壁和黄土高原分布区。区域内风沙、干旱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农牧业生产低而且不稳定,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下。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面对“三北”地区的恶劣环境,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治理沙漠和黄河的工作十分重视和关怀。解放初期,就在东北西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营造规模宏大的农田防护林。从1957年开始,国务院就设立了水土保持委员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