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必须警惕粮食价格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六大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价格市场化改革初露端倪。全面放开粮食价格后,由于相关措施还不完全到位,必将出现风险。现就粮食价格市场化改革出现的风险及如何防范和化解风险进行一些探讨。全面实行粮食价格市场化改革,将出现六大风险:一、粮食价格波动风险目前,我国粮食总量供大于求库存积压严重。在过去政府确定的保护价粮食普遍高于市场价格,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比国内粮食价格明显偏低的情况下,国家全面放开粮食价格,有利于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有利于粮食全面走向市场。放开粮食价格后,由粮食企业根据“购得进、销得出、有效益”的原则自主确定粮食收购价格,虽然对…  相似文献   

2.
自去年10月份,粮食价格摆脱了多年来的低迷状态,出现了大幅上涨行情,小麦价格由去年夏收时的1.04元/公斤,上涨至1.8元公斤,涨幅达73%。调查发现,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粮价上涨是粮食价值的自然回归。长期以来,粮食价格与价值背离的矛盾一直是制约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粮食价格上涨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粮价上涨有利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稳定粮食生产、确保  相似文献   

3.
粮食保护价政策,是限制市场机制调节作用,引导价格偏离正常供求制约,避免粮食价格跌破边际生产成本,保护生产者利益的一种政府干预或救济价格行为。本文拟就粮食保护价政策走势及其负面效应和改革对策作一探讨。一、粮食保护价机制形成及其政策陷阱同其他产业相比,农业和粮食生产具有典型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特征。合理控制这种双重风险,是政府干预供求规律,制定保护价政策,调节和熨平粮食价格波动的基本出发点。1.粮食保护价机制的形成粮食保护价政策孕育于粮食供求严重失衡、粮食价格持续低迷、粮农利益受到较大损害的买方市场…  相似文献   

4.
在粮食市场中,特别是区域性和全国性的粮食批发市场,不能办成国家议价粮食调拨中心。这里,令人忧虑的是粮食价格的波动。必须看到,在粮食市场中,粮食价格的升降是正常现象,正是这种升降才有利于供求平衡。问题在于粮价大起大落,破坏性则很大,应当避免。 如何克服粮价大起大落,最简单的办法,是国家在粮食市场实行限价(最高限价或最低限价)。  相似文献   

5.
现行粮食价格政策缺陷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粮食收购保护价格政策和销售最高限价政策不完善、不配套,使财政补贴增加,粮食企业亏损,农民也有意见。一、粮食价格不能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现行粮食保护价定价反映了市场调节的不完善性。价格调节生产和消费,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但粮食定价往往是政府干预,出现了两种负作用:①支持价格的运用,从长期看确实有利于粮食生产的发展,但使财政支出增加,政府背上沉重的包袱。②政府为了限制粮食价格上涨而制定的粮食销售最高限制价格一般是在特殊时期使用,有利于社会稳定,其价格水平低,既不利于刺激生产,又不利于抑制需求,在…  相似文献   

6.
吴志华撰文分析,自1995年5月份以来,国际市场上的粮食出口价格呈现了猛涨的特点。这与80年代以来的13年中谷物价格不断下跌形成了强列的反差,同时也远远地高出了一般行家认为的乌圭回合谈判农业协议后粮食价格上涨5-10%的幅度。认为,粮食价格猛涨是对世界粮食贸易严重扭曲的一种矫正,也意味着预防1996年歉收的安全幅度大大缩小。粮食价格猛涨将使低收入缺粮国家的粮食安全“雪上加霜”,理由是:发展中国家缺粮情况日趋严重,粮食进口的财力保证难,粮食安全储存十分不足,粮食援助减少。发展中国家面对粮价猛涨.一是要争取有利于粮…  相似文献   

7.
调整粮价符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保持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和充分供应,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为调动农民种粮和交售定购粮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并有利于理顺粮食价格关系,整顿市场秩序,国家决定...  相似文献   

8.
有什么办法将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长期不衰地保持下去?核心问题是务必要做到生产粮食有利可图。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如果永远是低的,就没有可靠的基础。利从何来?光靠提价也不行。粮食价格既要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有利于缩小工农产品剪刀差,同时还要兼顾到城市消费...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粮食价格经历了3次较大幅度的波动。3次粮价波动,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不同,表现形式不同,但都给粮食生产和粮食流通带来较大震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产需主要应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来调节,粮食价格则应由市场供求规律自发形成,政府只在特殊情况下干预粮食市场或调节粮食价格。因此,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粮食价格问题,我们认为重点应放在政府调节粮食价格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是整个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粮改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只有实现了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转换,突破僵化的粮食管理体制,形成由市场决定粮食价格的新机制,才能为粮食市场机制的健康运行并发挥应用的调节作用创造前提条件,才能与国际粮食市场接轨,也只有在粮食价格市场化的条件下,才能促使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并促进粮食生产向优质,专用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其价格变动不仅会对市场价格总水平产生直接影响,而且还会导致粮食制品成本上升、推动工资成本的提高,从而间接影响市场价格总水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粮食价格改革对促进我国粮食生产发展,保证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对粮食的需求起了重要作用。但也应看到近年来粮食价格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粮食生产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保持粮食价格的基本稳定,是经济稳定、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如何避免粮食价格大起大落的波动,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一、粮食价格波动及…  相似文献   

12.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粮食价格政策上的一些成功经验,对我们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农情、粮情的粮食价格政策不无借鉴意义。本文拟对美、欧、目主要粮食价格政策作一介绍,并结合我国粮食问题现状,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一、美、欧、日粮食价格政策(一)美国粮食价格政策美国是一个地多人少,农业资源丰富,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美国农业现代化程度很高,1992年粮食出口量9039.60万吨,占世界粮食贸易总量的47%多。粮食贸易成为美国对外政策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武器”。与此同时,美国粮食生产又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和生产过利等问题。美…  相似文献   

13.
建立和健全粮食价格机制十分必要陈仁光粮食市场机制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粮食的价格、利率、税率、供求、竞争、风险等具体机制,调节粮食经济运行,实现社会粮食资源合理配置。上述各种机制中,起着核心作用的是粮食价格机制。本文就此做一些初探。粮食价格机制的内涵及其重...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粮食价格反差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大部分粮食价格已由过去低于国际市场价格转向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形成国内外粮食价格反差。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国内粮食市场的对外开放,外国优质低价粮食将会对国内粮食市场形成强烈冲击,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对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将其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范围和程度。一、国内外粮食价格反差现状及其原因近10年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不断下滑,而我国粮食受资源、技术、经济等多种因素制约,扣除通胀因素后成本年均上升10%左右,粮食价格也已由10年前大大低于国际市场粮食价…  相似文献   

15.
一、进一步理顺粮食价格当前的粮食价格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保护价格较低;二是保护价低于定购价。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定购价属国家指导价,带有明显的计划性,保护价虽说也是国家指导价,但按粮食性质应该是完全意义上的市场价格,这显然违背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这种...  相似文献   

16.
西部非洲     
贝宁(10月8日):南部第一季玉米作物的收获工作基本结束,而北部稍晚的谷物作物长势总体令人满意。尽管2004年谷物产量高于平均水平,估计约为110万吨,但据报全国粮食价格很高。这是由于萨赫勒国家产量下滑,且若干其它沿海国家粮食供给减少和粮食价格居高造成该国向邻国的出口量高于正常水平所致。预计这一局面将随着新收成的上市使粮食供给增加而有所改观。  相似文献   

17.
粮食批发市场素有粮食现货价格“晴雨表”之称,其粮食成交价格往往能反映全年粮食价格走势,本文现以华南粮食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全年稻谷竞价交易数据为样本,按照一定标准加以取舍,在客观理性的基础上对中心全年粮食竞价交易进行总结,以求发现规律,并展望粮食价格后市走势。  相似文献   

18.
一、国内外对粮食价格的研究 由于粮食的重要性和粮食价格的特殊性,使得粮食价格成为政府、经济学家和社会舆论共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国内贸易部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丁声俊认为,建立合理配套的粮食价格体系,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核心。适应国内市场和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需要建立包括以下5种主要价格的粮食价格体系:一是粮食定购价,可参照有代表性的市场价格确定粮食购价,实现与市场价并轨;二是粮食保护价,保护生产者利益,以稳定粮食生产;三是粮食最高销售限价,保护消费者利益,以稳定粮食市场;四是粮食进口“门槛”价格,以防止进口粮扰乱国内市场的稳定;五是粮食平准价格,国家动用专储粮平抑粮食市场的价格。各种粮食价格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构成了完…  相似文献   

20.
2004年粮食市场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国内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实现了1999年以来夏粮、早稻和秋粮全面增产的3个转折性变化,粮食价格从大幅上涨进入高位运行,并逐渐呈现稳中趋降的态势。 目前,由于国内粮食尚未实现产需平衡,因此,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保证粮食增产仍应成为今后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的工作重点。 由于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根本改观,专家呼吁尽快建立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健全粮食流通体系,完善国家粮食吞吐调节机制,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调节粮食价格中的作用。 2004年,人们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同期相比的不断攀升,而粮食价格上涨又是造成物价攀升的主要原因之一,人们关注价格走势,2005年粮食价格能攀多高?为此,记者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赵怀勇进行了访问。[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