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强调预算治理的当下,可诉性理念越来越成为预算制度的必备要素.预算监督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而构建预算的可诉性机制,在预算监督中架设公众参与的司法桥梁,是保障预算监督的有效方式.预算可诉性机制通过司法能动主义矫正政府的预算背信行为,将公众与政府同置于司法的天平之上,既可以确保预算监督中的公众参与,也可以震慑政府在预算执行中的不规范行为.因此,建立和完善预算的可诉性制度,是实现预算民主和预算法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受宪法保护的基本权利,当其受到不当行为侵害时理应得到司法的有效救济.学校具备行政主体资格,其违纪处分权是一种教育行政管理权,不当或违法的违纪处分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因此,学生不服学校违纪处分所产生的纠纷应该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同时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自治权,行政诉讼应该遵守行政复议前置和司法审查有限两项原则.  相似文献   

3.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基本标准和基本模式是可诉性行政行为与混合式。现阶段,应适当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对《行政诉讼法》和《若干解释》否定列举规定的国家行为、抽象行政行为、内部行政行为、法律规定行政最终裁决具体行政行为作重大修改。应严格定义国家行为;将行政法规、规章以外的"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抽象行政行为和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内部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取消法律规定行政最终裁决具体行政行为的否定列举规定。  相似文献   

4.
可诉性不仅是法律品质的直观描述,更是纳税人权利的抽象提炼。可诉性的实现关涉税务救济的路径落实与纳税人权利的切身保障。我国税务可诉性的数据扫描验证了税务救济程序重塑的迫切需求,行政救济的现实立场却又阻碍着复议制度的全盘取消。现实可行的办法是,把合理性原则和合法性原则作为税务救济程序的重构依据,根据税务复议程序和税务诉讼程序不同的功能需求,对合法性审查与合理性审查的范围进行具体划分,构建合法性税务诉讼与合理性税务复议的新型路径。  相似文献   

5.
高校和学生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但两者之间还存在着以受教育权为核心的法律关系.在这种特殊的法律关系中高校承担看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我国现有的法律虽然为学生提供了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这三种权利救济方式,但均不足以对学生权利的提供充分的保护.民事诉讼则不仅为学生提供民事权利救济,在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于经济法可诉性的争论主要是围绕宏观调控行为中的决策行为是否可诉而展开的。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宏观调控决策行为是否具有可诉性进行了分析。首先解释了什么是宏观调控决策行为;其次对“可诉性”做出了界定,从而得出评判宏观调控决策行为的可诉性的标准;最后,本文具体分析了宏观调控决策行为不具有可诉性。  相似文献   

7.
旅游投诉处理决定的行政可诉性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裁决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对平等主体之闯发生的与公共行政密切相关的民事纠纷做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处理。从旅游投诉处理决定解决纠纷的性质以及做出处理决定的种类来看,旅游投诉处理决定应当属于行政裁决行为.基于限制权力的考虑,对此项行政裁决行为进行司法审查是必须的。同时,为了切实保障行政裁决相对入即旅游投诉主体的民事权益,应当扩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司法变更权的适用范围,在审查行政裁决行为合法性的同时对其提出的民事请求进行审理,符合条件的可以依法做出变更判决,从而解决行政裁决相对入提起行政诉讼的终极目标——解决民事争议(旅游争议).  相似文献   

8.
行政事实行为是与行政法律行为相对的一类行政行为,对外不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可能对行政相对方的权利义务造成实际的影响。通过司法实证分析,可以发现确定行政事实行为的可诉性条件应是该行为对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是否产生实际影响。据此建立行政事实行为可诉性制度,并探讨行政事实行为造成损害的司法救济途径,及可诉性标准和赔偿程序的启动。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现行行政合同司法救济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行政合同的司法救济程序适用行政诉讼程序抑或民事诉讼程序,司法实践尚未统一、作者认为它非双方私法上权利平等的合意,它所体现的内容是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主要应受行政法规的支配与约束,对它的司法救济程序应是行政诉讼程序,这也是行政合同作为行政法上的争议排斥其他司法救济途径的唯一选择结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行政管理的需要,抽象行政行为日益增多。但是,其中也存在着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我国现有的权力机关监督、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和“司法终裁”的法治原则要求,把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对之进行司法审查,已经成为无法逆转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11.
行政诉讼时效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民事诉讼时效制度的借鉴并与行政权力效率理论、行政行为效力理论、现代诉讼效益理论、分权制约均衡理论的相关内容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对于保护当事人权益、稳定行政法律关系及社会秩序、保障行政诉讼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诉讼程序论——以公益诉讼为思考路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传统诉讼法理论将原告资格限制在申诉人须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对于社会经济公益,公民被认为不具有直接利害关系,其原告资格不被承认。这样,当社会经济公益遭受侵害时或有侵害之虞时,公民便无法通过司法手段来维护这一公益,这就导致我国经济法不可诉现象的大量存在。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出现,既是增强经济法可诉性的有效途径,也是对我国经济法独立诉讼程序的有力建构。  相似文献   

13.
公立高校与学生行政法律关系不和谐现象的主要表现在高校行政诉讼案增多、侵犯了学生受教育权、名誉权和隐私权和正当程序保障权,主要原因是高校管理行为违法。消除策略应该是提高学生行政法主体认识,强化义务意识;转变高校传统管理观念,实行依法治校;完善国家教育立法,健全学生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4.
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虽然从民事诉讼中借鉴而来,但对于诉讼第三人的分类却不宜照搬我国民事诉讼的模式,而要结合行政诉讼本身的特征来加以分析.从原生的行政法律关系入手,根据诉讼第三人在原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不同地位,将其划分为行政主体型、行政相对人型以及行政第三人型,既保证了法律关系的逻辑连贯性,又便于法官判断,同时也有利于诉讼第三人明确诉讼自身权利,从而更好地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5.
行政复议是与和行政诉讼相结合的行政救济制度。行政诉讼是由人民法院对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行政复议则是由上级监督形式。行政复议是一种行政司法行为,兼具行政性和司法性。在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具有权利救济和监督的功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公营造物"的高校,学生与高校的关系是特别权力关系。高校具有自主管理的权力,行使着国家教育权的部分职能。通过划定高校自治权的合理性界限,能够维护司法审查与高校自治的平衡。教育行政诉讼案件确立了品行标准与学术标准,但是高校自治权的界限依然模糊。高校自治权的合理性界限应是高校管理行为不影响学生受教育权。这样划分能够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审判效率。同时要破除立法缺陷,坚守程序合法,适用合理性原则,加强对高校自治权的监督。  相似文献   

17.
举证责任法律渊源于罗马法民事诉讼中。我国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的规定及为什么规定行政诉讼中被告负有举证责任?行政机关举证的范围和举证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大学是从学校向社会的过渡阶段,既没有义务教育那样强有力的保障,也不同于具有复杂权利机构的社会,大学生权益被侵犯的现象普遍存在.建立大学生权益保护的相关制度和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健全校内申诉制度;建立教育仲裁制度;完善现行高校体系中的学生维权机构;推进高校对大学生的行政管理行为的可诉性,完善学生权利救济制度等.  相似文献   

19.
我国行政合同制度的立法缺位、行政诉讼立法中行政合同司法审查的制度阙如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回应上态度的摇摆造成了我国行政合同司法实务上的困境。通过对重庆市公租房合同纠纷司法解决的考察,可以发现行政合同司法审查问题的解决必须从实体法层面完善我国的行政合同制度,与此相应,行政诉讼法亦需要进行相应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试论经济法的可诉性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经济法价值出发,分析了经济法可诉性的重要意义,并针对我国经济法不可诉现象的大量存在,提出了完善对策,即在实体经济法律法规中明确经济诉权,在程序法上创设经济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