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林超 《华商》2012,(8):14-15
曾几何时,“made in china”让国人骄傲,可现在,中国制造却让外国人眼红,使中国人迷失。“中国制造”究竟怎么了?“中国制造”泡沫化了!  相似文献   

2.
陈荣勇 《国际广告》2010,(10):37-38
“中国制造”——我们认为这个概念应该是一个“大品牌”。首先我理解,随着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以及创新的发展,我们的出口产品应该从价廉逐渐向物美升级。同时中国由于经济体量很大,我们还要通过我们的宣传、推广让中国制造转变为质价兼优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数据一:2005年,淡水珍珠的产量占到全世界淡水珍珠产量的99%,中国珍珠“一统天下”。数据二:中国珍珠产业的产值仅占全球珍珠行业总产值的8%。一面是国人引以为傲的产量第一,一面是说不出口的产值低微。珍珠,深深触痛“中国制造”的伤感神经。  相似文献   

4.
胡纲 《商界名家》2004,(9):72-74
与柯达合资谈判谈了10年的乐凯,至终仍然保留了“乐凯品牌”,因此也成为了国人心目中“民族品牌”的一面旗帜,但乐凯出局“中国名牌”之选又让人看到了本土品牌发展的隐忧,个中的内因不得不令人深思和警醒。  相似文献   

5.
李克 《商界》2010,(12):148-150
“经典”的本义是“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汉语言的发展变化,让“经典”一词新添了一些意思和用法。当代中国人开始把所有“经世之典”也就是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事物都称为经典了。近年高频率使用的“中国经典”一语,就主要指有代表性的“中国制造”产品。  相似文献   

6.
《进出口经理人》2014,(10):10-10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国际贸易的发展已不仅仅是工商界之间的事了,而更成为国家领导人关心的话题。从李克强总理的那句“让高大上的中国装备享誉全球”,到习近平主席带着中国高铁、核电的频频亮相……领导人已然成为“中国制造”国家级的“推销员”。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国际贸易的发展已不仅仅是工商界之间的事了,而更成为国家领导人关心的话题。从李克强总理的那句“让高大上的中国装备享誉全球”,到习近平主席带着中国高铁、核电的频频亮相……领导人已然成为“中国制造”国家级的“推销员”。  相似文献   

7.
马云  冯盈盈 《浙商》2008,(13):102-102
如果你习惯于“管理是不值钱的,技术与设备才是值钱的”,“服务是免费的,产品才是值钱的”,那么,这样的思维就很难让中国制造升级到中国创造。  相似文献   

8.
美国记者Sara Bongiorni在某年圣诞节时偶然发现家里的大部分用品是产自中国的,这让她很震惊,于是决定开始尝试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Bongiorni这样做并不表示中国生产的产品都是不好的,而是想尝试一下自己是否能完成这项“壮举”。她在2007年出版的《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个家庭在经济全球化的生活历险》一书中记录了这一段经历。 中国美国商会主席James Zimmerman在采访结束后,给本刊写了一篇名为《美国制造》的文章,提出“美国需要中国,如同中国需要美国一样”。当作回复记者关于“中国制造”的提问,并表示这是自己阅读《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个家庭在经济全球化下的生活历险》一书后的感想。本刊经摘编后予以刊发。  相似文献   

9.
都是廉价惹的祸——SA8000:国际贸易的“道德壁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期,一个侧重考核企业用工状况、被简称为“道德认证”的SA8000标准在中国企业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有人说它是“美国挥向中国的一根贸易大棒”,“发达国家制造的新型贸易壁垒”;也有人说它是“广大受压榨劳工的一面保护伞”,“通往世界市场的第三张门票”。而大量的出口企业则更为关注:它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中国产品的成本优势?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又该如何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制造》在美国CNN播放,是我国首次在世界宣传“中国制造”的声音,将会提升“中国制造”的整体形象,更让中国企业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得以凝聚和增强。  相似文献   

11.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出现在世界各地市场的时候,由“中国制造”带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中国制造”正在引起更多的关注。然而,在“中国制造”越来越多地被挂在嘴边的时候,我们应该清楚什么是“中国制造”,为什么“中国制造”会惹出这么多麻烦,“中国制造”究竟该怎样造。  相似文献   

12.
邢和平 《现代商业》2012,(29):49-50
自2000年开始的十年发展,“中国制造”已闻名全球。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制造”逆市向上,2010年制造业产值的全球份额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正是在这两年,“盛世”景象之下,“中国制造”内部开始经历脱胎换骨式的蜕变与再造。今天我们看到的“高端上不去、低端难保持”的困局,正是转型期必然的乱象和必经的磨炼。“中国制造”还能继续保持在国际竞争中优势的应对策略是本文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3.
严瑶 《国际市场》2009,(12):45-45
历史终于迎来中国汽车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的全新蜕变。中国首个整车风洞中心项目——由同济大学承建的上海地面交通工具凤洞中心,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让人们一睹了“中国设计”的风采。  相似文献   

14.
“中国制造”在全球风头正劲已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国内近两年来出现的一些商业丑闻却凸显出某些“中国制造”的一大“软肋”问题——质量。无论是哪个本土品牌出现质量问题,都给“中国制造”的整体形象抹黑,而事实上,把控质量管理、制造质量上乘的精品将是“中国制造”保持荣耀的关键,因此,2011年,提升产品质量仍然是中国企业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有人津津乐道于现在的“制造大国”地位。其实,“中国制造”仅仅是中国经济参与全球分工的基础,在未来的全球产业价值链中,“中国制造”不能支撑中国成为经济强国,“中国经营”才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强盛之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国制造”也已经成为了高质量低价格的代名词。但在中国飞速发展的同时,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脚步的加大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在不断涌现。蓝色贸易壁垒便是其中之一,它是以SA8000标准为核心的一种新型贸易壁垒,它的产生对中国这类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核心的国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该文将结合对蓝色贸易壁垒以及“中国制造”发展现状的分析对蓝色贸易壁垒下“中国制造”的发展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面是大量的高素质管理型人才,一面是大批具有专业技能的蓝领员工,只有形成一个稳定而融合的“二元文化”,让不同特质的人各司其责、更尽其力,公司才能真正实现有品质的成长。  相似文献   

18.
2009年广东珠三角出现的戏剧化一幕可能是当下中国企业困局的深层写照,一面是站在工厂大门外,举着“零薪酬,包吃住既愠工”牌子的农民工,一面是张贴着“10万年薪招聘技术工”,却门可罗雀的工厂。“民工潮”和“民工荒”在同一时间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访问中东欧的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外界看来俨然成了一位中国的“超级推销员”。欧洲媒体对他成功“推销”中国的高铁技术,赞叹不已。实际上,自2013年3月出任国务院总理以来,李克强每次出访,都不辞辛劳地向世界推介中国品牌,让“中国制造”高调亮相海外。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来到处都是“中国制造”失利的消息,从纺织品、打火机和鞋,到电池、DVD、路由器……总括起来大概以两种方式失利:先是反倾销,接着就是专利战。“中国制造”肥了,令世界瞩目,这是好事;但我记得鲁迅先生讲过:“倘是狮子,自夸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但如果是口猪或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坦率地说,“中国制造”现在就是那只肥大的绵羊,而屠夫最得心应手的武器就是“专利战”。反倾销针对的还只是“中国制造”的价格,专利战针对的却是“中国制造”的“文化”,也就是中国人对无形的知识产权的木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