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增收办的帮助指导下,车墩镇健全组织狠抓落实,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一、领导重视,健全农民增收组织网络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增收工作,充分认识到农民增收是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落脚点,在组织农民、提高农民、转移农民、保障农民、扶持农民。  相似文献   

2.
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国家重视,社会关注,农民欢迎。然而,对农民进行的教育培训工作有时却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农民自身的需要,主要的原因还是缺乏对农村社会现状和农业生产实际的深入研究,缺乏对农民个体的特点、意愿和要求的深入了解。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只有对农业、农村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农民之所需、所愿,充分熟悉现有政策,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按需培训,因地制宜,因人施教。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江南某省为例,从农民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组织化程度三个方面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加以考察。实证研究发现:农民积极性较高,但缺乏自主性,农民理事会几乎没有作用;农民的积极性受到性别、受益、政策和理事会作用的显著影响;农民的自主性受到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宗族、受益和政策的显著影响;理事会作用受到农民受益和积极性的显著影响。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面临诸多困难,既缺乏人力支持,又没有组织依托,还受到政府政策失灵的不良影响。政府应重新定位农民理事会与村委会的职能边界,培育农民组织,为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上海农村经济》2008,(8):45-45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及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市农委决定采取“行政推动、部门监管、学校培训、地方扶持、农民创业”方式实施创业农民千人培训。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通过培训考察与跟踪扶植有机结合,激发农民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巧,提高创业能力,帮助农民领办经济合作组织、创办农业企业,使他们成为带领农民走市场、引导农民勤劳致富、组织农民建设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基于苏、皖、豫、鄂种植户调查数据,探究兼业对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影响,为平衡农民非农就业与耕地质量保护关系,提升兼业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Probit模型。研究结果:(1)兼业抑制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且相较资本消耗型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兼业对农民劳动消耗型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抑制效应更突出;(2)兼业分化引发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差异,兼业强度、兼业时间与非农就业稳定性强化兼业对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负面影响,非农就业灵活性则作用相反;(3)兼业影响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存在农民个体特征和外部发展条件维度异质性,受农民年龄、文化程度、政治身份、家庭劳动力数、家庭土地规模、耕地权力稳定性预期、土地碎片化程度、是否合作社成员、自然灾害及生产外包便利性等因素调节;(4)兼业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影响机制包括降低农民农业依赖,削弱农民农业价值感知,缩减农民土地规模,挤占农民农业生产时间、精力及淡化农民耕地保护责任意识等。研究结论:兼业抑制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并随兼业农民兼业行为、个体特征、外部发展条件及耕地保护措施特点不同,呈现显著差异性。消除兼业对农民耕地质量保护...  相似文献   

6.
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应当坚持因地制宜,以市场需求和农民需要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促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在当地的普及推广。如果不充分考虑当地产业特点和农民需求,安排培训的内容农民不想学。农民想学的内容没安排,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自然就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农民创业能力来源的基本判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通过对江苏、河南、湖南159名创业农民的随机创业能力问卷调查,分析了新形势下农民创业能力及其来源。总体上,我国农民创业能力水平不高,具备很高创业能力和非常不具备创业能力的农民数量都不大,这种趋势表明,一方面,创业农民的层次不高,他们的创业处于初级阶段;另一方面,创业农民还有巨大的创业潜力。在农民创业能力来源上,大部分农民的创新能力处于良好和一般水平;合作能力和坚韧能力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民是新一代职业化农民,是技能型、知识型和智慧型的农民。近年来,仪征市加大农民培训力度,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努力提高培训质量,有效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00年以来,全市共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1100期,培训新型农民12万人次,占农村劳动力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9.
时下,常有一些厂商送货下乡,到农村举办各种物资交流活动。厂商如何才能方便农户,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哪些销售方式受农民欢迎呢?据调查,以下几种销售法,较适合农民的消费心理。一、兑换式促销。以物易物,拿农民需要的商品去兑换农民手中的农产品,既解决了农民贮存和运销,又能互通有无,方便了农民。二、在车式促销。送货下乡,急农民所急,在农忙时节把农民所需商品送上门,农民省工,省时,亦不误农时。三、赊帐式促销。对农民不太放心的商品,如批量较少,用量较大而又生产周期长的商品,可采取先收取少量契约金,与农民商定时…  相似文献   

10.
帮农民增收,是天大的事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于成发,对农业的落后,农村的贫穷,农民的苦楚,全都了然于心。35年前,22岁的于成发进当地政府机关当上一名报道员,此后他历任瓦房店市泡崖乡副乡长、乡长,李店镇镇长、党委书记,新华办事处、祝华办事处党委书记、瓦房店农发局局长。35年来,于成发一直和农业、农村、农民打交道。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是个农民,我知道农民需要什么,知道要为农民干什么。”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农民分化问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农村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问题。我国目前的农民是农村社会经济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体。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同质性农民的分化日益明显,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本文力求通过对山东省农民分化的现状研究,把握农民分化的真实情况,正确估量农民分化的趋势,从而使农村政策的制定更多地着眼于变化了的农民,实现以农民为本位,重新认识农民,尊重、保护、教育、引导农民,把我国诱致性的农村改革进一步地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职业农民就成为支撑中国现代农业的主体。职业农民不仅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而且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农民。职业农民的来源可以是家庭农场的继承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或者大中专毕业的学生,一切有志于农业生产经营的人都可以成为职业农民。因此,开辟城乡人才的双向流动渠道,是职业农民生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2012年5月,山东省垦利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开展创建新型农民学校工作,有计划、大规模、常态化、持久性地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明显成效,受到当地农民的认可。  相似文献   

14.
《农民科技培训》2006,(10):4-5,9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2006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相继提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继续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温家宝总理也专门做过批示:“培养造就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农民。使他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而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对学科技、用科技的需求空前强烈。对了解农产品市场行情、掌握农产品营销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9月1日。农业部在京召开的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座谈会上。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指出。只有加强农民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农民掌握和应用农业科技的能力,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才能让农民共享和使用农业科技成果,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农民贷款难”的界定前一时期,农民贷款难一度成为热门话题。社会各界尤其是金融界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不少好的解决办法。解决农民贷款难首先要搞清何谓农民贷款难从狭义角度看,可以认为“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民的有效贷款需求未得到满足”即为贷款难。从广义角度看,可将下列致使农民“惧贷”、“弃贷”的情况划入贷款难范畴:1农民贷款手续繁多,信用社服务态度差,贷款农民常受到刁难甚至要托人情、找关系、送礼;2贷款的保证条件不符合农村实际,农民无法提供符合规定的担保、抵质物;3农民有效贷款数量无故…  相似文献   

16.
最近,在农村调查中发现,广大农民急切期盼以下五种小额信贷消费。一是住房信贷。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讲求居住环境的宽敞、美观,但有些农民在建房中因为资金周转不畅等原因,急需得到住房贷款。二是农机信贷。如今,农民讲求科学种田,注重提高生产力。有些农民因为资金紧张,一时难于购买农机。如果银行为农民开设农机信贷消费,那就为农民解了难、救了急。三是家电信贷。农民盼望彩电、影碟机、洗衣机等进入家庭,银行部门应及时为农民提供家电信贷消费,也让农民能做到花今天的钱圆明天的梦。四是教育信贷。现在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洪泽县坚持把农民增收放到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积极实施“文明育农、科技富民”工程,加强现代农民教育培训,为新形势下教育农民、致富农民探索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的“三农”工作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但是,事关“三农”领域的发展问题仍然对乡村振兴有所掣肘,农民尚需通过集体的力量追求美好生活。而且,当代中国的农民集体诚然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农民组成的农民成员集体。所以,为了促进农民获得更好发展,有必要以发展权为根基建构起农民集体发展权,农民集体发展权是农民集体在参与、促进并享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过程中得以主张协调、均衡、持续发展的一项基本人权。正因如此,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三治”有机结合、优化“后脱贫”时代农村社会保障供给是农民集体发展权的具体实现导向。  相似文献   

19.
潘德敏 《南方农村》2011,27(3):87-91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萝岗区农民培训效果、农民培训意愿的调查,利用spss软件对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寻找培训存在的不足,剖析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尊重农民意愿,以农民为本开展农民培训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靠中国农民养活中国,这是新中国成立46年来的基本事实。制定好合理、正确的农业政策,保护好农民的利益,调动广大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中国农民养活中国是有把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