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多年以前,我一个人钻进大连进步影院,放映的是王家卫的《东邪西毒》。看到一半,我彻底傻掉了。这是什么电影?除了旁白,基本上没有人说话。画面虽然很美,故事却让我看得云里雾里,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电影结束时,我头晕脑胀地逃出影院。十艮恨地回望一下大幅海报,后悔不该心血来潮看什么电影。这个电影,真的超出了我当时对电影最大的接受底线。世事难料。几年后,《东邪西毒》竞成了我最喜爱的影片之一。我终于能看懂王家卫的电影了。一盘VCD不知看了多少遍,百爱不厌。画面美,台词更美。我甚至把全部台词打印下来,时不时读上一读。那时不知,现在回想,也许是王家卫台词中的一股浓浓的文艺范儿征服了我。  相似文献   

2.
上海,我爱你     
2006年底,香港曾火热上影过一部名叫《巴黎,我爱你》的电影。一部120分钟的电影里,多达20位导演自由运用着各自的5分钟,通过独有的方式讲述着20个发生在"爱之城"的独立却又存在潜在联系的梦幻故事。整部电影以爱情为主线,巴黎各辖区为背景,各  相似文献   

3.
阿丁 《沪港经济》2002,(7):37-39
我曾看到过一份资料,说是在香港的上海人有近80万。如果这个数字属实的话,那就意味着8个香港人中就有一个是上海人。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在香港的这些日子里,我遇到了好多上海人,这里我要介绍的是两个很上海的女人,由于某种原因,我隐去了她们真实的姓名,但所写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4.
认识一个城市和认识一个人一样,需要用心和时间。我第一次去香港时,是3年以前,只呆了7天。当我走马观花地匆匆走了一遍香港之后,对它留下的唯一印象是:拥挤。与北京相比,香港的马路窄得厉害,而且街旁的大楼高耸入云,大楼与大楼互相拥挤着,摩肩接踵的,中间几乎没有空隙,再加上游人如织,所以,走在香港的大街上,我甚至夸张地觉得连  相似文献   

5.
1980年,在国内看一场电影需要两毛五分钱,一本黑白“小人书”要三分钱;此时,在香港,唐季礼因为样子长得像学生没有做成演员,当了武行。 2005年。在国内看一场电影需要70块钱,黑白“小人书”成了古董,一本被卖到10块钱;此时,在内地、香港、好莱坞,唐季礼带着他的新片和一帮当红的演员乐此不彼地做着巡回宣传。现在,已被称为国际级导演的唐季礼在回忆当年时说,当时干了三年武行之后,感觉这行很有前途。现在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如何让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俊雅 《沪港经济》2013,(2):34-37
2月的本题爱。本本刊记者通过两个月来的网上调研,汇总了51条"爱上香港,的理由,这早普罗大众眼中的真实的城市,一花一叶,让人心生爱意。爱香港,其实是一种感觉。爱香港,真的需要理由吗?1、它是世界的动感之都,亚洲的梦幻天堂!2、香港是自由港,商品来自世界各地,由于大部分物品不收关税,香港的货品价格就相应较低,素来被称作"购物天堂"。  相似文献   

7.
无极     
《无极》是对我自己的生命做了一次挥霍。很有力量,很年轻,不是暮气沉沉。——导演陈凯歌《无极》是我和凯歌的第三个儿子。——制片人陈红我们拍《无极》是极为过瘾的做法。一切就是要把《无极》做成一部娱乐大众、国际水准的电影。——摄影师鲍德熹《无极》很有陈凯歌的风格,那种复杂度和说故事的深度还在。它会开创一条中国电影的新路。——美术指导叶锦添看第一遍你会觉得很满足,看第二遍你会很难过,看第三遍你会苦尽甘来。——编剧张炭转眼又是岁末了,不过今年的冬天似乎并不太冷,因为2005年度中国大陆的贺岁片市场显得格外得热闹。自…  相似文献   

8.
屠海鸣 《沪港经济》2006,(10):28-29
同样是香港,同样是关于竞争力,今年给人的感觉却大相径庭.一方面,海外媒体今年以来大肆炒作香港经济爆发力不及内地,地位可能被"边缘化";而另一方面,在今年最权威的竞争力排名中,香港似乎都处于前列或上游位置.  相似文献   

9.
香港的性格     
在我小的时候,经常能听到这样一个词:“某某人很港”!“港”──就是很洋气,很能赶上时髦。洋气为什么叫“港”呢?我想也许跟香港有点关系。不是也有人把“帅气”称作“港派儿”嘛。可见,香港在国人的眼里一直是领新潮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自称是“文化沙漠”的香港,却向国内发送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沙暴”——先是武侠小说回归,金庸、梁羽生的作品铺天盖地,风靡全国。紧随其后“登陆”的是通俗歌曲,从城市到乡村,从舞台到影视作品.男女老少.一“通”百“通”。接下来是电影、电视系列剧,如影随形,没完没了,香港影…  相似文献   

10.
《走向世界》2013,(26):92-94
<正>"我爱表演是因为我可以体会很多相同却不同的、不同却相同的人生。一遍一遍感受同一个生命而不会踏入同一条河里。活了无数回,却有着同样的瞬间。一辈子当好几辈子活,能不过瘾么!"这是音乐剧《钢的琴》中"快手"的扮演者桑可舟微博上的一句话,短短几十个字概括了一个青年戏剧演员在话剧舞台这个小小世界里对自己不同角色扮演的诠释。他说:"大幕拉开,我就不是‘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