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股市个人投资者投资偏好与决策风格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对杭州市股民的调查数据,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分析了个人投资者投资偏好、决策风格与行为特征.结果显示:(1)投资者非自主分析决策和"冲动型"决策特征明显;(2)投资者存在明显的"羊群行为"、"后悔规避"、"过度自信"、"锚定效应"和"损失厌恶"等行为金融心理特征;(3)投资者的选股偏好和交易决策的投机性特征明显;(4)市场存在内幕交易;(5)"封闭市"的市场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2.
张桢 《工业技术经济》2016,35(2):97-104
最优金融结构理论认为,处于技术世界前沿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将带动金融结构向金融市场化方向发展。本文针对我国金融结构和产业发展的现状,建立了包括金融与产业因素两变量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运用单整、协整与格兰杰方法进行检验并对模型进行估计,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带动直接金融的发展,而是促进了银行信贷的扩张,强化了以间接金融作为主导的金融结构;同时,高技术产的发展没能发挥促进我国整个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进一步从银行“搭便车”行为、我国高科技产业低风险特性以及我国主要资本市场上市门槛过高三方面解释了我国高科技产业与金融结构的关系。目前,我国经济正向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方向转变,制造业也将更加科技化、智能化,面对这些新情况,提出了“十三五”期间促进高科技产业和金融市场共同发展的五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制造业发展面临转型压力,匹配的劳动力支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运用灰色理论的GM(1,1)模型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劳动力数量需求趋势进行预测,并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劳动力质量结构相关的9个因素进行灰色绝对、相对及综合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的需求数量呈持续增长趋势,但涨幅不高;劳动力成本、R&D经费投入、职业技术教育、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与劳动力质量结构关联较大。最后,为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文章提出了优化劳动力质量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5.
本文采用我国 31个省市 2006 ~2016 年的面板数据, 分析了科技创新、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升级的空间分布, 并通过构建空间误差模型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明确当前是否能够通过促进人口老龄化的科技创新能力来推动制造业升级, 研究表明: 科技创新、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升级三者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 在全国范围来看, 科技创新对制造业升级产生了积极的促进效应, 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升级产生了推动作用, 人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产生了积极影响; 而不同地区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升级与科技创新的影响不同, 在东部地区, 人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及制造业升级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而西部地区, 人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升级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但在产业升级路径选择上却始终存在着遵循还是偏离比较优势的激烈争议,给产业政策合意性带来极大困惑。本文基于产品空间结构视角,利用Feenstra全球商品贸易数据及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在构建全球产品空间布局图的基础上,可视化中国1962—2014年产业升级路径,并实证检验中国与世界各国产业升级与比较优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球产业升级偏离比较优势程度与经济增幅正相关,生产能力累积引发产业持续创新是跨越式增长的重要原因;中国50余年的产业升级具有适度偏离比较优势特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退出障碍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抑制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创新能力累积与跨越式升级。因此,建立产业进入退出机制以集中国家优势推进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关键技术与共性技术研发,成为中国转型升级路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2008~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对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科技创新对促进产业升级呈现明显的正效应;从地区层面看,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影响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其中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驱动效应在中部地区最大,西部地区其次,东部地区最小;通过进行分位数回归分析得出,产业升级发展的不同阶段,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并非都相当大,影响小的地区要及时挖掘其他创新源。  相似文献   

8.
由于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同样重要,如何理解中国银行业的管制现状,是构建符合中国现实的银行业监管体系的基础。与其他文献不同的是,本文首先对作为监管供给方的监管机构进行分析和假定,指出中国银行业监管者呈现出监管过度、监管租金和监管社会发展的三大偏好特征。然后从被监管者角度,探讨不同监管偏好的表现形式及相应的银行业反管制行为。以国有化、市场准入及繁杂且冲突的条文为特征的过度监管导致银行业金融稳定、指标良好但监管激励不相容,监管租金偏好产生了不同形式的金融腐败,而监管社会发展偏好导致银行业商业化运作不强且资产质量呈现不确定性。依据上述分析逻辑,本文提出构建中国银行业监管体系的建议,即银行业微观主体改造是基础,弱化监管者多重偏好是前提,监管制度的合理化与高度化是根本内容。  相似文献   

9.
将政府行为细化为政府效能、监管质量、法律规则和腐败控制四个变量,并对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建立了衡量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综合指标,对政府行为对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政府效能、监管质量和法律规则是影响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影响因素;政府效能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呈现正相关关系,政府效能越高,越有利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监管质量对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较为显著,监管质量越高,越有助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法律法规对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越大,越有利于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腐败控制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尽管也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并不很显著,这表明腐败控制的效果并没有直接反映为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协同对产业价值链内升级的作用机理分析,通过构建VAR模型,运 用ADF平稳性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方法 检验了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协同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内升级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技术创新 与标准化协同与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内升级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且与产业产值规模、技术创新 、标准化的单一作用相比具有更为显著的促进效应。据上述研究结论,基于技术创新与标准 化协同的视角从标准的专利嵌入、专利与标准的捆绑以及专利与标准的融合3个方面提出了 驱动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内升级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新地理经济学和内生增长理论, 利用2006 ~2015 年我国30 个省域数据, 采用空间杜宾模型, 在传统的回归模型中加入空间溢出效应, 对我国金融深化、 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技术创新在空间上有很强溢出效应, 金融深化对区域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有促进作用, 金融深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交互作用存在空间异质性, 对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产生抑制作用; 金融深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对技术创新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而金融深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交互作用对技术创新反而产生了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转型的双重压力下,国内价值链重构速度加快,这将为河南这样的内陆省份的产业升级带来新机遇.街世纪以来,虽然河南工业结构调整的主动性比较强,但从国内价值链角度看,产业升级状况并不乐观,在国内价值链中处于较低的层次,并且近些年又有所强化.新形势下河南的产业升级,在宏现层面应选择"自主式"路径,在产业层面应选择产业内升级为主的路径,逐步提高在国内价值链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迫切需要通过转型升级来提升竞争力。通过国际比较可知,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较快.但近年来存在较为明显的相对困境。文章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两方面分析了我国的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我国经济和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难题.进而从挖掘政策红利、改变发展方式、加快制造业转型、提速服务业升级、促进产业融合等方面提出了破除我国产业发展困境的措施安排。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嵌入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的上海IC地方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嵌入全球价值链治理中的上海IC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现状及内在决定问题.分析表明,上海IC产业因缺乏核心技术,其产业集群升级路径明显受到领先公司战略意图和升级控制的影响,这种锁定效应使上海IC产业陷入的升级困境.因此,要实现产业的全面升级上海IC产业就必须培养高级要素,通过自身的技术积累、资本积累等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从而主动调整自身与全球价值链的整合方式,实现价值链由低端向价值链高端跃迁.  相似文献   

15.
童心 《中国纺织》2010,(12):70-70
11月22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工作会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副会长王天凯、顾问林乃基,副会长杨东辉、高勇、张延恺、徐文英等协会领导,各行业协会及协会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产业集群地代表及媒体共500余人出席了会议。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贺燕丽、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王伟到会并发表讲话,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陈树津主持。  相似文献   

16.
产业升级所必需的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其所产生的“锁定”效应会阻碍技术变迁。技术变迁的路径依赖有状态依存型路径依赖和行为依存型路径依赖两种,通过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可以提出产业升级中的技术变迁实现路径创造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以转变发展方式与结构调整为特征的新发展阶段。机械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轴承产业是机械工业的重要支柱产业,是机械工业产业链上的主要环节:作为特种钢的重要市场,轴承产业上游连接着我国钢铁产业的市场价值提升;作为机械设备的主要零部件,轴承产业下游辐射到机械制造产业的产业价值升级。  相似文献   

18.
研发投入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本文以制造业71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样本公司R&D投入与企业业绩及企业价值的相关性分析,揭示企业R&D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作用及对公司价值提升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R&D投入强度偏低,R&D投入明显不足,但R&D投入强度在2007~2009年3年中逐年上升。企业当期R&D投入与企业当期营业毛利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滞后一期R&D投入与企业当期营业毛利率仍然存在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滞后两期R&D投入与企业当期营业毛利率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企业R&D投入对企业业绩有一定的影响,且存在一年的滞后性,滞后期较短。同时,企业的R&D投入与托宾Q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企业的R&D投入与企业价值相关,R&D投入通过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来提升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19.
鉴于即使属于同一个产业,产业内各贸易品的技术附加值也有显著不同,本文认为单纯使用以贸易规模为基础的评价指标,会高估以偏低技术含量产品为主的特定国家某产业国际竞争力,并低估以高技术含量产品为主的特定国家某产业国际竞争力。因此,本文引入显示性技术附加值(RTV)方法,以电子通讯设备产业为例,对其下属各类贸易品赋权,并据此计算包括中国在内的六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技术高度水平(TL),发现中国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没有贸易规模类指标所显示的那么理想,且产业内长期处于进口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低技术含量产品的"技术逆差"状态,国际竞争力仍与美日等国存在较大差距。本文提出,以进出口规模为基础的经典指标是在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量",而融入了技术附加值的创新性指标是在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质",后者能比前者更加精准地衡量真实的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中国2007~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财政垂直失衡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并构建两个独立中介效应模型和一个链式多重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考察财政垂直失衡影响产业升级的渠道。研究表明:(1)财政垂直失衡总体上不利于产业升级;(2)财政垂直失衡可通过增加民生性支出和抑制新型城镇化两个独立中介渠道对产业升级产生负向影响;(3)财政垂直失衡可以通过“增加民生性支出→抑制新型城镇化”的链式中介渠道对产业升级产生阻碍作用;(4)在链式多重中介效应中,新型城镇化的中介效应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