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下,乡镇干部“走读”现象成为各种媒体讨论的热点话题,其间少不了见仁见智的剖析和评判。最近,读者郭建强投书本刊,从一个乡镇干部的视角,谈了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句句发自肺腑,读来令人深思 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媒体报道了乡镇干部的“走读”现象。何谓“走读”?《经济时报》一篇文章回答说:“城里居住、乡镇上班,早出晚归,除了假日外,天天如此。群众送给这些干部一个绰号——‘走读官’”。   报载,四川省绵竹市对乡镇干部“走读”现象作过一次调查,发现全市在城里居住的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占总数的 72%;吉林省全省“…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邓州市委、市政府动真格纠正乡镇干部“走读”现象。1996年下半年来,已有200多名“走读官”把铺盖卷从城市搬到乡镇,此举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过去,该市一些家住市区的乡镇干部白天下乡工作,晚上回城休息,车接车送,且上班迟到,下班早退,群众称之“走读官”。这  相似文献   

3.
所谓乡镇干部“走读”现象,是指在甲地工作的乡镇干部差不多每天都要回乙地休息,他们象中学、大学里的部分学生那样,不搞寄宿,而进行走读。学生走读,无可非议,而乡镇干部走读,倒值得商榷。乡镇干部“走读”现象,这是近几年来干部队伍中出现的新情况。开始,一些原来在县级机关工作的干部,因工作需要,被组织上安排到离机关不很远的乡镇担任领导。他们人虽下去了,但家仍在机关,所以早出晚归搞走读。后来,不仅在县级机关,而且在乡镇之间;也不光是领导干部,还是干部;不论是路近的,还  相似文献   

4.
正中央此次出重拳严查,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谁抱"走读"心态,谁就"下课";谁的"心"不在基层,谁的"人"就出局。"干部像候鸟,老往家里跑;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近日,中央首次大规模集中处理"走读干部",全国共有超万名"走读干部"被排查发现,6484名受到查处。此举再次证明,作风建设没有死角,从严治党不是空话。坦率地说,干部"走读"现象是一个老话题了。人们对此认识不可  相似文献   

5.
今年夏收时节,射阳县的许多乡镇发动群众,打坝筑堤,清沟理墒。当时,部分群众不理解,说干部是“杞人忧天”、“吃饱饭撑得难受”、“劳民伤财”,甚至出现谩骂、抵触现象。对群众的“骂声”, 干部做了许多解释,可仍有人不相信老天爷会翻脸。在这样的困境中,有关乡镇的领导同志并没有动摇,他们坚定地说:“我们宁愿灾前听群众的骂声,不愿灾后听群众的哭声。”没想到,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合肥市历时两年多,在全国率先对全市107个乡镇财务进行了彻底普查清理。由于采取了特殊手段,乡镇多年隐藏的“财务黑洞”得以充分暴露:白条子泛滥成灾、“小金库”比比皆是、“土票据”五花八门、工程造价虚高、干部长期拖欠公款、1000多人有违纪违规款。“财务黑洞”触目惊心合肥市的这次乡镇清财行动源于孙集、山南事件。2001年,合肥市肥西县孙集、山南两个乡镇因财务管理混乱、违纪违法问题严重,发生了群众多次集体上访事件。随后的调查发现这两个乡镇财务管理存在严重问题,被贪污挪用的公款近300万元,44名党员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  相似文献   

7.
“一把手”“客居”现象应予重视日前,我们在基层调查,耳闻许多基层干部群众的呼声,其中最多的莫过于一些乡镇党政“一把手”“客居”问题。据调查统计,某县23个乡镇45名党政“一把手”中就有19名家在县城,余者也不甘落后,正在积极向这方面努力。工作在乡镇,...  相似文献   

8.
石门县现有7个区43个乡镇,编制993人,到1989年底尚缺编70余人,少数边远山区乡镇,招干无门,调干不去,缺编现象更为突出,为什么会产生乡镇干部队伍后援不足的状况呢? 因素之一:干部流动渠道不畅,乡镇进人路子不宽。从近三年石门县新增干部的流向看,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一是部门招干录干多,乡镇招干录干少。近三年来,石门县分八批共招收录用干部236人,分配到政法、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的114人,占48.3%,分配到乡镇企业的36人,占15.3%,乡镇党政机关未招收录用一名正式国家干部。二是军转干部安置照顾多,下乡“务农”人员少。1987年至1989年,石门县接受的42名军转干部无一名安排到乡镇,绝大多数都安排在县直党政机关、政法部门和经济杠杆部门工作,只有极个别同志安置后因工作、家庭因素调到乡镇工作。三是大中专毕业生学校、部门留得多,分到乡镇工作的少。三年来,石门县共接受上级分配的大中  相似文献   

9.
目前,不少乡镇还活跃着一批“编外干部”。所谓“编外干部”就是那些本身不是行政干部,但是却长期在乡镇从事行政工作的人员。这些编外干部大多是从乡镇教育和直属单位里借调或借用的,其工资及有关待遇由原单位发放。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种“编外干部”现象非常普遍.在一个乡镇少则2-3人,多的达到10余人。他们在乡镇工作的时间,长则十年八年,短则一年半载。“编外干部”的大量存在,在乡镇基层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扰乱了正常的工作秩序。乡镇在借调、借用人员时,一般都是选用各单位的业务骨干、由于乡镇财政、税务、工商、…  相似文献   

10.
现在 ,不少乡镇都宣称村村消灭了招待费 ,但据部分农民反映 ,有些村吃喝招待费并没减少 ,这是咋回事呢?原来 ,有些上级部门要求干部下村吃“派饭”、“便饭” ,只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 ,管得不严、抓得不死 ,个别馋嘴干部因此常常能借工作之便在村里“小酌一杯” ,这是问题的一方面 ;另一方面村财务却是要对群众公开的 ,并且不允许出现招待费。这可难坏了村干部 :对上不招待一下得罪不起 ,对下公开招待费又遭群众反对 ,怎么办?先“悬”着吧 ,于是就出现了“悬账”。这些“悬账”审计审不出 ,公开栏里见不到。对于公款吃喝的账目怎能一“悬…  相似文献   

11.
毋庸讳言,个别地方在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只是一厢情愿地去做所谓的“实事“,结果出现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一方面群众不配合、“不买账“,甚至激化了干群矛盾;另一方面干部满肚子的委屈:怎么好心没好报,“好事“没有好结果呢?……  相似文献   

12.
1998年春 ,湖北省广水市在推行村务公开的过程中 ,一些群众反映 ,只让他们知道要做的事和做事的结果 ,却难以知道这样做的原因和依据 ,村务公开了 ,乡镇政务为什么不能公开?太平乡群众曾联名直接给市长写信询问农村建房应办的手续、收费的项目及标准等问题 ,强烈要求一些与农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部门将办事程序、政策法规、收费项目及标准公开。市委对这一现象非常重视 ,经过调查了解到 ,乡镇这一级面对新形势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领导方式不适应 ,办事透明度低 ,还存在着官僚主义、衙门作风。群众说乡镇部门干部是“政策法规不知道 ,办…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段时期,在基层有些干部的工作中,简单强硬、伤害群众感情的行为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引起了群众的不满和反感。当问及这部分干部为何如此对待群众时,他们往往这样回答:‘吓采取‘硬招’,怎样能将税费征收上来呢?别看我们的方法简单,不符合政策,但在农村适用,效果明显。”当我问他们:“难道不怕困工作方法问题引发纠纷,导致严重后果吗2”他们回答说:“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现问题的,我们搞了多年,一件事也未发生。”显然,他们在这方面存在一种侥幸心理。农村一些基层干部之所以对农村群众采取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心存侥…  相似文献   

14.
现在村里流传一句口头禅:“上边的‘经’不错,叫乡镇这群歪嘴和尚念歪了。”这几年,农村经济多数变为家庭经济,过去的农业税、农林特产税;优抚费、民办教师补助、村组干部误工补助费、黄水费、河工费、民兵训练费、交通费以及村里  相似文献   

15.
笔者听到这样一件事:在某县乡镇人代会上,县委组织部门选派到乡镇准备任正、副乡镇长的4名干部个个落选了。消息传开,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不休。干部落选本属正常现象。人们为何对“选派于部落选”议论不休呢?在笔者来看,此事至少说明三点。一是民主意识在不断增强。选举乡  相似文献   

16.
近闻,某村一党员在组织群众完成一项工程时,醉酒殴打了两名群众。受害人投诉政府机关,请求对这位干部依法制裁。对此,村党支部不理睬。镇政府领导人认为该干部“为公办事,”不应追究责任。可见这种“为公办事,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有必要对它加以剖析。首先,我们衡量违法的准则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予处罚,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  相似文献   

17.
不知你有没有注意:作为农村乡镇一级干部,以往在部分时间都深入到下面村组、农民家中调查研究,帮助做实际工作,很少有时间上城开个会或办件事。而今情况不同了,不少乡镇干部三天两头上面跑,向下面却很少迈步。何故呢?听几个乡镇长‘解释’说:现在农民反正自己会种田,干部下不下去无所谓,而与乡镇工作密切相关的诸如各项指标规划、资金原料、钱物补助等等,若不‘跑上’就要吃亏……  相似文献   

18.
在甘肃某乡镇,从党委书记,到副科级领导,再到一般工作人员,每人都有一本“民情日记”,里面详细记载着本乡镇农民一年来的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及资金、技术需求,群众对村支部,村委会干部和乡党委、政府一班人马在农业生产,特色经济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关系民生的问题和要求。这些“民情日记”,让人对该乡镇领导及干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五型”机关,联系群众的务实作风感动。而笔者深入所辖的村庄、农户实  相似文献   

19.
王建飞  马康 《乡镇论坛》2013,(31):28-28
治理乡镇干部“走读”对于改进乡镇干部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一些地方出台的治理规定,并不切合实际,缺乏可操作性,如:规定乡镇干部每周须住镇5天、每月须住镇20天,一年超过4次“走读”则年度考核定为不称职。笔者认为,这样的规定没有考虑到费用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当前农民群众对机关干部下基层帮助工作,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心态如何?最近,我们就此问题从祁东县的紫冲、风石堰、黄土铺等乡镇选择250名村组干部、党员、青年、妇女、贫困户、富裕户代表进行了问答卷调查和座谈。其结果主要有: 一、期望心态。农民群众普遍欢迎机关干部下基层,帮助开展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