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柔笛 《商》2014,(14):196-196
引言 1976年,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JosephNeedham)向世界提出了这样一个难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恩·博尔丁将他的这个疑问称之为李约瑟之谜。  相似文献   

2.
王利 《现代商业》2008,(15):156
目前,工业生产方式正在陷入危机,新工业革命已经兴起,从根本上讲,这正在形成一种更高级即更深层次的物质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新工业革命将使人类获得更大的解放和更大的进步,对正在进行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既是严峻的挑战,叉是巨大的历史机遇。中国古语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应该在当代工业危机、新工业革命兴起的大背景下,认真考虑中国21世纪的百年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著名的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在其巨著《中国科技史》和其他不同场合再三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在大约16世纪前科学技术一直领先于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技术却诞生在西方,而没有诞生在中国呢?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相似文献   

4.
薛慧  李启宁 《商》2013,(7):186-186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原则的确立,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基本方略的提出,法制的基本精神逐渐深入人心。21世纪中国生活从政治到社会的重要目标已经开始迈向依法治国。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欢喜的局面,可是与此同时,许多人也都在疑惑"为什么中国现在才可是实现法治""到何时中国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的现代化,这一理想离我们还有多远",在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之前,我觉得还是应该弄清楚法治现代化和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5.
中国曾有过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但是为什么近代科学只产生于伽利略时代的西方?为什么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的中国文明比西方更有效地应用人类的自然知识以满足人类的需要,这种领先却没有在中国导致“近代”科学的产生?这个问题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东西方思想发展的差异简析李约瑟难题.  相似文献   

6.
美国推进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战略及对中国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技术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等为标志的技术革命。美国罗彻斯特大学教授杰里米·格林伍德(Jeremy Greenwood,1997)认为,20世纪70年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标志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似乎不怎么关注第三次工业革命。直到21世纪初期,尤其是此轮全球金融危机以后,欧盟、美国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讨论热情重新高涨起  相似文献   

7.
声音+数字     
《中国海关》2012,(8):4
前两次工业革命,中国没有赶上趟,结果是落后挨打了上百年。俗话说,事不过三。在这一场刚刚兴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我们不应该,也承受不起再次被甩的后果。——国务院参事汤敏说,中国要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深刻变化之一是,汽车产品将向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转型"。这是7月30日发布的《2014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最新发现。该报告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编撰。"加速孕育中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对全球经济、社会的影响日益加深,也为处于全面升级转型阶段的中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而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关》2005,(6):3-3
电影明星章子怡笑容可掬地出现在今年5月9日出版的美国《新闻周刊》封面上,她的背后是万里长城和东方明珠塔。这期封面专题为“中国的世纪》的杂志用了长达21个版面全面解读当今中国的崛起。文章认为,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被称作“世界工厂”,而如今这一称号非中国莫属。中国的崛起已不再是预言,而是一个事实。  相似文献   

10.
刘贤方 《商界》2015,(4):150
置身于中国文化中的中国人虽不全都是幸福的,但这个民族为这种群体意识所支配,却能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中国近三十年的经济成就我们有目共睹,世界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时期内创造出如此巨大的社会财富,即使是马克思所高度赞扬的工业革命也没有。人们常把中国的成功归咎于市场经济下激发出的私利追逐动力,但今天自由经济政策已成为世界主流,为什么只有中国才创造出这样的辉煌?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文化,正是因为中国文化与其他条件的结合,才创造出了中国的奇迹。  相似文献   

11.
好想有个孙女于沙我生一儿两女。他们各生一个儿子。都说我好福气。福气虽好,却从中长出一穗儿遗憾:第三代没有女性。这是一个比"莫须有"还难以接受的结论呵!好想有个孙女!1985年,独生子生了儿子,家人和亲友喜得蹦。我自然也喜,但没有蹦:为什么偏是个"带酒...  相似文献   

12.
王萌  高洁 《商》2013,(3):237-237
中国历史上并不缺乏性教育,但那种性教育是封建的、有害的,靠的是性封锁、性压抑式的各种观念和规范来限制人们的欲望,忽视了人类"本能"。中国现在为什么对于"性爱"这一主题会陷入一种病态的压抑,甚至为什么已经到了"谈性变色"的地步呢?本文将对此做出分析和解答。  相似文献   

13.
王巍 《创业家》2012,(2):98-99
教会的干预和世俗的抵制始终没有消灭高利贷的经营。在越来越多的现代银行建立之后,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创新之后,高利贷产业渐行渐远,在18世纪工业革命后就演变成为道德词汇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李约瑟先生心路历程与著作文本的研究,分析"中国在大约16世纪前科学技术一直领先于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技术却诞生在西方,而没有诞生在中国呢?"这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并就其答案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5.
陈超  尹晓波 《商》2014,(18):188-188
"千城一面"已经是我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人们置身于城市中感受到的只是钢筋混泥土,丝毫没有文化气息,人文底蕴。为什么后出现"千城一面"呢,又该如何破解"千城一面"呢?  相似文献   

16.
《商务周刊》2010,(18):40-40
《商务周刊》:10年前,福特公司把"福特汽车环保奖"带入中国时,就将其目标确定为鼓励中国民间NGO、个人自发的环境保护项目,那时中国甚至很少有人知晓NGO,而民间环保意识也并不强烈,为什么当年会选择这样超前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许正 《商界》2013,(1):56-57
以第三次工业革命为核心的分布式能源技术正在欧洲迅速地推广,和传统工业结合的智能化生产以及能效管理技术已在美国和日本蓬勃展开。但是在中国怎样呢?依我看,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还没有真正地到达我们这个被誉为"世界工厂"的国度。第一,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立意的核心——分布式能源的推广和发展,在中国还需要相当漫长的道路要走,因为当下集中式的发电和能源的集中管理,依旧是中国能源领域里最重要的模式。中国今天虽然也是全球的风电设备和太阳能设备制造大国,但是这些  相似文献   

18.
18世纪开始的那场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因那场革命而产生的工业化道路却在20世纪走到了尽头。2002年世界首脑会议终于达成共识:经济、社会、环境必须相互协调才能可持续发展。中国已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基本战略。中央近年提出的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新理念,正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相似文献   

19.
正欧债危机是21世纪初国际经济重大问题。从目前来看,虽然没有引发全球经济危机,但在此期间美国不断提高债务上限,日本累计债务余额突破1000万亿日元大关。全球重要的三大发达经济体几乎在同一时间面临同样的债务问题,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即债务危机为什么会从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发展中国家转向21世纪初的发达国家?为什么会从美洲转向欧洲?当中国经济出现下行趋势,中国地方债问题开始引起全球关注的时候,国家主权债务危机能否从发展中国家进入发达国家之后转向新兴经  相似文献   

20.
孔子与中国文化没有围墙,没有教授,志于自我追求不计学分,不为文凭,旨在学以致用编者按:千百年来,孔子被尊为圣人,孔子的著作《论语》被当作中国人的圣经,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道统成为中国封建主义的金科玉律。改写中国近代史的"五四"运动却响亮地提出了"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