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影响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本文运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估计了各地区的货币政策敏感系数,并进一步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和结构方差分解法分析了货币冲击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主要原因在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差异。建立充分反映区域经济特点的货币政策体系以及发挥货币政策结构性功能,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作用和缩小区域间货币政策的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货币理论中,货币政策的研究是最持久、最重要的论题。近年来对于货币政策的研究主要沿着两个方向进行:外生的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实体经济以及货币政策如何对主要经济变量内生进行反应的规则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后者,即外生的设定货币政策规则,文章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标:分析不同资本账户开放程度下的中国财政货币政策效果及福利效应。研究方法:将内生化的政府支出(税收)政策以及包含汇率的价格(数量)型为主的混合货币政策一并纳入一个小型开放的DSGE模型。研究发现:随着资本账户的逐步放开,财政政策方面,减税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效果越来越好,政府支出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效果越来越差;货币政策方面,国内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及利率上升的跨期替代效应减弱。从社会福利损失的角度分析表明:无论是与内生化的政府支出(税收)政策组合还是与财政赤字政策组合,价格型为主的混合货币政策始终优于数量型为主的混合货币政策。研究创新:考察在高、中和低三种资本账户开放背景下中国不同财政货币政策组合的相互作用和经济效应。研究价值:为资本账户放开过程中合理地使用财政货币政策组合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扩展封闭经济下债券定价框架,从美国货币政策变动的角度来解释中国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之谜”。将实际货币政策变动分解为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变动和货币政策意外两部分,并使用事件研究方法分析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历次货币政策决议对中国下一日企业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美元加息将显著提升中国企业债券的信用风险,进而导致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增加;相比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变动,货币政策意外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更为显著,并且随着信用等级的降低,影响强度出现递增;在经济衰退时中国政策逆周期性调节的可预测性相对较强,这抵消了美国货币政策在不同经济状态下的非对称性传导。综合来看,随着中美经济日益紧密和中国债券市场不断开放,美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愈发明显。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的一般目标是: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稳定”是首要取向。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干预经济活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直接调控的货币政策和间接调控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必须借助一些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划分为直接货币政策工具和问接货币政策工具两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面临下行压力,需要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但是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却有所下降,只有设法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才能较好地促进中国经济平稳发展。已有文献从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双失效”、对外开放程度提高、金融摩擦、政策不确定性加剧等视角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下降的原因,不过鲜有文献深入考察全要素生产率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实体部门和虚拟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深入剖析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滑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以来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持续下滑导致中国经济从无泡沫均衡跌入了泡沫均衡状态,从而使得货币政策有效性下降了20%左右,可见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滑是货币政策有效性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进一步研究显示,至少要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提高1.47个百分点以上,才能让中国经济从泡沫均衡状态回归到无泡沫均衡状态,从而显著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正>一、我国的货币政策与利率(一)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作为经济的监管者和调控者,其调控经济主要靠经济政策,或者说是货币政策。而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次贷危机爆发以后,各国纷纷实行非传统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一些国家的经济状况开始恢复,人们开始担心通货膨胀的出现,因此研究非传统货币政策何时退出就成为当前各国宏观经济保持稳定的一个重要任务。发达国家实行非传统货币政策的原因在于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即从市场基准利率向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的传导受阻。因此非传统货币政策实施的目的在于降低短期利率预期和风险溢价,同时提高通胀预期,降低长期实际利率,最终起到刺激实体经济的作用。文章以美国为例,考察了美国金融指标、通胀指标和宏观经济指标,得出结论: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恢复还未得到充分的确认。另外,由于欧洲债务危机的出现给全球经济复苏蒙上阴影,因此全面退出非传统货币政策尚不具备条件。但是在全球化时代,寻求大国之间退出策略的合作和协调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2007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更好地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这表明已实施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将调整为从紧的货币政策。作为国家通过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货币政策走向与宏观经济形势紧密相连。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为应对当时的严峻经济形势,我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那时面临通缩压力,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是增加货币供应量。2003年以来,面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贷款、投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新变化,稳健的货币政策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适当紧缩银根,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经历连续四年两位数增长后,我国经济形势已发生较大变化。对于2008年宏观调控首要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中国货币政策为何会发生变化?本刊特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为您解读十年首变的中国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构建基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中国实际GDP同比增速、中国通货膨胀率的三元非线性平滑迁移自回归模型,对美国常规货币政策时期和量化宽松时期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的溢出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并且在常规货币政策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时期,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常规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高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货币政策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90年代以来以股票发行和交易为主的资本市场快速发展,使金融市场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股票市场在金融体系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股票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产权交易、风险定价和公司治理的市场机制,对经济增长和其他经济变量的作用日益突出,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本文从实证的角度,从货币需求,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政策的传导来研究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制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常用的经济调控手段,而利率政策是货币政策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且我国的利率政策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做出了相应的改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所以研究我国利率政策改革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正>一、引言一直以来,货币政策被视为主要的宏观调控工具,货币当局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从而达到调节经济的作用。在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前提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具有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具有抑制经济增长的作用。然而,如果以某种定量指标度量货币政策,相同幅度的货  相似文献   

14.
货币政策是对我国进行经济调节的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国家的经济宏观调控目标就是三驾马车就是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目标是一样的。在我国实施货币政策的现实中存在着很多因素影响着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中,通过借鉴中外学者理论,构造出开放经济下对泰勒规则研究的有效理论模型——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进行GMM估计,得出了三个结论:第一,我国利率对通货膨胀和产出的反应不足;第二,我国经济的外部依赖性强;第三,我国利率调整呈现出一定"规则性"。因此,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透明性、可信性和有效性,必须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转变经济结构以减少对外国经济的依赖,提高中央银行政策的独立性,才能使中国货币政策由"相机抉择"型转变为"规则"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货币政策对产业经济影响非均质的假设出发,通过设计包含9个指标的产业金融结构指标体系,对中国证监会所分12类产业建立面板模型,实证研究货币政策对我国金融结构异质产业的非均质影响.通过定义和研究货币政策组合传导机制,发现金融加速器效应普遍存在于产业经济范围内,不同产业金融加速器效应大小的异同是由商业周期中各产业金融结构的变化所决定的,并对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有不同程度的放大或抵消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经济中,公众预期是影响货币政策的重要因素,如何合理引导公众预期是现代宏观调控的重点,货币政策的可信性有助于改善货币当局引导公众预期的能力.因此要注重对政策可信性的研究,研究的前提是要能准确把握货币政策可信性的内涵.文章从可信性的一般含义出发,对货币政策可信性的内涵进行界定;并将货币政策可信性与对通货膨胀的厌恶程度、动态不一致和中央银行银行声誉这些概念进行比较,以进一步明确货币政策可信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近年快速扩张,对货币政策的制定、传导机制和调控效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基于理论分析,文章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以2003—2014年的月度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影子银行和货币政策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影子银行的扩张,而影子银行确实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是具有不同程度的滞后性,这对引导和规范影子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金融创新,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等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已经加入WTO的经济大背景下,中央银行将维持其既往的货币政策,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货币政策不会受到新环境的影响,相反,在新的国际环境下,我国国内的金融环境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干扰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不定因素将增多,造成中央银行控制相关经济变量的力度将减弱,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将削弱,进而导致中央银行无法及时、有效地实施货币政策。因此,有必要对新环境下的货币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1990-2006年的样本数据,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对货币政策响应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区域效应。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应考虑这一因素,在统一的货币政策目标前提下,采取可行措施缩小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差异,从而使各区域间的经济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