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计和税务对职工福利费的处理方法存在很多差异,这既影响了电网企业职工福利费的会计与税务处理,又影响了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缴纳。因此,有必要分析关于职工福利费的会计与税务处理方面的差异,更好的指导电网企业职工福利费的正确管理和核算。为明确和规范职工福利费的涉税事项,国家税务总局于2009年1月4日印发了《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以下简称国税函[2009]3号文),对职工福利费的税前扣除范围及日常核算等问题作出了规定,而财政部2009年11月12日印发的《关  相似文献   

2.
职工福利费四大涉税问题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职工福利费的涉税问题涉及到每一户纳税人,为了明确和规范职工福利费的涉税事项,国家税务总局于2009年1月4日发布了<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文,以下简称国税函3号文),对职工福利费的税前扣除范围及日常核算等问题作出了规定,而财政部2009年11月12日发布的<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财企[2009]242号文以下简称财企242号文)也对职工福利费的定义及如何规范核算等问题作了规定.由于上述两大规定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不够明确或存在一些差异,使得日常实务中对职工福利费的涉税处理还存在一些理解或操作上的困难,笔者归纳了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王文竹 《会计师》2011,(6):40-41
<正>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将企业的职工福利费核算纳入到了职工薪酬的范围,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财务通则》都对职工福利费的列支作了新的规定,这使得运行了多年的职工福利费的核算方法发生了实质性变革。一、职工福利费的会计规定新准则下正确核算职工福利费应该把握以下几个要点:(一)明确了职工福利费的开支范围。新的《企业财务通则》(2006)对职工福利费的列支范围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企业不得承担以下支出:属于个人的健身、娱乐、旅游、购物、招待以及馈赠等的支出;购买证券、股权、商业保险、收藏品等的支出;购买住房以及支付物业费等的支出;由于个人行为导致的赔偿、罚款等支出;由个人承担的其他支出等。财企  相似文献   

4.
职工薪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人工成本,是企业成本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都对职工薪酬的范围和金额作出了相关规定。本文论述了职工薪酬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并指出对差异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企业财务通则》的修订改变了企业职工福利费按固定比例计提的办法,改变后导致职工福利费在财务核算和税收方面的核算存在不清晰及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如职工福利费的核算范围与工资及其他成本费核算范围划分不清晰,企业随意发放职工福利费,导致了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发生.文章试从会计核算和税法规定两方面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6.
并购中关联资产交易的会计与税收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远军 《涉外税务》2005,(10):24-25
对企业并购关联交易按会计处理规定确认的收益与税法规定不同的,则按会计处理规定确认的收益要按税法规定进行调整后纳税。为此,当并购中涉及关联交易时,必须特别注意并购中关联交易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对新旧准则下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准则”),与目前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94]财会字第25号)和《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1995征求意见稿)》(两者以下简称“旧准则”)对比区别较大。新准则充分吸收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IAS12)的内容,标志着我国入世后会计准则与国际通行规则的接轨。那么,对比新旧准则,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有何区别呢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一、新准则引入了暂时性差异的新定义旧准则基于会计制度与税法对收益、费用、资产、负债等的确认时间和范围的规定不同,分析了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两种差异,即时间性差异与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是指税法与会计准则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它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但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能够转回。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内,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新准则摒弃了“两种差异”的概念,引进了暂时性差异的定义。...  相似文献   

8.
吴春璇 《财政监督》2011,(17):59-60
权责发生制不仅是会计核算所遵循的基础,也是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所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本文通过分别对当前权责发生制在所得税会计与税务处理中的运用进行分析,认为会计与税法在主要的方面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当期收入和费用(扣除),有利于减少两者的差异,减轻企业税收遵从成本。但是,由于两者的目的不同,导致会计与税法特别是税法在一些收入和费用(扣除)的确认上无法完全采用权责发生制,从而出现所得税会计核算和税务处理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李朝晖 《会计师》2010,(8):27-28
<正>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目的是向社会公众提供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税法则承担着保障公共收入的重任。两者制定的目的不同,因此在相关资产的处理上有不一致性。无形资产准则与税法在定义、初始计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尤其是自行研发无形资产在税法与会计准则上的差异较大,实务运用中存在着较多误用和分歧。因此,应对无形资产准则及税法差异进行全面对比,以做出正确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0.
所得税是以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为课税对象的一个税种,其计税依据是企业全年的所得额。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规定所遵循的原则不同,尤其是在收益、费用和损失的确认和计量原则不同,造成按会计制度规定计算的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税收利润(即应纳税所得额)由于计算口径或确认时间不同产生永久性或时间性差异。由于会计利润和税收利润存在差异,因此要求在所得税申报时应当以税法认定的利润口径进行申报,将会计利润根据税法的相关规定进行纳税调整,将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作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在实际工作中,涉及纳税…  相似文献   

11.
公续东 《财会学习》2007,(11):31-32
2006年财政部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以及2007年财政部发布施行的<企业财务通则>,对应付福利费处理作出新的规范,从一定程度上看,新准则改变了以前按工资总额14%计提职工福利费的做法,而是采用按实列支的处理办法,超过税法规定允许列支的部分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相似文献   

12.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经常会发生视同销售业务。由于会计准则与税法以及不同税法之间规定的不同,导致某些视同销售存在着会计与税务处理的差异。本文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的一个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对会计准则、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相关规定及其差异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13.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经常会发生视同销售业务。由于会计准则与税法以及不同税法之间规定的不同,导致某些视同销售存在着会计与税务处理的差异。本文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的一个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对会计准则、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相关规定及其差异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14.
《上海会计》 2000年第 7期刊登吴婧同志的《浅议视同销售业务的所得税处理》一文 (以下简称《吴文》 ),读后很有启发,但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1.关于视同销售业务应纳所得税的帐务处理。《吴文》认为,视同销售的应纳所得税会计处理,应区别情况,分别借记“所得税”、“在建工程”、“长期投资”、“应付福利费”等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笔者认为,这样处理欠妥。由于视同销售业务是税法与会计规定不一致,而导致应纳税所得与会计所得的差异,这种差异一般是永久性差异,不会在以后会计期间内自行转回,根据…  相似文献   

15.
近日,财政部下发<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财企[2009]242号)规定,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相比,新规在以下方面值得关注: 一、福利费纳入工资总额不会导致职工多缴个人所得税 财企[2009]242号第二条规定:企业为职工提供的交通、住房、通讯待遇,已经实行货币化改革的,按月按标准发放或支付的住房补贴、交通补贴或者车改补贴、通讯补贴、应当纳入职工工资总额,不再纳入职工福利费管理;尚未实行货币化改革的,企业发生的相关支出作为职工福利费管理,但根据国家有关企业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统一规定,不得再为职工购建住房.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企业销售业务的不断发展,包装物已经成为企业存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装物的处理有不同的情况,而在每一种处理方法上,税法和会计上的要求都不同。本文主要探讨包装物押金逾期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处理,以期对会计实务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一、所得税会计产生的原因及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分离产生了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 会计和税收是整个经济领域中两个不同的分支,由于两者的目的和目标不尽相同,因而分别遵循着不同的原则,规范着不同的对象.这样,同一企业在同一会计期间内按照会计方法计算的会计收益和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纳税所得之间便会产生差异.正是因为这种差异的存在,就要求企业按照税法规定对某一会计期间的会计收益进行调整和反映,这是所得税会计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何晓华 《财会学习》2015,(14):66-67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对视同销售行为的定义可知,两者对待视同销售行为的处理办法是不同的,视同销售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十分常见,这类销售现象会为企业税务处理及会计工作带来更高的难度,许多企业在处理视同销售业务时会经常出现混淆,导致税款的多缴或者少缴.因此,本文将分析会计准则和税法对视同销售行为处理差异产生的原因,并着重讨论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视同销售货物行为,并给出正确的会计和税务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9.
在 2000年,财政部、国家税 务总局分别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对所得税的调整项目及会计处理作出了新规定,要求所有企业从2001年起以税法认定的收入进行纳税申报;当会计制度与税法不一致或不协调时,应按会计制度进行核算,纳税时再做调整。本文从会计与税法两方面规定的差异对涉及纳税调整的内容作一对比:一、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确认收益的。(一)国债利息收入。会计核算中,企业无论是购买何种债券所产生的利息收入,均计入当期损益;而税法规定,企业购买财政部发行的…  相似文献   

20.
一,视同销售的含义 视同销售是指在会计上不作为销售核算,而在税收上作为销售处理,确认收入计算应缴税金. 二、新增值税法和新企业所得税法关于视同销售的不同规定(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以下8种行为视同销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