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对发展农业现代化的贷款,实行利息补贴和低息贷款,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改造,推动了日本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促进农林牧渔业的发展.一九七七年国家用于利息补贴的无偿资金达3,246亿日元,一九七八年增加到3,572亿日元.专项款贷有:土地改良、造林、牧场、渔港(场)的修建和改造贷款,农林牧渔业经营资金贷款,扶植中小渔业经营资金贷款,综合设施资金贷款,改善后进地区经营资金贷款等多种专项贷款.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内生性风险与金融支持的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金融支持,但是却面临着贷款难问题,而金融部门提供资金支持,又面临高风险的制约.这就是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金融支持困境.本文集中论述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内生性风险及其对贷款难的影响.要打破金融支持困境,不仅需要改革农村金融系统,支持农业产业化对资金的需求,而且需要农业产业化组织自身的变革,采取措施主动降低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3.
(一)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农村各类金融机构的支农合力作用.一是扩大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支农范围,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二是推动农村合作银行发展,发挥农村合作银行支农主力军作用,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办法,探索推行大额贷款和联户担保贷款,重点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专业户、专业村的发展;三是鼓励地方商业银行开展"公司+基地+农户"贷款和"订单农业"贷款,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信贷资金需求,四是明确农村所有金融机构的法定义务,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必须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用于支持农户生产经营、民管企业发展、助学和消费,增强支农信贷规模;五是实现邮政储蓄银行资金"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的良性循环,建立农村资金反哺回流机制.  相似文献   

4.
一、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一)联保贷款额度限制了对当前农户资金需求的满足度.信用评定目前高效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基地农业、合作化农业和农业机械等基础性农业生产是信用社信贷支持的重点,这些农业产业需要资金额度较多,一般在5至10万元之间.但由于农户联保贷款是凭贷款证核定的授信额度发放贷款的,基层信用社核定的贷款额度有限,一般为2万元,最多5万元.如果某农户已实际使用贷款2万元,剩余可用额度就只有3万元,不能满足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的需要.据调查,农户在从事种植业以外,新购买一台"神谷"联合收割机从事阶段性收割工作创收,需资金8万元左右,通过农户联保贷款最多只能获得一半资金,其余资金还需通过自筹或民间借贷方式解决.由于授信额度不能满足部分种、养、加工大户的资金需要,个别地方出现了农户联保贷款化整为零、多贷一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农业发展银行自1996年底成立至今,先后经历了全方位支农、专司粮棉油收购资金供应管理和再次扩大业务范围,开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农业科技贷款、农业小企业贷款,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中长期贷款业务三个发展阶段.对农业发展银行张掖市分行政策性和商业性业务发展情况的专题调查表明,农业发展银行单一管理粮棉油收购贷款的阶段性任务已经完成,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粮油收购贷款业务为主体,以支持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转化为一"翼",以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为另一"翼",宽领域、多方位、深介入的"一体两翼"式业务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需要差异化金融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贷款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新农村建设资金支持 首先,要完善金融供给制度,确保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等项目资金的供给,使支农资金在制度的约束与规范下及时到位.其次,要加大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物资技术装备的信贷投入力度,支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专项贷款商业化经营的现状分析 (一)专项贷款的由来及其特点 专项贷款是指农业银行1998年4月30日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划转过来的农业政策性专项贷款业务,包括三大类,即扶贫贷款、开发贷款、人民银行专项贷款.它是为配合国家执行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在农业及相关领域从事资金融通,支持、保持农业生产,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农民收入稳定增加的一种特殊的金融活动.  相似文献   

8.
一、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大力发展新业务 多年来,芦溪县农村信用社资金投向上70%是投向农业生产领域,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信用社单纯支持传统的农业生产,自身的经济效益难以得到提高.据匡算,全县每年发放的农业生产贷款量只有5000万元左右,占贷款总额的37%左右,大量的闲置资金必须寻找它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欠缺,制约了金融支持作用的发挥。一是随着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进程加快,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从投资风险大、周期长、效益低的农村地区撤出。二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县域农业发展银行虽然突破了单一的粮棉油收购资金的发放和管理的局面,转向支持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性业务,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0.
我县地处洞庭湖畔,素称“鱼米之乡”。长期以来,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农业生产单一化,商品收入少,经济不活。尽管我们逐年增加农贷资金的投放,但效益差、沉淀多。1976年底社队积欠农贷680万元,占农贷指标的70%,80%的队要靠贷款维持简单再生产。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根据县委调整农业生产布局的部署,在稳定粮食面积、主攻单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社队企业,及时调整了农贷资金投向。从单纯支粮的思想转变到支持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思想上来;从只贷集体转向支持多种经营形式;从广种薄收、粗耕粗养转向支持运用科学技术措施,发展商品生产,搞活农村经济。这样,有效地支持集体和个人,从广度深度上挖掘了生产潜力,加快  相似文献   

11.
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的是发展农业科技.笔者对湖南省怀化市的专题调查发现,金融支持农业科技严重不足,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瓶颈,亟需引起重视解决. 一、金融支持农业科技严重不足 2010年、2011年和2012年末,怀化市农业科技贷款余额分别为16357万元、17200万元和8540万元,占涉农贷款余额分别只有0.92%、0.73%和0.33%,呈逐年降低趋势,2012年锐减10200万元,降幅59.3%(见表1).同时,90%以上的贷款集中在市辖区,县域尤其乡镇基层农技站贷款很少,下辖11个县市中芷江、溆浦和辰溪3个县农业科技贷款一直未实现零突破,调查10个乡镇农技站中仅有1个站获得了60万元的贷款支持,占总投入资金412万元的14.3%.  相似文献   

12.
一、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各自功能与互补功能。一是要制定政策,鼓励并要求商业银行将在农村吸收的资金更多地用于农村。要就商业银行贷款的规模做出明确规定,原则上要求商业银行将在农村吸收的资金全部用于支持农村和农业的发展;适当下放商业银行贷款审批、发放权限  相似文献   

13.
一、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在对40家不同规模、层次企业的调研过程中,反映“贷款难“的呼声源源不断。企业“上马“后,90%的企业缺少流动资金,资金80%来自自筹,15%来自民间借贷,5%的资金来自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获得金融机构贷款支持的企业仅占15%。资金需求量大的企业,由于金融机构贷款额度小,根本解决不了他们的“饥渴“状况,干脆  相似文献   

14.
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以来的基本情况 根据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1994年4月,国务院决定组建国有农业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主要业务范围是:办理农副产品收购、调销、储备和粮食、棉花加工贷款,以及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专项贷款;办理中央和省级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的代理拨付;发行金融债券和境外筹资;办理开户企业存款、结算业务等.1998年3月,适应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需要,为了使农发行集中精力做好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工作,国务院决定将农业开发、扶贫等专项贷款以及粮棉企业加工和附营业务贷款划转到有关国有商业银行.2004年7月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以来,按照银监会的批复,农发行逐步开办了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业务以及保险代理等中间业务.  相似文献   

15.
(一)制约县域金融信贷支农的主要因素 1.信贷需求与信贷供给的错位影响了信贷支农的效果.通过对某县级市的调查,发现目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由于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资金需求压力及贷款难度明显降低,相反,传统农业经济、涉农产品出口企业、农户等贷款难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信贷需求者与信贷供给者所处利益的不同层面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一、建立严格的贷款审批程序,确定贷款的审批权限.农业贷款是国家对农业生产发展的一种有偿性的支援.发放——按期收回——再发放,合理使用,不断周转,这是农贷资金支持农业生产的基本公式.根据世界银行的介绍,1946年成立开业以来,共发放贷款2350笔累计金额达580亿美元,这些贷款中,没有一笔呆帐,而且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八二年世界银行纯收入利息6亿美元.  相似文献   

17.
“科技兴农”政策的提出,吹响了我国农村深化改革的号角.今后十年,贫困地区要跨越温饱线、向小康迈进,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走科技致富之路.作为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后盾的农村金融部门,如何发挥资金的“聚合”作用,促进科技与生产的有机结合,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联系河池地区农村实际,笔者有如下思考:一、调整信贷结构,增加科技贷款比重.1991年河池地区农行累计投入科技兴农贷款8327万元,分别占农业贷款总投放数及全部贷款投放数的35.17%、11.7%,这个比重显然是低的.今后,在每年新增的贷款总量中,应划出一块资金作为农业科技开发专项贷款,保证每年以高于总贷款增长15至20个百分点的幅度递增,确保信贷资金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倾斜的力度.同时,对贫困地区的县办工业、乡镇企业贷款也应作出类似的规定.二、局部调整农村金融政策,拓展科技贷款投入空间.由于贫困地区的特殊环境导致文化教育、科技落后,农户及企业自身资金积累贫乏.据此,农村金融部门应制定一套支持低层次、低起点的科技兴农政策,其内容应包含:扩大贷款对象,在坚持贷款偿还性的前提下,适当扩大贷款对象范围,实行支持生产企业、个人与支持科研单位相结合,加快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时间和空间;增加贷款种类,凡是与科技兴农有关的贷款投入  相似文献   

18.
一、抓管理,“严“字当头   人民银行再贷款的支持是农民增强发展后劲的后盾和保障,在1999年国家增加支农再贷款资金150亿元的基础上,2000年又投入了150亿元,应该说这是国家落实支农政策的重要举措.保定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80%,属农业大市,去年累计支农再贷款资金32000万元,比1999年末的3500万元增加近十倍.如何管好这部分资金?通过几年的不断摸索和实践,我们认为,实际就是一个“严“字,即:落实各项方针政策,严格把握贷款投向;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加管理;研究本地实情,严格贷款管理程序,做到贷款“放得出,收得回,不挪用“.我们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将人们的视野拉入如何促进农业发展的领域。农业的快速发展始终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在县域地区,金融部门支持农业发展的力度正不断加大,涉农贷款也呈不断扩大趋势,但是从目前涉农贷款运行情况看,还存在着诸多障碍亟待解决。本文以赤峰市喀喇沁旗为例,对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支持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寻求涉农贷款运行中破解屏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 漳州市农行根据治理整顿的精神和紧缩货币信贷的方针,今年初抽调政治业务素质奸的骨干百名组成工作队,以东山县为重点开展整顿,继而在各县全面铺开,经半年多的整顿,全市农村金融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一、在经营指导思想上出现两个转变。一是从过去眼睛向上,依靠拆借资金、占用汇差,增加信贷投放转变为眼睛向下,面向城乡居民、面向机关企业,千方百计筹集资金,采取条块结合,任务层层下达责任到人的办法,形成全行齐抓共管的局面。到今年六月底,城乡储蓄存款增加7395万元,提前超额完成省行下达全年4700万元计划,是历史同期增加最多的一年。二是从信贷资金供给制转变为资金优化投向,因而既控制信贷规模,又保证了有效投入。上半年,行社各项贷款比上年末增加2944万元,比去年同期少增6868万元,控制在省行下达增加4565万元的计划内。其中乡镇企业贷款、固定资产贷款都有所下降;个体户、承包户贷款也下降了132万元。贷款的增加主要是支持农资专哲、农副产品采购及农业生产的投放上,使信贷结构逐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