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佛洛伊德的三重人格学说提出人的本我是与生俱来的,自我和超我是在后天成长起来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尽管跨越历史和国籍,玛格丽特和安徒生依然创造出了人格类似的主人公。《飘》的女主人公郝思嘉和《猪倌》中的公主天生就有强大的本我,而她们的超我由于种种原因,没有随个体的成长而发展。超我无法压制强大的本我,因而自我汲取更多本能的力量,成就了她们独特精彩、永不服输的人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角解读了菲利·普罗斯的《美国牧歌》中主人公塞莫尔的人生悲剧。主人公生活向我们展示了其自我在渴望成为真正美国人的本我欲望和由犹太文化及宗教教义主导的超我相互冲突中的调停妥协。正是人格体系这三大系统的不协调,加之动荡的外界环境最终导致了塞莫尔的不幸。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小说《觉醒》中圣经原型的批判,从心理学角度揭示了小说结构的二元性。主人公埃德娜和罗伯特如同伊甸园里的夏娃和亚当,经受着道德束缚和欲望引诱的双重折磨,这种折磨恰恰来自于他们潜意识中本我和超我的不断斗争。  相似文献   

4.
本我,自我,超我--《红字》中海斯特·白兰的精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是美国第一部获得世界声誉的杰作,自1850年出版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文学评论家的关注,其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的性格一直是评论家们讨论的焦点.本文试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解析名著《红字》中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的性格,探寻她灵魂最终得以升华的三部曲:本我的爆发,新自我的形成和超我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的《秘密花园》虽被普遍视为儿童文学经典,却深刻反映了主人公玛丽的成长历程。拟从成长小说的角度,围绕成长中的顿悟、成长的引路人和成长的仪式等方面来分析《秘密花园》中的成长主题,从而揭示了主人公的成长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6.
《从奴隶到将军》是我小时候看的一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彝族奴隶成长为共和国将军的故事,这个人叫做罗炳辉。在这个电影中主人公不屈不挠的精神给我当时幼小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篇短文中,借用这个名称,我想来说明“奴隶”和“将军”的差别,以及如何转换这种差别。  相似文献   

7.
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凭借其处女作——《追风筝的人》而享誉文坛。"成长母题"是文学中常见母题之一。文中主要论述了主人公阿米尔的U型成长之路:美好的童年——少年犯错——忏悔救赎——长大成人,阐述了主人公从人性的真善美堕落至道德的低谷,随后通过救赎的方式重获新生,升华到人性的高度,这样一个U型的成长过程。同时以其他人的精神层面的"成长"经历为辅线,向我们阐释了成长的本质和内涵。  相似文献   

8.
《青草在歌唱》是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和成名作。女主人公玛丽从童年到成年再到最后走向疯狂和死亡的心路历程是小说的一条主线。本文试从女性成长小说的角度,从玛丽的离家、对传统女性角色的反叛、走向疯狂和死亡三个阶段来分析玛丽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9.
小说《八月之光》是福克纳的优秀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主要描述了主人公克里斯默斯从成长一步步走向毁灭的悲剧过程。文章试以成长小说的视角解读主人公克里斯默斯的形象,进而揭示福克纳对美国旧南方的爱与恨。  相似文献   

10.
《家庭制造》是伊恩·麦克尤恩的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中反响最为热烈的一部作品。该作品主人公"我"屡屡突破道德禁忌,令人心悸地上演了一部道德滑坡与伦理缺失的成长迷误剧。从文学伦理学的批评视角分析少年主人公"我"因身处混沌伦理环境招致其伦理身份困惑,从而引发伦理意识蒙昧直至导致畸形伦理选择,同时解析作品的反成长书写策略强化了作品创作旨向,以此剥离出作品的伦理旨向,有助于读者充分领略作品的文学教诲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前的文化自觉研究偏重纯理论思辨,而作为其支撑的案例研究尚显贫乏。基于此,这里大胆采用玄奘作为文化自觉的范例,借以丰富文化自觉的内涵,加深文化自觉的认识。玄奘的文化自觉体现在对已有佛典翻译不足乃至谬误的认识、对印度佛法的扬弃的求真态度及其利用翻译践行文化自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从马加爵事件看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加爵悲剧的最本质特征是人格障碍。本文拟以个案研究法,从人格心理学的独特视野和角度,深入探讨马加爵人格障碍的形成过程及主要原因,指出了当代我国家庭及教育界严重忽视人格教育是马加爵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呼吁家庭及教育界高度重视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13.
熊彼特与哈耶克同属于奥地利学派,对瓦尔拉斯均衡的态度却截然相反,原因在于对均衡、静态与动态等概念的不同理解。熊彼特认为静态均衡模型能够实现,承认瓦尔拉斯均衡是经济的"有序机制",对动态问题的关注是其在现代经济学领域最杰出的成就。哈耶克则关注市场经济的均衡过程,用时际一般均衡理论发展了静态分析,将均衡与信息问题相联系,试图引导经济学从均衡分析走向获取和交流知识的过程,对现代均衡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安东尼奥·洛佩兹·加西亚在作品的构图中以画面中心为视觉焦点的中心平衡,使其作品庄重静穆;通过分离、组合将造型元素从写实艺术中被抽取出来并得到强化,使作品超越了写实;将时间的维度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中,把时间持续作为过程记载在艺术作品中。  相似文献   

15.
王安国在当时颇负盛名,但后世却少人问津,以致于文集散佚。现在我们只能从《瀛奎律髓》的选诗和方回的评价来分析王安国的近体诗,由此得出王安国的律诗融合了宋初昆体的雍容富丽和白体的畅达闲适又参以杜诗的句法,形成了自己富丽闲雅的诗风。而从其几首古体佚诗中,又可看出王安国长于议论的宋人格调,及其反映现实的一面。总的来说,王安国是宋诗从新变到成熟的历程中一个过渡性人物之一,通过对其诗歌的分析为宋诗的发展史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6.
市场占有率抢先战略被产业成长时期许多企业采用,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利润的下降速度却难以控制。对产业成长过程中市场占有率和利润之间的变动进行了分析,并尊新认识了抢先战略指导下未来利润的增长来源,这对于指导企业正确运用抢先战略以及未来利润的提升方面都具有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先生的代表作——《实业计划》是一部关于中国近代化战略的巨著,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工业化思想。孙中山所处的成长环境、近代"振兴实业"思潮、近代中国现实状况和西方经济学说的流入及在中国的发展等四个方面,构成孙中山工业化思想的主要来源。孙中山的工业化思想主要包括工业建设思想、工业布局思想、工业管理体制思想以及工业化各要素思想。其特点在于,注重对建立国民经济体系的整体把握;注重区域开发,以点及面,由区域发展到全国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的同时,引导并发挥私营资本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运用成长小说理论,从环境的疏理、成长引路人和成长中的顿悟等角度解读《简·爱》,揭示出主人公经历顿悟,最终获得身心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19.
政策网络的概念滥觞于美国次级政府观念以及英国政策社群的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政策参与过程中团体与政府关系的方法与分析框架,它旨在用描述过程的方法进行政策制定的研究。这一概念的出现契合了西方工业社会行政与政治日渐多元性与复杂性的现状。经过多年探索,正向着完整的分析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一种多元主体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译者作为翻译的中心和枢纽,其主体性地位的确立经历了从"死亡"到"绝对活着",再到"相对活着"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