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广西金嗓子集团心系灾区人民,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5月17日,该公司通过柳州市红十字会向灾区捐赠了一批价值100多万元的“金嗓子”、板兰根、罗汉果玉竹、百步止咳冲剂等救灾药品,这批救灾药品已及时到达四川灾区,受到了灾区群众及广大战士的普遍欢迎,他们纷纷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2.
动向     
《经济改革》2010,(12):7-7
来自中国民政部救灾司的消息,近日中央下拨的41亿元人民币救灾资金,用于解决今冬明春受灾群众口粮、衣被、取暖等基本生活困难。在资金安排时,重点向青海、甘肃等省份倾斜,帮助玉树地震灾区和舟曲山洪泥石流灾区等地受灾群众安全过冬。  相似文献   

3.
谢觉哉同志是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德高望重的社会活动家。在建国前后,他提出了大量灾荒救治的理念。在谢觉哉的救灾思想中,危机预防方面的中心内容即和灾荒作斗争最根本的对策应是国家兴办各种防灾建设;危机应对方面即把生产救灾工作列入一切工作的中心;危机恢复与减轻方面即积极领导灾民开展生产自救;在危机总结与评估方面,要求各级领导深入灾区及时了解情况,走群众路线,及时总结救灾工作的主要缺点。  相似文献   

4.
元祐四年至六年(1089-1091)的水旱灾害,使江南地区损失严重,政府采取了缓征、截留的救灾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救灾效果,但这种救灾策略是在减少江南灾区上供粮赋的前提下进行,所以中央政府要求江南在灾后补缴欠粮,但江南常年灾荒,累积下来大量积欠,补缴压力非常巨大,结果出现了江南典型的后灾荒时期的饥荒现象。文章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积欠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基于博弈理论,对积欠危机的形成给予了进一步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5.12汶川大地震以来,国内众多企业纷纷捐款捐物,支援灾区救灾及重建工作,充分体现了全国人民心系灾区,全国一家亲的精神。但在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下企业公益性捐赠的财税处理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本文进行简要的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6.
1998年夏季我国从南到北的特大洪水,使湖北、湖南、江西、吉林和黑龙江等省大面积受灾。为了准确把握救灾救济和重建项目的进展情况,1999年元月,笔者参加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特大洪水与中国经济发展态势”课题组在南方灾区进行的个案调查。①以下将首先概述本文...  相似文献   

7.
干旱,是威胁宁南山区广大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自然灾害。今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将日趋严重,这必将导致干旱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与干旱程度的普遍加重。但是,干旱也有其规律性,迫切需要我们在总结抗旱减灾经验的基础上,找准突破点,不断改革抗旱救灾的基本内容,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把干旱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13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连续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政治局会议,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并亲赴四川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国务院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温家宝总理震后立即赶赴地震灾区,直接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其他领导同志也对抗震救灾给予了有力指导和协调。按照中央的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正在紧张、全面地展开。下面,我将阶段性工作情况向大家通报一下。  相似文献   

9.
《经济月刊》2010,(5):75-75
继4月3日苏宁电器向西南五省市捐赠1000万用于爱心抗旱救灾十天后,4月14日,在青海省玉树发生7.1级地震的当天下午,苏宁电器又率先启动重大灾害救助响应程序,紧急向青海省民政厅捐赠500万元,用于购买帐篷、食品等救灾物资。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12日--这一天人们永远都不会忘记: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这是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汶川特大地震造成的受灾面积,相当于西班牙整个国土,受灾人口比北欧五国人口总和还多,赈灾难度之大,需救济人数之多,重建工作之浩繁,世所未见."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作为一名建筑师,能为灾区重建贡献出一份力量,是我毕生的荣幸!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政府强调防灾、抗灾、救灾三结合,同时发动人民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其中,防灾是指对易发生灾害的地区在灾害发生之前积极地采取预防措施,尽可能避免或减少灾害的发生.减灾是指为抵御、控制和消除灾害的影响在灾情出现时,采取各种措施将损害后果降低到最低程度,包括紧急抢险、转移疏散灾区人口、抢种抢收农作物等.当灾害形成后,政府应当迅速开展灾害救助,组织力量抢救人们的生命财产,安排灾民生活,尽快恢复灾区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因此,人类社会在对付灾害袭击时,防灾、减灾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本文提出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考虑从建立健全七大减灾体系.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与区域经济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箐 《经济研究导刊》2009,(18):133-135
四川灾后恢复重建正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形势的新挑战。通过对灾区自然条件、区域经济特点分析,提出了加快灾后恢复重建,促进灾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四项措施:用好灾后重建政策,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利用对口援建支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步伐;统筹灾区城乡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进程;发挥灾区自然优势,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效益。同时,提出应重视处理好灾后恢复重建与灾区区域经济发展的三个关系:重视灾后生产生活恢复与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重视灾区就地重建与加强生态移民扶贫的关系;重视灾区统筹城乡建设与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崭新历史时期,我国的防汛抗旱工作面临着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不利影响。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其危害,采取科学措施减小危害程度。本文着重阐述了新时期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了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在四川省西部龙门山断裂带发生了举世罕见的里氏8.0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中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震后灾区的重建工作已全面展开,在这其中,积极探索为地震遗址建档,保留珍贵史料,为全世界的抗震减灾和震后建设提供借鉴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心系灾区,情系灾民,积极捐赠。数百亿元捐赠软和不计其数的捐赠物资能否及时到达灾民手中并有效发挥作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外赈灾款物监督机制的相关经验,然后分析了当前我国赈灾款物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应从建立救灾款物独立运行机制、清晰管理费用、充分运用民间监督、建立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构建高效赈灾款物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华北自然灾害频发,使华北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灾荒发生之后,灾区的农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其主要表现有:粮食减产,使灾区各种物价紊乱;农业崩溃,使灾区生产无以为继;百业荒废,使灾区工商全面崩塌;秩序紊乱,使灾区借贷之风盛行。由于灾害发生之后,灾区农村经济残破不堪,使灾后的重建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7.
“从政之道 ,以民为本”。这是平山县民政局局长辛勤的座右铭。十多年来 ,辛勤同志在民政局长的岗位上 ,心系百姓 ,情注民政对象 ,设身处地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 ,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贴心人”。“救灾如救火 ,在灾害面前要勇于牺牲自我”  平山县是山区大县 ,灾害频繁。每当汛期来临之前 ,辛勤局长总是未雨绸缪 ,全方位做好防汛救灾准备工作。每遇连降大雨他总是密切关注是否发生灾情。一旦有情况 ,他就立即带领民政干部迅速奔赴灾区。1 996年 8月初 ,平山县遭受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 ,山洪暴发 ,房屋倒塌 ,道路、电力、通讯中断 ,灾…  相似文献   

18.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以落叶、枯枝和草屑、花败等为主的园林绿化废弃物,经粉碎、发酵、再加工等技术工艺进行处理后,可变成有机肥、栽培基质等产品,不仅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的抗旱保水透气能力,改善植物生长环境,还能解决城市园林废弃物的处置问题。然而,对很多城市来说,处理园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企业救灾行为情景匹配与功能匹配对企业声誉的影响。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企业救灾行为的功能匹配与情景匹配有比较清醒的感知。进一步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低水平( VS.高水平)功能匹配和高水平( VS.低水平)情景匹配的企业救灾行为对消费者感知企业声誉有更积极影响;同时,当情景匹配水平较低时,低水平( VS.高水平)功能匹配的救灾行为对消费者感知企业声誉有显著积极影响;相反,当情景匹配水平较高时,高水平( VS.低水平)功能匹配的救灾行为对消费者感知企业声誉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自古以来有“灾荒的国度”之称,特别是自然灾害频繁交替发生,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困扰,救灾减灾立法和实践就显得特别重要.在晚清社会,救灾减灾力量呈现出多元化的救助系统,民间各阶层大量加入到减灾救灾的行列中来,这既有传统民间救灾法律的引导和规约,又超出法律的范围.如何规范民间力量合理救灾减灾不仅是晚清社会所面临的问题,而且也是当今民间救灾中的凸显问题.民间救灾立法不仅要强调政府的引导作用,更需要民间救灾形式的多样性和救灾实践的多中心性,充分调动民间救灾力量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