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构投资者能否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一直是管理层和学术界讨论的焦点。考虑到机构投资者的择股偏好与股票波动之间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PSM),筛选出与机构重仓股"相仿"的未被机构重仓持有的股票,从微观层面检验了我国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对市场波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机构投资者偏好财务优良、治理有效的公司,而此类公司的股票往往呈现出更低的波动性。(2)在市场上升阶段,机构投资者提高了股票的波动性;而在市场下降阶段,机构投资者虽然起到了降低股票波动的作用,却未能阻止股价继续下行。(3)机构投资者的买入行为与股票的期内收益存在很强的正向关系,而在滞后期中机构重仓股并未显现出更高的收益率,这意味着对于个体投资者而言,通过追踪基金公布的季度持仓数据来选择股票已经错过了最佳买入时期。  相似文献   

2.
处置效应是指投资者过早地卖出盈利的股票而继续持有亏损的股票这种非理性行为.本文主要研究的是A股市场配售股票过程中投资者是否也会存在这种不理性行为.文章以2012年至2016年为时间窗口,引用Grinblatt and Han(2005)提出的资本利得突出量来检验配售股票之后,投资者是否存在处置效应.分析发现在配售股票的情况下,投资者不存在处置效应,一些投资者无法合理地调整在除权日之后的股票参照价格,导致无法准确地判断实际收益与实际亏损.  相似文献   

3.
投资选择权约束、意见分歧与中国股市风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特定的股票总是被市场上特定的投资者群体持有 ,以反映该投资者群体对投资资产价格的评估意见。投资者意见的分歧会导致股票市场的资产出清价格偏离均值 ,股票价格趋于均衡的波动幅度也会变大。中国股市上投资者投资选择权的约束加大了投资者的意见分歧。扩大投资者的投资选择权来促进投资者意见分歧程度的缩小能有效降低中国股市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价格下,样本股票未来带给国内投资者的回报率可能不低于成熟市场,如果国内投资者对样本股票所要求的股权风险溢价能与境外投资者对成熟市场所要求的水平相当,那么样本股票无疑已凸现投资价值;如果国内投资者对样本股票所要求的股权风险溢价与境外投资者对中国香港等新兴市场所要求的水平看齐,那么样本股票就可能存在高估的问题;但是如果考虑到A股含权的因素,即使是与中国香港市场比较,样本股票可能已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  相似文献   

5.
逯东  付鹏  杨丹 《财经研究》2016,(2):73-84
文章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是否存在通过管理媒体报道来获取超额收益的行为。研究发现:(1)媒体报道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符合“注意力驱动效应”,即媒体报道数量与股票超额收益显著正相关;(2)机构投资者会利用媒体报道的这一效应来获取股票超额收益,即机构投资者存在利用媒体来制造信息噪音以引导市场热点的短期炒作行为,进而验证了“主动媒体管理”假说;(3)机构投资者的媒体管理行为会提高其所持有股票未来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即带来更大的股价崩盘风险。文章将机构投资者行为和媒体报道进行了有机结合,拓展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而且研究结论为进一步规范机构投资者行为和媒体报道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经济研究》2017,(6):90-104
上市公司现金股利不平稳是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但迄今,投资者是偏好还是厌恶股利不平稳的股票仍不明朗。本文首次分析和检验了公司现金股利不平稳程度对我国投资者行为偏好的影响。采用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公司股利不平稳程度的增加与整体机构投资者持股数量的减少相关联;与非独立机构投资者(券商、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信托公司及财务公司)持股数量的减少相关联,且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前更加明显。此外,相比于包含"铁公鸡"和"无规律"股票在内的市场投资组合,投资者更青睐于现金股利不平稳股票投资组合,但现金股利不平稳程度并不显著影响投资者的短期财富。进一步研究发现,投资者持有一年期股利不平稳程度较低的股票投资组合比持有股利不平稳性较高的股票投资组合需要多支付4.2%的股利平稳性溢价,且股利不平稳程度显著影响了投资者的预期投资收益。  相似文献   

7.
证券投资基金持股与股价波动性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基金持投和股价波动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市场看好的情况下,基金为了战胜市场偏好持有波动性较大的股票,并且基金增持股票会对股价波动性产生较大影响,而对减持股的影响较小;在市场看淡的情况下,基金为了规避风险选择持有波动性较小的股票,并且基金减持股票会对股价波动性产生较大影响,而对增持股票的影响较小。这些结论与基金的投资策略与羊群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8.
《经济研究》2021,56(1):58-73
同美国市场投资者情绪与截面股票未来收益短期正相关、长期负相关的现象不同,中国A股市场两者之间短期内就呈现负相关特征。本文认为这主要与中国A股市场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且做空套利受限严重有关,因此与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美国市场存在明显差别。考虑到A股独特的市场交易结构与投资者行为特征,本文提出非主力资金买卖不平衡指标(BSI),通过捕捉散户的资金流向实现对个股投资者情绪的测算。实证结果表明,股票组合收益率与非主力资金BSI指标存在明显的单调递减特征,且无法由通常衡量投资者情绪的换手率因子所解释,与换手率的市场异象也有显著差异,后者表现出换手率特别高的股票组合收益明显更低的非对称特征。本文的理论与实证也进一步指出,有限套利是A股市场投资者情绪异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套利受限更为严重的股票组合中,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截面负相关的现象更为明显。同时,市场极端情绪和极度乐观情绪下的投资者情绪股价异象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市值加权指数可能会过多持有被高估股票、减少持有被低估股票,不是均值方差最优组合。基本面指数以基本面指标据进行样本股的选样和加权计算,打破样本股价格与其权重之间的联系从而避免这种缺点。利用Arnott等学者的方法构建在中国股票市场上的基本面指数,发现基本面指数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不如市值加权指数。  相似文献   

10.
对三因素模型在我国证券市场的适用性问题,即股票期收益率与市场溢价因素、公司规模因素和账面市值比因素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我们分析的样本,得出以下结论:总体而言,三因素模型在我国股票市场是适用的,可以作为一个方便实用的工具来帮助投资者对中国股票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中国股票市场具有规模效应和账面市场价值比效应,价值型股票的收益率高于成长型股票的收益率。  相似文献   

11.
认购方式与IPO抑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Chowdhry与Sherman(1996)模型为基础,研究认购方式对IPO抑价的影响。2002年中国IPO认购方式从上网定价转变为向二级市场配售,两种方式之间的差异之一是投资者在认购股票时是否需要支付利息。在上网定价方式下,投资者认购股票期间的冻结资金利息为公司所有;在二级市场配售方式下,投资者认购股票不需要承担利息损失,Chowdhry与Sherman(1996)模型认为,二级市场配售的认购方式将显著降低IPO抑价率。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认购方式中隐含的利益分配是影响IPO抑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钟普 《经济论坛》2008,(6):128-129
一、股权溢价之谜 股权溢价(The Equicy Premium)是指股票收益率大于无风险资产收益率的现象.由于股票的风险较大,市场上大量的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必然会要求以高收益来补偿持有股票所带来的高风险,因此一定程度的股权溢价是正常的市场现象.然而,大量针对不同时期与地区的实证研究表明,股权溢价程度远远超出了标准经济学模型所能解释的范围,这一现象被称之为"股权溢价之谜".  相似文献   

13.
中国股市中个体投资者处置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强松 《经济论坛》2009,(15):19-23
本文基于行为金融理论,通过来源于南京某一证券营业部的个体投资者的交易数据来研究中国证券市场中个体投资者的处置效应。文章首先将1997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1日的中国股市划分为牛市和熊市。分别研究牛市和熊市中投资者是否存在处置效应。结果发现在牛市中个体投资者表现出了更强的处置效应,但是在熊市中个体投资者却表现出了反处置效应,即投资者卖出亏损的股票而持有盈利的股票。此外投资者的个体信息会对投资者的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朱武祥 《资本市场》2007,(12):46-47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完成,监管机构不断强化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加强证券市场市场监管,推进市场改革创新。蓝筹股公司不断进入A股市场,上市公司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IPO融资规模和股票市值跃居亚洲乃至全球前矛;机构投资者更为壮大,持有流通市值近50%,中国证券市场出现了转折性变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征券市场的新环境下,上市公司要想实现持续发展,亟需做好"两门功课"。  相似文献   

15.
王立文 《当代经济科学》2011,(5):99-108,128
论文基于2005—200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当投资于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股票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股票换手率、股票收益波动率、股价同步性等反映和衡量股票市场稳定性的三个渐次递进维度的指标都显著负相关;而当投资于不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股票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衡量股票市场稳定性的指标显著正相关抑或不具有显著影响关系。这些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直接影响着机构投资者是选择长期的价值投资行为还是进行短期频繁的投机炒作,进而影响机构投资者稳定股票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论文的研究结论对于股票全流通时代发展机构投资者、引导投资者的长期价值投资行为以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区别于国内以股票价格为对象揭示IPO股票特征的研究,文章以投资者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国IPO股票上市初期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差异。IPO交易研究是目前IPO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文章利用沪深股市2002年IPO股票的账户交易数据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中国IPO股票上市首日的高成交量与高换手率由投资者逐利行为造成;在上市后3日的交易中,个人投资者由于资金限制和信息获取能力不足等原因,对股票收益的判断能力明显弱于机构投资者,在交易中被机构投资者所利用。  相似文献   

17.
市盈率是股票价格与其每股收益的比值。对于股票市盈率高低的看法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 ,可能会得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结论。如当某支股票的市盈率高于市场平均市盈率时 ,一部分人可能会认为该股票此时定价偏高 ,已经失去了投资或继续持有的价值 ;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 ,市盈率高的股票往往是一些高成长性的股票 ,市盈率高本身就说明了投资者对其未来成长性的认同 ,愿意为公司的每元盈利付出较多的资金。笔者倾向于后一种观点 ,买股票就是买上市公司的未来。如果一家公司业绩较好 ,市盈率偏低 ,但没有成长性 ,也不会受到市场的追捧 ;…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2000年、2001年和2002年中国证券报及其网站连续进行的全国性股市投资者问卷调查发现,三年来个体投资者的计划操作策略有显著的变化,尤其以计划中长线投资为主转变为计划短线投资为主,持有不同计划操作策略的个体投资者不仅在性别、固定收入以及股龄上有显著差异,而且在对股市各方面的认知和情绪上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个体投资者计划操作策略的选择,主要是基于对股市现状的评价和对股市未来情况的推断。  相似文献   

19.
ST类股票投资风险分析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历程中,庄家利用重组题材进行炒作,特别是对ST类股票的炒作,令众多中小投资者稍有不慎就深套其中或血本无归。本文通过观察沪深证券市场典型ST类股票的价格走势,运用β系数的及相应的风险分析方法,对ST类股票进行投资风险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ST类股票在二级市场上的投资风险远大于证券市场平均投资风险,并就中小投资者如何规避股票的投资风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消极投资策略分为指数化投资策略和买入并持有投资策略,并通过实证验证对这两种投资策略进行比较,进而判断我国资本市场是否存在增长率陷阱。增长率陷阱是指受股票价格和红利再投资收益率的影响,长期中高速增长的新兴行业股票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率低于增速较低的传统行业,进而导致买入并持有投资策略优于指数化投资策略的一种现象。本文基于上证50指数,构造上证50指数投资组合(即指数化投资策略)和完全派生投资组合(即买入并持有投资策略),对我国股票市场上是否存在增长率陷阱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我国不存在增长率陷阱现象,相反上证50指数投资组合的年投资收益率(几何)高于完全派生投资组合,所以指数化投资策略优于买入并持有投资策略;资本市场不成熟可能导致实际上存在的增长率陷阱没有被检验出;我国股票分红较少、指数基金较少也是可能导致我国股市现阶段不存在增长率陷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