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经济信息》2006,(17):52-53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表态,酝酿多时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即将由国务院国资委正式发布。这是继推出中央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货币及《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暂行办法(试行)》后,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的又一大进展。分析指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将比其他上市公司更为严格。  相似文献   

2.
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长期困扰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发展的一个难题.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为解决股权激励问题提供了恰当时机.文章在阐述全流通时代国有控股上市司实施股权激励的重大意义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存在的障碍,提出应从规范股票市场运作、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加快建立竞争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保障股权激励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股权激励是上市公司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推行股权激励,对于进一步调动国有控股公司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等具有积极意义.文章主要就如何完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陈平进 《新财经》2005,(10):74-76
在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有了一个市场化的定价机制,便于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股票期权与员工持股计划是国外上市公司较为常用的一种激励制度,笔者通过分析现行政策环境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状况,认为股权分置解决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ESOP)是较为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近日,我们就股权激励在北京、上海等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股权激励应该积极推行,但是,作为股权激励方式之一的限制性股票,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必需慎用,有的限制性股票方案应尽快叫停。由于限制性股票方案在授予时就对股东大量的存量股本所有权进行无偿赠送,这与股权激励对公司未来增值效益进行分享的宗旨并不相符,而会造成公司出资人和股民既得利益巨额损失。这种损失有很强的隐蔽性,其后果比曾经看好但在实际推行中不得不叫停的MBO还要严重。  相似文献   

6.
7.
朱金福 《上海国资》2006,(11):60-61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出台后,中信证券部不久前刚刚通过的股权激劢议案恐怕已经很难执行下去了。对比试行办法的要求,不难发现,中信证券不但达不到进行股权激励的条件,在激励程度上,也有与之相悖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和君股权激励研究中心新近一份报告称,在公布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中,2006年和2007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分别占比39.53%、30.77%,2008年以来(截至5月13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占比30%,只有12家。中国近1600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三分之二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步伐明显比民营上市企业慢半拍。  相似文献   

9.
为了降低成本并实现高管有效激励我们必须拥有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随着非国有经济逐渐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前进的重要力量,如何保留、激励、吸引高管人员成为非国有企业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高管薪酬激励的基础理论以及相关研究,同时结合我国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年报数据,采用回归分析对非国有控股上市高管薪酬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从而为合理设计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动态股权激励静态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为众多企业所广泛采用的股权激励方法的最大问题就在于按股分配与员工个人工作业绩脱节,长此下去必然影响企业经营业绩.动态股权制的产生虽是一个有力的创新,但是也未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从此目标出发,文章在建立动态股权激励静态模型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围绕模型的设计目标、业绩利润值区间对分配的影响、静态模型对团队行为的影响、静态模型的适用范围、优点及待研究的问题等展开了较深入探讨,认为:动态股权激励静态模型能有效将按资分配与按绩分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激励方式融合在一起,兼顾企业对员工的短期和长期激励,更好地实现企业股权结构和员工分配方式的动态化,因此,该模型对于解决传统股权激励机制缺陷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高山 《华东经济管理》2005,19(10):101-103
上市公司管理者收购(MBO)对优化上市公司产权结构、降低代理成本、建立高效的企业家激励机制、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实施MBO过程中也存在着信息披露不充分、收购价格不合理、国有资产的流失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利能力是反映上市公司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通过深入分析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才能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做出客观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包括:上市公司的盈利结构分析,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分析,上市公司的会计失真问题分析,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标分析及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香 《科技和产业》2008,8(7):80-83
已有的上市公司评价指标较多地强调财务指标,而对反映企业成长特征的非财务指标却较少涉及,无法完整地体现上市公司的综合绩效。本文参考国内外现有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全面选择指标,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上市公司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安徽省上市公司提高绩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肖作平 《改革》2005,(3):97-103
对照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特征,着重从股权模式、董事会结构、监事会结构、管理层激励机制和机构投资者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中国上市公司并没有形成真正体现现代企业制度内涵的运作机制,导致内部治理弱化,强化了内部人控制。  相似文献   

15.
股权激励作为推动出版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可推进出版上市公司治理能力现代化、激发企业士气、增强企业发展活力。由于我国出版业的现代化、资本化出现较晚,使得股权激励制度的试点实行受到很多的制约,因而在出版业采用的较少。基于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开始鼓励符合条件的出版上市公司进行试点,通过分析我国出版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现状,对推行股权激励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58年6月莫迪格利亚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共同发表了《资本成本、公司融资和投资理论》一文后,理论界和学术界就开始对企业资本结构的研究,并进而研究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制成为上市公司,使上市公司具有了一些我国特有的特征,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在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二者的关系提出了解决上市公司这两方面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邱娟 《科技和产业》2012,12(12):128-132
首先对大股东侵占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做了一个综述,选取了2004年和2009年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大股东侵占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发现股权分置度变量与大股东侵占行为的发生呈重要的负相关关系,公司规模有重要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罗爱芳 《科技和产业》2009,9(7):47-48,52
股权激励是一种有效的激发人力资源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管理方式,本文从介绍股权激励的基本特征着手,建议由总体到局部,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提出提升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有效性的途径设想。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上市公司家族控制、治理框架与政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启林 《改革》2004,(4):96-102
在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家族控制增长路径的基础上,运用代理理论阐述了家族控股上市公司中外部股东与家族控股股东之间存在的主要代理冲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中国特色的股权割裂、东亚管理文化与转轨经济特征三个维度的治理框架以及具体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accomplishment of trade fund alloca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we find there are big differences in the efficiency of using the trade fund of listed companie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optimize the trade allocation of the fund. As to the efficiency of allocating the trade funds, the two indexes, trade competition and enterprises technology have the strong instructive meaning. And the trade assets with characters of resource monopoly and consumption particularity are used most effectively. While promot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consider the competitive situation of the trade and the technological situations of enterprises in the companies' access and in the fund allocation sufficient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un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trade fund in companies coming into market, the low effect of the use of the whole fund in listed companies, et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