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疏勒河中下游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1990、2000、2005和2010年4期遥感影像解译结果,获取了近20年来疏勒河流域中下游绿洲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进一步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对疏勒河流域中下游绿洲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趋势及其驱动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来疏勒河流域中下游绿洲土地利用类型仍以草地、水域和耕地为主,土地利用整体特征未发生显著改变,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差异较大;其中,研究期内耕地呈持续高速增长态势,草地出现较大的波状起伏,水域面积于2000年后持续减少;1990—2005年草地和水域面积减少引起绿洲缓慢萎缩,2005—2010年草地和耕地面积增大导致绿洲缓慢扩张;人口、政策方向、城市化程度和技术水平等人文因子是绿洲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2.
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1996-2009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相对变化率及主成分分析方法,结合GIS技术,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①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总量呈波动中下降的发展态势,人均耕地数量呈逐年减少的发展趋势;②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空间差异变化体现为“平缓—快速—平缓”的阶段性发展特征;③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变化空间差异明显,多数市辖区与县级市耕地数量减少较大,多数县耕地数量有一定幅度的减少,宁乡县和茶陵县耕地数量有一定规模的增加,耕地数量相对变化率具有“市辖区>县级市>县”的空间分异特征;④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和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结构调整是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成果能为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客观依据,可为类似地区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耕地利用综合效益是衡量耕地生产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选取黑龙江省垦区为研究区,构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本研究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及协调度分析模型,定量计算和分析黑龙江省垦区1999—2008年耕地利用综合效益和系统协调度,并采用SPSS软件对耕地利用效益驱动力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999—2008年,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整体效益呈上升趋势,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变化呈现不同的变化态势。10年间耕地利用生态效益在小范围内反复波动,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呈较大波动增长趋势,并与垦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变化总体趋势基本一致。研究区耕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发展相对均衡,协调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土地生产力、人均农业GDP、农业投资效益、人力资本水平以及生态质量等是影响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敏感因子。  相似文献   

4.
梁俊花  马春燕 《经济问题》2008,341(1):50-52
耕地数量的动态变化是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分析耕地数量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合理利用和保护区域耕地资源,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山西耕地数量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山西1949~2005年的统计和普查资料,分析了山西耕地数量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了影响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50多年来,山西耕地数量变化总体上表现为先增后减,总量趋减;而人均耕地面积总体上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农业科技进步、政策等构成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5.
烟台地区耕地资源态势及宏观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贤赵  王春芝 《经济地理》2004,24(2):263-267
利用改革开放20多年来烟台地区耕地统计资料和近5年土地详查与变更数据,研究揭示了该区耕地资源利用与变化的基本特征,耕地数量变化的基本过程、空间差异及耕地流向,初步探讨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及其影响机制,得出以下结论:①20多年来,烟台地区耕地数量呈明显的波动减少趋势,经历了缓慢减少一急剧减少一缓慢减少的变化过程,并在1985年前后、1987—1990年和1991—1993年出现了3次明显的耕地流失高峰;②耕地的主要流向是工矿用地、居民点和各类交通用地以及果园,耕地的增加主要是未利用土地的开垦和工矿用地的整理与复垦;③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政策是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宏观驱动因子,耕地数量变化过程中的明显突变与国家宏观政策背景相关联,耕地快速减少在发生时间上与经济的过热增长基本同步,在空间分布上与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的差异相一致;此外,人口增加对耕地减少的驱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空间差异对于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方向性和结构性差异及其形成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地统计学原理,运用遥感、GIS和变异函数等方法研究了佛山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时空分异性。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佛山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从1991年到2005年,佛山市土地利用驱动力因子总体上呈多样化不断增长的态势,土地利用驱动力的程度和强度加大;空间分布由中心区向北和向西呈现连片式扩展,向南呈现跳跃式延伸;土地利用变化受自然因素驱动程度下降,受人类活动驱动程度增强,土地利用变化的结构性降低,随机性增大,表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1991年到2003年,以人类活动为主的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主导性由单一方向转变为互相垂直的双方向;2003年到2005年,佛山市土地利用驱动力分异呈现出多极主导的集聚式、组团式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山西省耕地变化态势与耕地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统计分析法,以山西省1949—2005年统计资料为依据,分析耕地面积的时间变化,揭示了山西省耕地资源的变化特征——耕地数量"三起三落",基本态势持续走低;并通过与全国以及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中部五省的横向比较,指出了山西省与中部六省之间人均耕地方面的差距以及耕地资源和粮食安全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并在此基础上从九个方面提出了确保山西耕地安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1998-2007年中国耕地数量及其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伟 《经济地理》2011,31(10):1698-1702
依托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分析了1998-2007年中国耕地的数量及其结构变化。研究表明:①2007年,我国耕地中的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菜地比重分别为22.61%、3.40%、17.66%、55.13%和1.19%,旱地占有绝对的比重;②1998-2007年,我国耕地、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菜地的变化率分别为-6.04%、-3.45%、-4.29%、-0.58%、-8.81%和-3.00%,耕地的变化以旱地、灌溉水田和望天田的减少为主;③部分省份水浇地和菜地面积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主要原因可能是灌溉水田向水浇地以及水浇地向旱地的转换。近年来,质量较差的非灌溉耕地的减少速度较快,使我国耕地组成质量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耕地变化的趋势及其政策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了土地利用,造成耕地资源的进一步减少,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必须了解耕地的变化和利用状况。文章应用相关分析方法对湖南省总人口、房地产投资、城市化水平、国民生产总值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与湖南省年末实有耕地面积变化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同时又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定量分析了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对耕地利用数量的变化状况,并根据模型预测了2010—2030年湖南省年末实有耕地面积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耕地的政策选择是控制人口增长、适时加快城市化进程、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效应、提高农业用地效益等。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今阶段,耕地数量逐年减少的趋势一直在持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上海,经济增长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耕地资源产生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化和工业化正处于加速发展的时期,耕地数量减少的速度更为快速.  相似文献   

11.
农村宅基地流转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我国法律法规规定:农村宅基地的流转只有国家征收征用和集体组织内部流转两种合法形式。但实际上农村宅基地的流转十分普遍,特别是在城市郊区。分析了农村宅基地流转的驱动力,认为驱动力包括三个不同主体的驱动力,即国家征收征用驱动力、农村集体组织转用流转驱动力、农户自发流转驱动力,主体不同驱动力不同。  相似文献   

12.
1978-2007年云南省投资政策的演变,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978-1991年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1991年至今逐步扩大投资规模.1978-2007年云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变化符合云南省投资政策的演变过程,但是,1978-2007年云南省的投资政策对经济增长没有起到强效的促进作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不平稳,同时云南省在资本使用效率方面做的不好.为此,云南省在促进和引导投资方面应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合理投资结构、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投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县域房地产市场发展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本世纪,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大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日趋成熟完善的同时。出现了价格过快上涨、市场过热的现象,县域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从市场需求、供给以及整体因素三方面分析了县域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驱动因素,并提出了促进县域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基本要素,耕地面积变化必然会引起粮食生产波动,从而影响粮食供给安全.从总量看,云南粮食产量和耕地面积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保持必要的耕地面积是云南省粮食自给和粮食安全的基本条件,降低耕地压力是粮食可持续生产的关键.云南省未来粮食安全战略的宏观对策是在确保耕地数量的前提下,改善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城市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北京市属特大城市,高度的城市化水平迫使其以摊大饼的模式不断向外扩张,城市快速发展的要求与供应紧张的建设用地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城市发展一度突破城市规划.文章选取北京市1986-2006年的城市扩张及经济、人口、交通等方面数据进行分析,以探求北京市20年来城市扩张驱动力所在,从驱动因素着手指导城市规划的编制,并对这些凶素进行合理的引导限制,以改善北京市扩张模式并引导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新疆地域辽阔,但是距海较远,气候相对较为干旱,脆弱的生态环境极大限制了人们的生存与发展空间。随着新疆地区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大大加快,对新疆地区的耕地资源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人地矛盾逐渐突显。通过对新疆地区耕地资源数量及质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并对新疆耕地资源进行总体评价,以此提出新疆地区耕地保护的对策建议,为新疆耕地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数据资料,以呼和浩特市12年来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有关土地利用统计数据,分析了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土地利用转化的速度以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影响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吸引外资带动开发区经济发展、建设用地增加扣社会经济活动等因素.  相似文献   

18.
耕地保护是指人们为保证耕地的永久性利用和为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基本保障所采取的措施,包括保护耕地的数量、质量和耕地环境保护。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社会经济飞速增长,我国的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命线。本文从耕地保护制度现状等方面,全面分析了耕地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在完善保护耕地体系,切实保护耕地工作力度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保护耕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徐然林  凌森 《技术经济》2005,24(11):34-35
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为防止和纠正地方保护主义,营造公平竞争的经济发展环境,同时为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中央政府决定采取土地垂直管理改革。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详细分析了石河子市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在结构上的变化,结果显示工业用水比重增大,近年增长态势趋于稳定;生活用水量增长较快,比重变化不大;生态环境用水比重减小.并阐明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以期为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发展利用规划提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