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许多复杂理论体系的实质与其方法论密不可分。马恩共识于“价值是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价值”与“生产力”同义;但是,这种价值理论在《资本论》各卷中的展述却是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出发,一步一步上升为“具体”的。细读之,可以发现,每向“具体”前进一步,都靠劳动价值论与某种突现使用价值决定性的理论相结合而完成,其理论实质是使劳动价值论被纳入唯物史观框架。其中包括,第二卷指出,一旦要具体考察社会总资本的流通,就不能只囿于劳动价值论,还要考虑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即社会效用,并依此建立了再生产理论;第三卷又进而指出,从总体上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更不能囿于第一卷对价值规律的抽象论述,而要充分理解:价值规律的进一步展开,包括了对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即社会效用决定意义的含纳,此即宏观的“效用/劳动价值论”。显然,从方法论层面看,马恩的价值理论不限于劳动价值论,它是由抽象劳动价值论上升为具体的宏观的“效用/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3.
在价值评估中,企业价值的内涵是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本文从经济学价值理论出发,探讨不同的价值理论中对企业价值的认识,并对企业价值影响因素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以科学的实践观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原则。依据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科学技术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它不仅作为客观的知识、工具和手段,同时也根源于人类需要,渗透着价值选择。科技与价值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存在。  相似文献   

5.
《资本论》的价值理论体系,从总体上看是生产力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一元论”是支论,是计划经济的理论基础。今天,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劳动价值论一元论”的典型表现形式“劳动价值一源论”,应予扬弃。我们要与时俱进,推进唯物史观基础上的生产力价值论。  相似文献   

6.
价值理论述评与研究的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概述了已有的各种价值论的基础上,重点指出了当前在劳动价值理论问题上争议的原因和焦点,并就目前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研究的必要性及研究重点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7.
环境伦理与价值论—围绕自然的内在价值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上海财经大学等主办的“第二届中日价值哲学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9月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回顾本世纪价值哲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反思价值哲学的研究主题和方法;探索价值哲学发展的新生长点。来自日本、韩国、中国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70余位专家、学与会。会议收到60余篇论,对很多问题进行了研讨。本刊分两期刊登大会的笔谈。本期发表日本和中国学关于环境价值问题的观点。下期刊发世纪之交价值冲突的特点和价值哲学的走向。  相似文献   

8.
9.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在理论上必然要涉及到劳动价值论和生产要素价值论及其关系问题。过去,人们大多关注两种价值理论之间的对立,而往往忽略了两者之间客观存在着的联系。实践的发展需要我们正确认识两种价值理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这将有助于我们借鉴现代经济学研究成果,创新劳动价值理论,发展马克思主义。本文就此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六大在价值理论上,不仅恢复了马恩的生产力价值论,强调使用价值和财富积累的决定作用,果断纠正劳动价值论一元论的百年误读,而且与时俱进地大大发展了它,包括明确提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中国经济理论界主流应对此有所省悟。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论并非“劳动价值论一元论”,而是“效用/劳动价值论”,或日“生产力(率)价值论”,它体现并贯彻了生产力决定性。被长期误认为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正宗”的“劳动价值论一元论”。其实源于考茨基在“批修”时对马克思的错解,应予否定。对西方经济学的宏观要素价值论及微观层面上开拓出的效用价值论。我们均应批判地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朱沁夫 《全国商情》2007,46(5):62-64
对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的研究需要建立在科学的价值理论基础之上,劳动价值论依然是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研究的理论基础。旅游资源作为资源物质具有无价值性,作为资源资本具有有价值性。对于某一特定旅游资源来说,基于劳动价值论的旅游资源价值应当是再生产该资源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相似文献   

13.
深刻理解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四个尊重”的重大方针,需要全面认识创造价值的劳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包括农业劳动、工业劳动、商业劳动、知识产业劳动、公务劳动、家务劳动、求学劳动等,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家务劳动和求学劳动是生产劳动力、形成劳动力价值并占社会总劳动量一半左右的重要劳动。这种广义劳动价值论不仅能用来研究人们的物质生产劳动和商品交换行为。而且能用来研究人们的一切劳动、一切行为和一切社会关系,这将使劳动价值论研究达到新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4.
价值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但长期以来,对劳动价值理论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见解和争论。对价值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有助于纠正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一些错误理解,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也有助于推动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创新和发展,为这一理论增添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有效劳动价值说通过引入使用价值的实现程度而将市场需求与价值创造联系起来,这与效用价值论通过引入主观性的心理效用以消除劳动价值论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紧张关系具有根本性不同。有效劳动价值说的逻辑基础比效用价值论更为坚实,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有效劳动价值说基于严格逻辑关系揭示出使用价值和价值在量关系上的一致性,由此深刻揭示出经典“价值悖论”所潜含的逻辑缺陷;二是有效劳动价值说基于购买力因素剖析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不同发展状态,由此深层洞察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相背离的社会基础;三是有效劳动价值说基于本体论解析使用价值及其实现程度根本上的客观性,由此系统驳斥基于心理感受的效用价值论。事实上,使用价值因实现程度差异所呈现的主观性与效用受制于心理感受所出现的主观性具有本质性的差异,决定价值的根本上是可实现的使用价值而非虚无的心理感受,以不同实现程度的使用价值取代心理感受的效用更有利于洞察市场价格的形成及其变动。  相似文献   

16.
知识价值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新发展。知识产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多维性、衍生性、共享性等特征;而其价值构成则包括物质资本转移价值、知识资本转移价值和活的智力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等几部分。要重视知识产品使用价值的特征以及知识产品价值的形成、构成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劳动价值论是《资本论》经济学体系的基础,边际效用价值论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础,这两种价值论统一融合于社会生产力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都是生产力价值论的一个部分、一个特例。中国现代经济学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力价值论。社会生产力价值论分两部分,一是创造价值论部分,一是实现价值论部分  相似文献   

18.
经典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是与其唯物史观相统一的,承认生产力决定性原理.<资本论>展述的价值理论体系实际是"生产力价值论";在表达方法上它遵循着"从抽象上升为具体"和"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原则,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出发,逐渐上升到对市场价格的具体把握,包括明确承认使用价值对价值的决定意义,从而形成了在政治经济学中落实生产力决定性的理论体系;其中,从劳动价值论推出剩余价值论,只是这种"生产力价值论"体系在某些限制下产生的一个支论,意在从价值理论层面显示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造反有理",它并不否定生产力和使用价值的决定性.但近年国内围绕劳动价值论形成的许多成果,仍然无视"生产力价值论",只把劳动价值论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难以自圆其说,首先是不能解释<资本论>一系列明确的论断,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要求,亟待回皈"生产力价值论".  相似文献   

19.
"价值"这个概念,在哲学文化层面上和商品经济层面上有不同的内涵.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反击试图否定劳动价值论的错误理论,有必要对哲学文化涵义上的"价值"概念含义和商品经济中的"价值"概念含义进行明确的界定.  相似文献   

20.
许多复杂理论体系的实质与其方法论密不可分。马恩共识于“价值是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价值”与“生产力”同义;但是,这种价值理论在《资本论》各卷中的展述却是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出发,一步一步上升为“具体”的,细读之,可以发现,每向“具体”前进一步,都靠劳动价值论与某种突现使用价值决定性的理论相结合而完成,其理论实质是使劳动价值论被纳入唯物史观框架。其中包括,第二卷指出,一旦要具体考察社会总资本的流通,就不能只囿于劳动价值论,还是考虑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即社会效用,并依此建立了再生产理论;第三卷又进而指出,从总体上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更不能囿于第一卷对价值规律的抽象论述,而要充分理解:价值规律的进一步展开,包括了对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即社会效用决定意义的含纳,此即宏观的“效用/劳动价值论”。显然,从方法论层面看,马恩的价值理论不限于劳动价值论,它是由抽象劳动价值论上升为具体的宏观的“效用/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