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通过收集整理不同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规模指标,发现不同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巨大差异。用LP法测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了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制造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如何通过协调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来有效提高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各省区市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存在不平衡情况,其中东北地区更需要政府加大对数字产业化建设的扶持力度,东部沿海地区数字产业化产出水平明显优于内陆地区。第二,资本密集型企业更有潜力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第三,通过增加数字信息技术产业就业人口可以有效提高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的扩散和应用能够便利地区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与沟通,突破资源配置的地域隔阂和刚性约束,增强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服务型制造业发展,进而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分析信息技术扩散推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构建测度信息技术融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衡量指标,利用DEA方法测度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并采用2003—2016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对信息技术扩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技术扩散能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信息技术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融入程度越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就越高,二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加快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网络互联互通,普及计算机知识,提升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程度,能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进而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5.
文章采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1年~2009年的数据,通过应用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方法,分析了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企业成长与生产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分析结果发现,当给全要素生产率一个正的冲击时,企业成长在前5期有稍微的波动,在地6期后对企业成长呈现向下的趋势影响。说明全要素生产率并不能显著的促进企业成长。另一方面,纯技术效率的冲击在第4期后将显著的促进企业成长,说明对制造业上市公司来说,技术创新将在未来制造业的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Malmquist生产力指数法,利用现代制造业98个细分行业2006~2010年间投入产出面板数据,测算了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2006~2010年间我国现代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有所提高,技术效率是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主要原因。计量分析表明,外贸依存度、行业规模、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均显著影响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7.
李煜  骆温平  刘华荣 《物流技术》2014,(19):141-143,158
运用2004-2011年的面板数据,结合数据包络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我国八大经济区物流业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两者的关联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除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经济区外,其他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明显低于制造业;技术进步是影响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东部、南部和北部沿海经济区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水平较高,西南、长江中游和黄河中下游经济区次之,东北和大西北两业联动水平最差。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Malmquist生产力指数法,利用现代制造业98个细分行业20062010年间投入产出面板数据,测算了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20062010年间投入产出面板数据,测算了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20062010年间我国现代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有所提高,技术效率是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主要原因。计量分析表明,外贸依存度、行业规模、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均显著影响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10年我国发生并购制造业公司的前后四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DEA-Malmquist模型分析并购前后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规模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并购当年规模效率上升,技术进步下降,全要素生产率小于并购前一年;并购后两年规模效率逐步下降,技术进步却处于先提升后下降状态,但全要素生产率仍是下降趋势。最后本文基于行业并购类型、并购相对规模、是否涉及关联交易等方面探讨其与并购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彭昊  魏凤 《财会通讯》2013,(12):68-70
本文以2008年至2010年沪深两市的358家制造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对政府补助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获取政府补助有显著正向影响;不同所有制中,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获取政府补助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获取政府补助影响不显著;资产规模越大、负债率越高的企业获得政府补助越多;政府补助对国有企业经营业绩提高作用显著,但未有效提高民营企业经营业绩,造成了政府对制造业整体行业补助的低效率。  相似文献   

11.
在构建1987~2005年中国28个省区市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基础上,本文基于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构造区域制造业生产前沿,考察制造业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来源、差异与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分析期内制造业的生产要素结构经历了一个资本相对密集化的过程;制造业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来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表现为负作用;全要素生产率在1988~1990年和1994~1997年两个时间段出现了负增长,1987~2002年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没有增长。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分别对制造业各个行业中内资企业、外资企业1999~2005年期间的相对效率、全要素生产率(以Malmquist指数衡量)及其构成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制造业各行业中的相对效率具有显著差异,内资企业相对效率较高的行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及垄断程度较高的一些行业,而外资企业相对效率较高的行业集中在资本及技术密集型行业;两类企业在各个行业中的全要素生产率都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及其动力存在差异。基于实证结果及分析,本文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推动制造业与金融服务业深度融合,有助于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利用2009—2018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产融结合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与控制组相比,产融结合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异质性研究表明,相对国有企业、规模较大的企业而言,非国有企业、中小企业产融结合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产融结合增强企业投资对投资机会的敏感性程度,由此促进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提升,这表明产融结合通过资本配置效率驱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究结论为推动中国产融结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价值链视角出发,将装备制造业的研发创新活动划分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利用2006-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七个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数据,采用以产出为导向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研发创新活动两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测评,以此来衡量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七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大差异;成果转化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明显低于技术研发阶段;技术进步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较为显著。本文结论可为装备制造业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标:中国装备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TFP增长率的测定与分解。研究方法:构建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中国装备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TFP增长率,并对其进行分解。研究发现:中国装备制造业TFP增长率不但在区域和省份之间存在差异,而且存在明显的内部行业异质性;技术进步和配置效率变化分别是提高和阻碍装备制造业TFP增长率的主要原因和障碍;除技术进步均为正值外,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配置效率变化在装备制造业各行业中异质性相当明显;装备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仍未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研究创新:中国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TFP增长率及其异质性。研究价值:为装备制造业转型与升级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装备制造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本文引入“资源环境约束”因子,运用规模收益可变的BCC模型静态对比1980年与2014年制约各子行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采用曼奎斯特(Malmquist)指数动态研究1980—2014年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演化动力。研究发现:(1)中国装备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大体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演化轨迹,演化动力来自技术进步,制约因素是规模效率恶化;(2)分行业看,交通运输制造业技术创新显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最快,而金属制品业能源消耗最大,技术效率提升最慢。装备制造业应结合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无效率成因与各子行业特点,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提升、管理优化等方面推动装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存在区域性差异。基于DEA分解的Malmquist指数法分解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制造业TFP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而中西部地区则表现为技术效率的提升。就影响因素而言,FDI以及汇率波动对东部地区制造业TFP变动的影响显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则对西部地区制造业TFP提升有着重要作用。此外,市场化进程也对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结构是决定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因素,为了实证检验企业异质性条件下人力资本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制约与促进,文章以我国1995—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人力资本模型的构建,将人力资本分为四个类别,考查企业异质性、人力资本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出口类型企业中,人力资本投资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更高;四个维度的人力资本中,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显著促进效应的是知识人力资本、技能人力资本、基础人力资本的积累,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明显制约效应的是制度人力资本积累。最后依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