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9月,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召开的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上,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加强海洋、森林、草原、湿地等保护,让生态系统恢复","强化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地、生态廊道修复,构筑生物多样性保护网","采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等一系列加强自然生态保护的论断。10月,在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被提及频率达上百次,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土地退化的主流解决方案。本文在介绍NbS自评估工具在中国生态保护修复中的应用的基础上,对该工具的进一步完善和本土化应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范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分析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实现途径,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综述、案例研究等质性分析方法,从自然定位、修复途径、预期功能三个角度对已有观点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1)自然途径有6种不同范式:自然范式、本土范式、过程范式、文化范式、实验范式、绿色范式。(2)不同范式各有优劣,需要根据社会需求情况、自然重要性、自然破坏程度的高低进行综合选择,才能实现生态保护修复国际最优。研究结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要充分认识自然定位和价值认知的多元性,充分发挥自然途径6种范式的优势,探索生态保护修复的组合方案,促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未来30年,地球将面临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巨大自然资源环境压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对自然的态度从资源性利用到对其功能性思考的转变。在正确和全面地认识自然价值的基础上,一方面要有效规避不良经济体系给自然带来的额外伤害,另一方面要通过自然受益型产业的发展以及绿色金融等多元化资金模式的运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整体绿色转型,使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带来自然的净效益。此外,要完善相关激励政策引导,充分发挥科研机构、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各利益相关方的能动性,调动多方积极参与推进NbS实践。在确保产生自然净效益,最大化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同时,推动社会经济逐步向自然受益型转变,形成"自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4.
人工如何支持引导生态系统自然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基于《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研究人工如何支持引导生态系统自然修复,为美丽国土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法、系统回顾法、实证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和趋势外推法等。研究结果:(1)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国际语境分析为基础,科学诠释中国新时期人工支持引导生态系统自然修复的内涵与外延;(2)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关系分析与科学论证为基础,在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景观重现等各阶段均植入生物多样性的理念,能有效提升人工支持引导自然修复的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3)从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角度,提出了根据现状调查、生态问题识别与诊断结果、生态保护修复目标及标准等,确定"保护保育、自然恢复、辅助再生、生态重建"等为主的生态保护修复单元类型,以及可选取的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模式;(4)从国情与国土空间地理格局、生活与土地利用方式、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角度,提出了通过土地整治和生物措施提高自然修复速率与效果的人工支持引导路径和关键方法。研究结论:人工支持引导可以提高生态系统自然修复的速率和效果,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水平。因此,在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中应考虑人工支持引导措施并验证其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要"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以"加快国土绿化步伐、实现可造林地绿色全覆盖"为目标的绿满荆楚行动。在推进绿满荆楚行动中,我省充分发挥造林补贴项目的引导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规划落实,精心组织施工,圆满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确保国家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实现了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有机结合,加快了国土绿化步伐。  相似文献   

6.
基层国土资源所(下称国土所)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前沿阵地,是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窗口,在坚守耕地红线、维护国土资源管理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保发展、保红线行动的全面展开,国土所的前沿职能更显重要。因此,近年来,  相似文献   

7.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基于"以人为本"国土空间规划理念和实现人口分布与人居环境相匹配的现实需求,研究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的技术方法体系。研究方法:对比分析和总结归纳法,并选择西藏自治区开展案例研究。研究结果:(1)传统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存在评价指标不够简化、指标集成方法缺乏科学逻辑、数据精度不高、评价结果与规划编制缺乏有机衔接等问题;(2)改进形成了新的评价方法,选取了海拔、坡度、温度等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并根据影响因子间的内在逻辑确定了指标集成方法;(3)案例研究验证了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证实了因地制宜选择特色指标和阈值、采用高质量数据的必要性。研究结论:科学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有助于识别人地矛盾、调整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应当被纳入"双评价"体系。未来需进一步研究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人居环境的影响,改进和完善不同空间尺度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基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论断,分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哲学思想缘起、核心观点、指导理念,为美丽中国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研究方法:系统回顾法、演绎推论法、类比分析法等。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内涵是在生态修复基础上不断深化,体现在保障国土空间的预防性功能、整体性特质、平衡性原则以及辩证性开发等方面,强调遵循国土空间要素的客观本质;(2)结合万物与自然的融合要求,从集系统、拓空间、衔时律、择愈法、创共生5个方面回顾演绎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道"哲学思想;(3)从外部情势、发展阶段、宜境制法、信息络网、效果优化5个角度概括提出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术"哲学思想;(4)从二维关系角度剖析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道"与"术"哲学逻辑以及生态系统平衡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结论:"道"与"术"哲学思想是科学推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事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遵循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实现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的指导思想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9.
国土绿化PPP项目“风险源-受体-防控”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风险系统理论构建研究框架,并结合管理学原理和特征映射理论对国土绿化PPP项目的风险进行研究。国土绿化PPP项目的风险源可划分为4个方面:管理主体、管理环境、管理过程和管理客体。通过对风险源作用于风险受体的侵害路径进行分析,得出已有的风险防控机制在风险预防措施和风险应对措施上存在弊端。其中规划过程的风险预防措施的不足体现为前期评估不全面,绿化方案设计中社会资本的参与度低和资格预审程序不完善;执行过程风险预防措施的不足体现为监管主体单一、绩效考核指标不合理和缺乏对人为破坏的预防措施;风险应对措施的不足体现在不能缓解风险因素对于项目本身造成的冲击。为此,提出增加自然条件评估和经济可行性评估;资格预审中增加技术审查;林业部门和社会资本平等协商确定绿化方案等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意义非凡。“十三五”时期,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取得开创性进展,初步形成了生态修复新格局。在长江、黄河、青藏高原等重要生态区域,以及围绕自然保护地建设,我国开展了大量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有效改善了各类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十四五”时期,如何进一步做好重要生态区的保护修复以及自然保护地建设?今年全_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纷纷就此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1.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概念思辨与理论认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目的:通过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概念进行辨析,探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内涵、理论基础及相关重要研究内容,以期阐明从生态修复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认知转变。研究方法:文献综述与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以不同空间尺度范围内受损或缺乏稳定与安全性的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国土要素的空间结构调整与优化和生态功能修整与重建以及辅以中宏观尺度上的生态工程等系统性措施,以修复生态系统过程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的治理活动,最终实现生态系统健康、景观生态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2)根据人类活动对于生态系统的不同干扰和影响程度,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可划分为国土空间生态恢复、国土空间生态整治和国土空间生态重建三大类型的研究内容;(3)区域背景、景观异质性、人类活动、社会经济等都与生态系统相互交融,将这些要素与生态修复有机结合的过程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结论:面对中国的区域性生态问题,退化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实现,需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作为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2.
矿区生态问题具有长期强胁迫性、难恢复性、社会经济与自然关系的复杂性。文章论述了矿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内涵,分析了矿区生态问题类型及其影响特征,提出了矿区生态问题的修复措施,研究了矿区国土空间类型划分及其生态管控与修复要求。基于此,提出建立矿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体系和国土空间生态管控修复机制等建议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3.
从空间规划改革的基本定位出发,推演出空间规划改革应遵循"空间治理"和"生态文明"的双线逻辑,并据此评判现行空间规划可借鉴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认为:(1)空间治理的对象是全部国土空间;(2)国土空间兼具载体、资源和生态三种属性;(3)治理关键是明确不同属性空间收益的再分配机制;(4)治理工具应选择建立基于国土空间属性的用途管制制度。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探讨当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内涵与进展的基础上,参考文献计量分析与政策分析结果,结合土地碳汇模型,构建了基于“比重法-均方差法”的农业农村空间生态修复质量测算方法,包括庭院空间生态、生态农业空间质量、农村空间生态改建、农业空间生态恢复4个维度、19项具体指标,并以辽宁省凤城市为实证对象,对该测算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基于实证分析做出的问题识别,提出凤城市农业农村空间生态修复的对策:(1)庭院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农用地、建设用地整理等;(2)生态农业空间质量保护修复:实施野生动植物种群保护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人工商品林建设等;(3)农村空间生态改建修复:实施生态基础和生态网络建设,提升农村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4)农业空间生态恢复修复:大力实施“固碳工程”,推进碳汇交易,探索拓展场外交易渠道。  相似文献   

15.
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包括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和生态脆弱性评价,其评价方法有模型法和净初级生产力(NPP)定量指标法,在市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面模型法优于NPP定量指标法。文章以武汉市为例,采用简化模型法,将定量评价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和生态脆弱性评价,划定武汉市生态保护极重要区约1705km2,分析生态保护与城乡建设和农业生产的空间冲突,涉及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内开发利用地类2.59km2,提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主体范围和拓展范围。  相似文献   

16.
<正>实施禁渔期制度,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护水域资源环境的重要制度保障。为确保2015年长江、珠江禁渔期制度顺利实施,巩固提高流域水域生态养护效果,农业部将在禁渔期间组织开展"三大行动"。(一)两江禁渔同步执法行动4月1日,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组织江西、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广东、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上海等12个省(区、市)开展同步执法行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归纳阐释土地退化平衡(LDN)对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理论意蕴,回答LDN导向下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路径选择。研究方法:逻辑推理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LDN具有鲜明的时空特征和明确的响应层次,并遵循“同类平衡(Like for Like)”与“一票否决(One out-All out)”原则。(2)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的空间载体、生态本底、安全保障、服务双碳目标等功能得到拓展,客观上要求生态保护修复协调好尺度与格局、要素与系统、食物与生态、减排与增汇之间的关系。(3)LDN对生态保护修复的理论意蕴包括多尺度嵌套的动态平衡、多目标权衡的系统治理、多手段协同的实现路径。(4)基于LDN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策略包括:构建“功能—尺度”与“要素—系统”相耦合的LDN目标函数,引导生态保护修复目标量化;制定螺旋递进式“分区管控—分级治理—分类施策”的管理策略,促进自然与行政区划在空间上的有效衔接;建立“干预管制—激励竞争—强制倒逼—差别治理”协同的保障机制,协调“自然—社会—政府—市场”等多部门关系。研究结论:LDN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实践中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能...  相似文献   

18.
《渔业致富指南》2020,(6):21-23
一股潺潺的清泉,让纳雍县寨乐镇鹿山村的鱼儿在池塘里游出了新活力。好山好水出好鱼。“我们用自然山泉水养殖的生态鱼,口感好、肉质细腻,关键还很耐煮”,鹿山村阿蒙渔业养殖基地负责人蒙照斌满脸自豪。贵州地处长江上游,是长江的重要生态屏障,大力发展生态渔业,是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各类空间规划在支撑国民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快速发展、促进国土空间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各类规划长期处于分部门割裂管理,造成规划类型过多、甚至内容重叠冲突,并且存在审批周期长,规划修改频繁缺少权威性等问题。在以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须要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为指导理念的新规划,新时代赋予了国土空间规划新的历史使命。本文在论述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产生的历史机遇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特征基础上,展望国土空间规划的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20.
区域规划和区域开发实施,已列为各级领导和国土区划部门今后研究和工作重点之一,面对这一新课题和新任务,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一些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 一、区域规划和区域开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 1.区域、区域是个空间概念,在这里讨论的区域是泛指一定的地域。区域是自然、经济、社会诸要素,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有机组合体。区域的特征应主要表现为区域的分异性,即在同一地域内,由于自然、经济、社会诸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等作用,构成相对于其他区域的矛盾的同一性和特殊性以及在发展方向、途径上的相对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